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是克里斯托弗#8226;諾蘭,一個典型的英國人,像我的前輩希區柯克那樣,不僅是一個導演,也是一個擁有奇想能力的人。”這是諾蘭對自己的評價。克里斯托弗#8226;諾蘭出生于1970年,他的作品并不多,截止到2011年一共只有6部商業影片。但現在已經是好萊塢如日中天的重量級導演,不僅在國際上擁有極好的聲譽,而且在觀眾群里有無數的粉絲。本篇文章著重從諾蘭的敘事策略上分析影片的成功所在:從主題的選擇到人物的設置,從敘事順序到剪輯規律,每一個環節都有諾蘭的閃光之處,從而使一部部好萊塢類型片凸顯著諾蘭的特征。
關鍵詞:克里斯托弗#8226;諾蘭;敘事;好萊塢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2)04-0084-02
斯皮爾伯格曾說,克里斯托弗#8226;諾蘭是20世紀最后一位電影作者。諾蘭的影片涉及犯罪、科幻、驚悚、類型五花八門,但這些影片卻都有諾蘭自己的烙印,這種烙印在表面上反映的是碎片式的敘事,但在內部,是諾蘭對人的心理的獨特理解。目前,克里斯托弗#8226;諾蘭儼然成為好萊塢的重量級導演,他的風格成熟,顛覆性的故事使他本身就是票房號召力的一部分。這位來自英國,具有英美雙國籍的天才導演,其影片多為驚悚片,充滿著陰霾和黑暗等主題。最為學者們稱道的是他那精密的電影結構與人物劇情的完美融合,真是恰到好處。
一、精妙的創意點燃了精彩的故事
(一)貫穿創作始終的深層主題——博弈。諾蘭的作品序列基本包含在犯罪片,科幻片兩大類型中,其中早期的三部影片《追隨》(1998)、《記憶碎片》(2000)、《白夜追兇》(2002)都是圍繞著犯罪和追捕主題創作的。在得到好萊塢的器重之后,與華納合作,推出了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大制作影片,《蝙蝠俠誕生》(2005)、《致命魔術》(2006)、《蝙蝠俠:黑暗騎士》(2008)、《盜夢空間》(2010)以及將要2012年初上映的《蝙蝠俠:黑暗騎士的崛起》。從2005年開始的影片基本都是科幻片,雖然類型看上去有了轉變,但影片的核心還是保留著諾蘭創作之初的創作傾向——犯罪行為以及對社會的深刻思考[1]。諾蘭樂于創造一個環境,置入千變萬化的角色,但始終在探索一個問題,也就是犯罪情節中更深層次的問題——人與人之間的博弈。這種主題貫穿諾蘭的創作生涯的始終,在以后的作品中,相信也能發現這一重心的持久存在。博弈是一種集智慧、創意、手段、挑戰于一體的思維活動,社會生活中有許許多多面臨博弈的情況,除了在商業行為,政治談判中存在,還有一個更“貼近生活”,更能在銀幕上展現出來的主題,就是犯罪。犯罪行為可以引發追捕,引發貓捉老鼠的游戲,在此就能有廣闊的空間置入自己的創意,將一部看似主題平凡的科幻片,犯罪片,拍的絲絲入扣,引人入勝。犯罪片能開啟博弈的廣闊空間,而科幻片則能開啟對故事環境以及故事元素的重新創造,這就為諾蘭為何偏愛這兩種類型的影片提供了合理的解釋。
(二)故事環境的精心設置。有很多電影,故事環境總是一個外殼,與內部所發生的事情并沒有多大的聯系,但諾蘭的電影不同,故事環境更是站在了推動故事前進的重要位置上。比如《白夜追兇》,導演把故事的發生地點設置在擁有極晝的高緯度地區,在這個小鎮上,太陽幾個月內不會落下,主人公暴露在這樣無盡的陽光中,同時由于內心的掙扎而更無法得到平靜的休息,失眠這種不可抗力使觀眾切身體會到主人公的煎熬。更讓人驚嘆的是《盜夢空間》:諾蘭開啟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夢的世界。人在未來可以分享自己的夢,從夢里得到他人大腦里的信息,而在夢的世界,也遵循著夢的規則。在這樣一個全新的世界,不同的時間概念,不同的處事方法,使觀眾緊隨電影中的人物,完成真正的夢之旅。在諾蘭指導的影片中,所有影片均由他親自參與編劇工作,在這一環節的用心程度可以看出諾蘭對故事環境是多么的看重。
(三)情節的精確編碼。好的情節是故事有力表達的基礎,同樣一個故事,情節設計的巧妙能讓故事產生無窮魅力。諾蘭如同前輩希區柯克一般,縝密的目光注視著復雜的劇本,將劇本里每一個細微的情節放大,再進行慢慢的加工,最后編織成一個復雜但精密的故事。《盜夢空間》里,觀眾面對一個陌生的環境該怎樣理解并對其充滿興趣?導演一開始就策劃了一場盜夢活動,在強硬的劇情進展中讓人們對夢的主體結構形成一個大致概念,先入為主,即對后來的事情形成鋪墊,也激起觀眾的強烈好奇心。到了故事的進行過程中,有幾個重要的情節成為理解故事的關鍵點。男主角手中不斷旋轉的陀螺,設計學中的循環空間,時間的分層減慢,每一個元素都有相應的情節進行解釋,等觀眾熟悉這一切的時候,好戲才剛剛開始。一個有意義的情節相當于一段被導演精心編寫的代碼,構成一個明確的符號,構建起觀眾理解電影的橋梁,這在擁有較強概念的電影中尤為重要。對于關鍵情節的編碼處理,強調其暗示、鋪墊、恰到時機的重復,讓觀眾在遺忘與重拾的交替過程中加深對關鍵情節的理解,也為劇情的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2]。
二、隱藏的動機描繪出生動角色
導演克里斯托弗#8226;諾蘭用《蝙蝠俠:開戰時刻》和《蝙蝠俠:黑暗騎士》兩部電影,成功將久未在銀幕上露面的漫畫著名角色“蝙蝠俠”復活。尤其是《蝙蝠俠:黑暗騎士》,在美國收回5億多美元票房之余,更是讓評論界驚嘆:原來超級英雄大片也能拍得這么有深度!《蝙蝠俠》系列電影在諾蘭接手之前共拍攝了四部,從前四部來看,這一系列電影越拍越糟,但到了第五部卻來了一個大反彈,超過此前所有蝙蝠俠作品,雖然影片沒有大量炫目特技,可是人物和情節的設計,卻得到了普遍的稱贊。
(一)心理的剖析塑造出成功的形象。塑造一個新形象不容易,但改造在觀眾心中原本就有的形象更難。蝙蝠俠形象的成功再造,就得益于諾蘭所擅長的手法——對角色內心的挖掘。諾蘭對蝙蝠俠的再造從頭開始,在他接手的第一部中,向觀眾展示了蝙蝠俠的誕生。諾蘭從人的一種常見的感覺——恐懼和憤怒出發,講述一個繼承了巨額遺產的少年如何一步一步成長為高譚市的保護者——蝙蝠俠。小時候人難免會受到驚嚇,由此產生的恐懼很容易在幼小的內心形成陰影,并伴隨人的成長[3]。韋恩少爺(蝙蝠俠面具下的真人)恰恰在童年被蝙蝠驚嚇過。高譚市的街頭犯罪率很高,當韋恩還在少年時期他的雙親就被街頭搶劫而中彈身亡,在內疚與憤怒中,韋恩走向了暴力打擊犯罪的道路。他經歷種種磨難,最終選擇克服恐懼,選擇蝙蝠作為自己的形象。對于蝙蝠俠這樣一個看似遙遠的故事在諾蘭的這種視角下,變成了非常平易近人的人物成長片,而觀眾與主人公共有的心理則成了讓觀眾引起共鳴的紐帶。
(二)內心的復雜動機驅動著角色行為。執迷是他經常表現的內心活動。《記憶碎片》中,倫納德執迷于追尋強奸和殺死他妻子的歹徒、《蝙蝠俠誕生》中,蝙蝠俠執迷于扼制犯罪來為父母報仇、《致命魔術》中,安杰爾執迷于致伯登于死地。他電影中常出現精神的極端狀態,這種狀態扭曲真實的感覺,并令人物喪失某些官能。《記憶碎片》中,記憶失調使主角記不住剛發生的事、《白夜追兇》中,缺少睡眠令主角無法集中注意力,終日無精打彩、《蝙蝠俠誕生》中,緊張和時常被喚起的恐懼,令主角感覺周遭的人和事遠比看上去危險。這一系列的心理設計,是諾蘭的影片頗具深度的一個重要因素。可以說,諾蘭習慣于將角色的心理傾向發揮到極致,讓觀眾在最鮮明性格的人物表演中獲得對故事的完美體驗。在這樣的狀態下,觀眾的注意力將極度聚焦,深深地被人物的內心活動和進展吸引,這樣的電影,成為富有強大引力的黑洞,席卷了觀眾的注意力、思維,還有觀眾的感受。
三、打亂時間構成復雜的敘事
諾蘭在故事的講述中,擅長將故事巧妙地打散,使講述過程本身就是一個精彩的表演。對故事時間的處理,在每一部影片中都有獨到的創意。在他還是學生期間的一部短片《蟻嶺》,就顯露出他對時間的特殊情感。而到了商業制片中,一部《記憶碎片》使觀眾領教了故事中時間倒流的魅力及其故事倒敘的極致精彩。《盜夢空間》一時間成為了影片中的一個重要元素,構成了電影的環境基礎。
(一)故事時間的多變。在《蟻嶺》這部短片中,講述一個精神緊張的人拿著鞋追逐著拍打地上蟲子的故事,而他所拍中的正是縮小版的自己。當他拍中所謂的蟲子的時候,背后的另一個自己又將現在的自己拍死在鞋底上。這里面蘊含著時間的交錯與重合的創意,由于時間的遞延而使男主角無法拍中“過去的自己”,但當“過去的自己”被拍中的時候,現在的自己也將被未來的自己拍死。這的確是一部富有創意的短片,而且只有到最后,才解開故事的迷局。在《盜夢空間》中,時間被夢境所扭曲,當人腦在所夢的時候由于運轉飛快,因此時間將比現實中流逝的慢,當你在夢中再做夢的時候,也以相應的比率更慢一倍,這樣的規律構成了最富有創意的時間電影,人物發生關系的大部分場景都在夢中,但根源卻來自現實。這種復雜交織的關系使觀眾也在經歷一場思維的過山車。
(二)情節為敘事時間的打亂提供依據。由于諾蘭將富有創意的概念構成電影的一部分,所以敘述過程中對情節時間長短的把握將尤為重要,更具諾蘭風格的跳躍性剪輯在《致命魔術師》中凸顯無疑。兩位本是好友的魔術師在一次事故中變成了相互競爭的對手,在展現他們兩人的博弈過程中,導演巧妙地將一個人在獄中通過對對方日記的講述構成推動劇情發展的動力,把故事懸念交織在簡單的讀日記的過程之中,等到日記讀完,主人公發現了其中的秘密,而真相也使觀眾措手不及。在《記憶碎片》中,男主角的短暫性失憶構成故事一直倒敘的客觀條件。時間在一段一段的向前伸展,我們一開始便知道故事的結局,但跟主人公一樣,我們不知道這個結局是怎么來的。主人公因為大腦創傷只能有五分鐘的記憶,五分鐘一過,則記不起之前的事情來,于是他在身上紋上一個個關鍵詞,這些線索,幫助他在忘記事情的時候該怎樣繼續把事情做下去。諾蘭不做沒理由的時間跳躍,他總能在創意的實體特征之下,做著精彩的非線性處理。
諾蘭身處好萊塢這種充斥著類型化的電影制片環境中,卻保持著自己的風格,將一部部電影創作成烙著自己印記的作品,并且得到觀眾的稱贊。他的成功與于其深邃的視角和不竭的創意分不開,他的天才般的敘事技巧使頭腦中的想法完美呈現在銀幕上,被大眾所分享。諾蘭未來還有更多影片需要創作,在挑戰自己的同時,也讓我們見證這位電影作者的成長,激勵國內的電影導演勇于發揮自己的創意與才能。
參考文獻:
[1]李顯杰.電影敘事學:理論與實例[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8.
[2](美)大衛#8226;波德維爾.電影詩學[M].北京:北大出版社,2009.
[3]戴錦華.電影理論與批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