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論述的是在圖像時代的大背景下,網絡中的視覺魅惑現象。文章首先大致總結了目前存在于網絡中的視覺魅惑方式;進而分析了產生視覺魅惑的原因,認為是受到了信息社會和消費社會所帶來的社會變化的影響;最后反思了網絡視覺魅惑背后的問題,其中三個重要的方面,一是價值判斷的反傳統,一是閱讀習慣改變而造成的思辨能力的退化,還有就是審美的變異。
關鍵詞:網絡視覺魅惑;方式;原因;反思
中圖分類號:G2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27-8122(2012)04-0104-03
當今社會已經無可否認的進入了圖像時代,人們認識世界、解讀世界的思維習慣已經從文本閱讀轉向圖像閱讀,以圖像、影像為代表的視覺形象開始大大地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工作。學者高字民認為這是一個借助視覺機器來“看”世界的時代,它“主導了人的視覺審美”[1]。
由于信息社會和消費社會給社會帶來的變化,使得網絡出現了大量的引導人們信息獲取的視覺形象,而這些視覺形象伴隨著媒介技術的發展,在網絡中已經形成了一種視覺魅惑。面對這些肆意傳播的具有魅惑色彩的視覺形象,我們應當作出必要的反思。
一、網絡中視覺文化的復興與視覺魅惑
網絡作為新興發展的傳播媒介,由于自己獨特的傳播特性,將圖像時代發展到了極致。網絡所傳播的視覺形象具有強烈的魅惑色彩,因為網絡所傳播的圖像、視頻等視覺形象讓受眾無法拒絕。在圖像時代,網絡已進入狂歡性的季節,它通過圖像所傳達的視覺形象帶動著人們的視覺神經,讓人們接受著網絡視覺形象的魅惑,而這種視覺魅惑大致可以分為這么幾種方式:
(一)追逐暴力色情的感官刺激
這是目前網絡視覺魅惑中最常用的手段,主要通過傳播一些直接地、簡單地作用于身體反應的視覺形象,如充滿暴力、色情等的照片。
這些簡單的作用于感官刺激的手段可以說是現代消費理念的轉變。當今社會能夠拿來消費的不僅是具有傳統使用價值的商品,如今的消費理念是只要能夠產生經濟效應,一切產品均具有消費潛能。因為 “‘產品’一旦同美學聯姻,甚至無人問津的商品也能銷售出去”“那些基于道德和健康的原因而滯銷的商品,通過審美提高身價,便又重出江湖,復又熱銷起來。因此,審美氛圍是消費者的首要所獲,商品本身倒在其次”[2]。
因此,“身體經濟”這一詞也開始流行起來,這其實是將身體消費“提升為一個追求視覺快感、天衣無縫、完全是窺陰癖式的過程”[3],故而“色情”、“暴力”等充滿身體刺激的視覺形象便能夠在網絡中起到視覺魅惑的作用。
(二)運用生動有趣的動態形象
網絡中視覺形象的魅惑還有一個重要的方式,那就是網頁中的動態視覺形象,如FLASH、MTV以及其他類型的音頻、視頻等。這些動態視覺形象的出現是伴隨著傳播技術的發展而發展的,它得益于各種數字化軟件的發明和創造。
這些動態形象可以同時將網絡時代和圖像時代的特點最大程度地融合到一起。因為網絡本身是可以實現圖像、聲音和文字同時傳播的媒介,與電視相比,它還不受播出時間的限制,網絡中的內容可以大批量傳播。圖像時代中的視覺效果優勢通過這些動態的視覺形象實現了與網絡優勢的良好結合,因此這些動態形象“必然會因為它的技術特性而產生它特有的視覺效果因而形成獨特的視覺風格” [4]。
(三)放大網眼區域的圖像尺碼
其實,網頁中有一個“視覺優先區”,就是網絡中的“網眼”區域,主要是指一個網頁剛被打開時,出現在電腦屏幕中的那部分區域,尤其是顯示屏頂端的那部分區域。因為一個網頁被打開時,首先出現在眼前的便是這一部分,相比于網頁中的其他部分,這一部分不需要網民拉動拖拉條,它們優先進入網民的視覺,獲得網民的關注。
這種手法是網絡中一種長期存在的視覺魅惑方式,尤其在各類門戶網站的新聞網頁中。在這些新聞網頁的首頁上,頭條的左邊或者右邊基本都有一張很大的新聞圖片。比如近期的朝韓互射炮彈事件,在門戶網站搜狐、新浪以及騰訊都曾在頭條是關于此類事件的報道時,在頭條的左邊或右邊放了一副很大的現場照片。
(四)設計豐富多彩的文字包裝
網絡中的視覺形象不僅僅包含在圖片和影像中,網絡中豐富多彩的文字包裝其實也是一種視覺形象,也是網絡視覺魅惑的一種表現。比如在全國兩會期間,很多網站會將頭條新聞的標題做成紅色的字體,在爆發重大的災難性事件時,網頁的顏色變成黑白色。這些對文字的色彩設計其實都是一種視覺形象的變化,這種變化對網民同樣具有很強的魅惑力。比如當下正在進行的廣州亞運會,各類亞運專題網頁中,亞運理念“激情盛會,和諧亞洲”這八個字因為獨特的視覺設計對網民來說,無疑就是一種魅惑,而它也就是八個文字。
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圖像時代到來后,傳統的以“內容為王”的時代對其所作的反應,因為面對強勢的圖像在視覺上的攻勢,傳統的文字傳播必須努力適應這一局面。文字本身雖和圖像一樣,都是一種符號,但是文字并不具備圖像所具有的直觀的視覺吸引力,然而通過編排的組合,特別是通過各種字體和顏色的改變,以及文字背后豐富的背景,文字同樣可以實現一種視覺效果,這種視覺效果便可以用來吸引人們對其內容的關注。
網絡是一伴隨科技發展而不斷發展的媒介,它所帶來的視覺魅惑方式也一定會層出不窮。除了這些視覺魅惑方式以外,也存在著其他一些方式,比如將大量的圖片放在網頁中的同一塊版面中,以起到強化效果;再比如整個網頁多樣化的色彩組合等等,但是這些方式從某種角度上來說,也基本可以劃歸以上四類。
二、網絡視覺“魅惑”產生的原因
(一)信息社會和消費文化帶來了“信息欲望”和“信息消費”
我們說當下的社會是一個信息化的社會,與此同時,大量的事實也在告訴我們,目前我們還處在一個消費社會之中。因此,人們在消費文化的影響下,社會誕生了許多形式多樣的賺取商業利益的行為,只要有消費潛力的存在,任何事物都可以拿來消費。
這樣,在信息社會以及消費文化的雙重的影響下,社會出現了這樣的變化:首先,社會中出現了“信息欲望”。由于信息社會中信息變得越來越重要,它迫使人們努力的尋求發生在這個社會的各類信息,因為人們只有獲取了大量的信息才能滿足自己的生活甚至生存。而人們期望獲取大量信息的行為背后體現的就是一種“欲望”,我們可以稱之為“信息欲望”。
其次,“信息欲望”能夠產生“消費潛力”。如前所述,在當下這個深受消費文化影響的社會,任何事物都可以拿來消費,以賺取商業利益。因而,在消費社會帶來的強大的消費語境的影響下,社會會將人們的這種“信息欲望”打造成“信息潛力”,因為人們的“信息欲望”獲得滿足的同時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而消費社會中,這一代價就被打造成消費商品的潛力。因此,希望獲得“信息欲望”滿足的人們實質上也在出賣著自己的信息“消費潛力”。
(二)網絡視覺形象是賺取信息消費潛力的最佳工具
目前,人們獲取信息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媒介,而眾多的媒介中能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信息欲望”的便是網絡,進而便能夠最大限度地賺取人們在這欲望背后的“消費潛力”。因此,網絡成為能夠最大限度賺取“信息欲望”背后的“消費潛力”的工具。當下社會又是一個不斷變化的社會,因而社會中出現的新的信息就不斷增多,于是為了滿足人們的“信息欲望”,各種媒介便不分輕重地傳播著這些信息,網絡由于其獨特的技術優勢給我們帶來了“信息爆炸”這樣一個不曾預料的現象。而由于網絡帶來的信息海量化,人們變得無所適從,這樣人們獲取信息背后的欲望所形成的消費潛力便處于游離的狀態。在這樣的情況,誰抓住了人們的眼球,抓住了人們的注意力,便抓住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欲望,便抓住了這欲望背后的信息消費潛力,從而抓住了商機。
而視覺符號本身作為一種信息或對文字信息的詮釋因其直觀、鮮明、生動更能被受眾認知與把握,所謂“一圖勝千言”說的就是視覺形象所傳達的信息是文字等邏輯性強的傳播方式所不能比擬的;同時,視覺符號不會受語言、地域、年齡等的限制,它的傳播比起文字等更加通俗,就像開心的笑容一樣,不管什么樣的人,不管哪個國家的人,只要他開心的笑了,沒有什么特殊的原因,我們便知道這個人此時并不懷惡意。因此,為了抓住人們的眼球,抓住人們的注意力,以圖像、影像為代表的視覺形象便開始出現,而作為最能滿足人們信息需求欲望的網絡當然也會利用這一方式。
三、視覺“魅惑”背后的反思
圖像與網絡的結合,雖讓我們無法抗拒網絡中的視覺魅惑,但是我們還應對其所帶來的部分現象保持警惕。
(一)網絡紅人:價值判斷的反傳統
網絡中的視覺魅惑將人們引向了一個價值判斷多元化的世界,面對不斷走紅的網絡紅人,從芙蓉姐姐到鳳姐,到天仙妹妹,再到小月月等等,這些人在網絡中之所以能夠走紅其實就是人們自我價值定位的異型。
也有討論說網絡紅人之所以在網絡中走紅,是由一批網絡推手在背后進行操作,以此來賺取網民的眼球和注意力。不管怎樣,這些在網絡中“紅”起來的唯一判斷指標便是“點擊量”,點擊量越高人越紅。那我們不得不問,為什么他們能夠在網絡中吸引人們的眼球和注意力而被“點擊”呢?
很簡單,不管是芙蓉姐姐還是小月月,他們都是通過傳播自己另類、反常、夸張的照片和視頻而吸引網民注意的,這是以一種“玩世不恭的方式慶祝真實自我的消失和網絡化自我的復活[5]”。而這些視覺形象之所以能夠對普通的網民形成魅惑力,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們已經開始接受這種異化的自我價值定位。傳統的價值觀在這里不再發揮作用,因為網民們給予這些“點擊量”的背后反映的是人們對背叛傳統道德的默認,說的嚴重點,其實是人們在受到網絡魅惑的前提下對這種違背傳統的崇拜。
(二)淺閱讀:思辨能力的退化
網絡的視覺魅惑造成了人們閱讀習慣的改變,大量的充滿魅惑的網絡視覺形象吸引了人們的大量注意力,人們只要打開網頁便在迷幻的網絡視覺形象中無法自拔,人們的選擇權潛移默化的被這些視覺形象所“剝奪”,面對海量的信息,人們往往更愿意選擇閱讀圖片,看看影像,因為這些圖片和影像簡單直白,同時文字傳播內容中的基本信息也可以從這些視覺形象中獲得。漸漸地,人們開始通過讀“圖”、看“像”來讀書和獲取信息。
網絡的視覺魅惑造成的以讀“圖”和看“像”來獲取信息的閱讀方式其實就是一種淺閱讀。因為“淺閱讀就是閱讀不需要思考而采取跳躍式的閱讀方法,所謂囫圇吞棗、一目十行、不求甚解,它所追求的是短暫的視覺快感和心理的怡悅”[6]。淺閱讀在很大程度上注重的是視覺上的快感,是人們“借助現代媒介從符號中獲取某種信息或者意義的一種社會實踐活動”,是“傳統的印刷文化向視覺文化的轉型”[7]。而網絡視覺形象就是通過視覺符號來傳播信息的,同時豐富的視覺形象還能夠給人們提供心理上的愉悅。但是視覺文化是一種將人的思維習慣從重邏輯、重深度的理性思維向重數量和淺理解的感性思維轉變的文化,因而,與傳統的印刷文字閱讀相比,淺閱讀不需要邏輯性、深度性的思辨能力。這樣在網絡視覺魅惑影響下漸漸養成的淺閱讀便使得人們的思辨能力也開始退化。
(三)假到真時假亦真:審美的變異
關于審美,我們得首先知道什么是“美”,什么又是“審”。所謂美,無非就是讓人感覺愉悅的事物,而“審”就是對事物的性質做一個判斷。那么,“審美”就是對事物能否讓人感到愉悅做一個判斷。在了解了“審美”的大致意思之后,我們還需要注意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自古以來審美的對象都是現實存在的真實的、客觀事物。然而,在網絡視覺魅惑的影響下,人們容易把這些視覺形象與真實存在混為一談,將視覺形象本身看成了視覺形象反映的客觀事物。
視覺形象本身卻也是客觀存在的事物,我們可以對視覺形象本身進行審美。一張照片,我們可以評價攝影師拍的怎么樣,也可以對照片中的事物進行評價,但這種評價僅是對圖片本身反映的事物進行評價,比如照片中出現了一位女子,我們可以對照片中的女子作出評價,認為她是美麗的、丑陋的,但是這并不代表現實中的女子是美麗的或是丑陋的??墒钱斚碌默F實卻存在著很多現象,這些現象其實就是將視覺形象本身看成了客觀存在的客體。比如總有人喜歡將自己最好的形象照片發到網上,在一片贊美聲之中就認為自己就如網友稱贊的那樣,很漂亮,很可愛。
從本質上來說,這其實是將虛擬看成了真實,是傳統審美發生了變異,而這往往會在消費社會環境的影響下,成為追逐利益的人們道德淪喪的利用物。比如著名的華南虎事件,如果沒有最后的質疑,人們已經把圖片中的華南虎認為是真實存在的了。曹雪芹的《紅樓夢》中關于甄士隱有句話叫“假到真時真亦假”,而這種審美的變異無疑造成了“假到真時假亦真”。
四、結 語
網絡中的視覺魅惑正以強勁的發展態勢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不可否認,這些網絡視覺魅惑起到了愉悅大眾的作用,讓生活在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中的人們得到了些許的快感和享受,滿足了我們追求刺激、追求個性的欲望。
在信息社會和消費社會并存的時代里,我們無法躲避網絡視覺形象帶來的魅惑,但是,我們更應該注意到,這種視覺魅惑對人類內心世界和傳統信仰的侵犯和掠奪,在紛繁復雜的網絡視覺形象前,我們漸漸失去了傳統的價值評判標準,漸漸地失去了人類的思辨能力,漸漸地連審美也脫離了現實,如此不堪的現實境遇向我們拋出了這樣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問題:我們如何面對眼前這次視覺文化的回歸?
參考文獻:
[1]高字民.從影像到擬像#61630;圖像時代視覺審美范式的變遷[J].人文雜志,2007(6).
[2]周偉業.虛擬世界的魅惑—網絡傳播審美化及其反思[J].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06(4).
[3]蘇濤.淺析視覺文化視域下的消費表達[J].傳播論壇,2007-10-29.
[4]彭曉.FLASH動畫:網絡催生的新視覺形式[J].電影評介,2008(1).
[5]解迎春.從消費偶像到符號“紅人”——1998-2008年中國“網絡紅人”現象透視[J].青年記者,2009(15).
[6]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20751.htm.
[7]吳燕,張彩霞.淺閱讀的時代表征及文化闡釋[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8226;人文科學#8226;社會科學),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