作文教學是一個有著強烈人文色彩、能夠啟迪人心的教育過程。它本應發揮教育引導作用,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倫理等修養,但絕非是用話語指令替代學生的思考過程。多年來,我們在讓學生寫作時往往簡化了個體的自主思維過程與情感體驗過程,輕易地否定那些認識“淺薄”與“出格”者,而激賞那些放棄思考、順從定論者,自以為讓學生輕松地完成了一次思想的“蹦級跳”,卻不知沒有了“過程”中主體的思維和體驗,一味地進行壟斷,拒絕探索與辨偽,即使教者掌握了正確的思想、理性的認識,也只能是空洞的說教,無法觸及學生的心靈,更不能催發心靈的感悟、思想的萌芽與生命的成長。久而久之,作文教學就成了無思想交鋒、無心智對抗、無真情投注的話語游戲,帶來學生個性、自主與創新意識的萎縮與泯滅以及他們趨同、順應與盲從心態的日漸形成。因此,我們要特別注重作文教學在“過程”中的展開。不僅思想,作文教學一切可能獲得的因素都必須靠主體在“過程”中來完成。為了更快、更好、更科學地達到這一目的,我們尤其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