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角色扮演活動是情境教學法的一種,其理論是從美國社會學家范尼·謝夫特和喬治·謝夫特的《關于社會價值的角色扮演》中演繹過來的:教師通過設置與現實生活中類似的情境,通過學生的角色扮演,使學生從生活“取樣”,從中引出情緒反應和行為。①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經常組織學生扮演課文中的某一角色或演繹社會中的某一情境,來加深學生的體悟和理解。如果說,角色扮演活動中,學生是絕對的主體,那么教師的作用又是什么呢?筆者認為,在用角色表演進行情境教學時,教師須思考三對關系。
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2年2期
1《師道·教研》2024年10期
2《思維與智慧·上半月》2024年11期
3《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24年2期
4《微型小說月報》2024年10期
5《工業微生物》2024年1期
6《雪蓮》2024年9期
7《世界博覽》2024年21期
8《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24年6期
9《現代食品》2024年4期
10《衛生職業教育》2024年10期
關于參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