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故事,是關于串起生命中的點點滴滴。
我的生母是一名年輕的未婚媽媽,當時她還是一所大學的在讀研究生,于是她決定把我送給別人收養。候選名單上的一對夫婦,也就是我的養父母,在一天午夜接到了一通電話:“有一個不請自來的男嬰,你們想收養嗎?”他們回答:“當然想。”事后,我的生母卻發現我的養父母根本就沒有從大學畢業,所以她拒絕簽署最后的收養文件。直到幾個月后,我的養父母保證會把我送到大學,她的態度才轉變。
17年之后,我果然進了大學。但因為年幼無知,我選擇了一所像斯坦福一樣昂貴的大學。我的父母都是工人,他們傾其所有資助我的學業。當時,我的人生漫無目標,為了念書,還花光了父母畢生的積蓄,所以我決定退學。做這個決定的時候,我非常害怕,但現在回頭去看,這是我這一生中做出的最正確的決定之一。
那個時候,里德大學擁有大概是全美國最好的書法教育。由于已經退學,不用再去上那些常規的課程,于是我選擇了一門書法課程。在這門課上,我學習了各種襯線和無襯線字體,學習如何改變不同字體組合之間的字間距,學習如何做出漂亮的版式。
當時,我壓根兒沒想到這些知識會在我的生命中有什么實際應用價值,但是10年之后,當我們設計第一款Macintosh電腦時,這些東西全派上了用場。如果當時我在大學里沒有旁聽這門課程,Macintosh就不會提供各種字體和等間距字體,而今天的個人電腦大概也就不會有出色的版式功能。當然我在念大學的那會兒,不可能有先見之明,把那些生命中的點點滴滴都串起來,但10年之后再回頭看,生命的軌跡變得非常清楚。
你不可能充滿預見地將生命的點滴串聯起來,只有在回頭看的時候,你才會發現這些點點滴滴之間的聯系。所以,你要堅信,你現在所經歷的,將在你未來的生命中串聯起來。
我的第二個故事是關于愛與失去。
在20歲時,我和沃茲在我父母的車庫里開創了蘋果公司。我們勤奮工作,只用了10年時間,它就從車庫里的兩個小伙子成長為擁有4000名員工、價值達到20億美元的企業。那個時候,我們最棒的產品Macintosh剛剛推出一年,而我才剛過30歲。
然后,我就被炒了魷魚。一個原本以為很能干的家伙和我一起管理這家公司,我們對公司未來前景的看法出現了分歧。由于公司的董事會站在他那一邊,所以在我30歲時,就被踢出了局。 我失去了一直貫穿我整個成年生活的核心,那種打擊是毀滅性的。在頭幾個月,我真不知道要做些什么。然而有一種東西慢慢照亮了我:我依然愛著我所愛的東西。我決定重新開始。
當時我并沒有看出來,但事實證明,我被蘋果公司解雇是我這一生所經歷過的最棒的事情。在接下來的5年里,我開創了一家叫做NeXT的公司,接著又建 立了一家名叫皮克斯的公司,并與一位奇妙的女士共墜愛河,她后來成為了我的太太。皮克斯制作了世界上第一部全電腦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再后來蘋果公司買下了NeXT,于是我又回到了蘋果公司。
我非常肯定,如果沒有被蘋果公司炒掉,這一切都不可能在我身上發生。生活有時候就像一塊板磚拍向你的腦袋,但不要喪失信心。熱愛我所從事的工作是一直支持我不斷前進的唯一理由。你得找出你的最愛,對工作如此,對愛人亦是如此。如果你到現在還沒有找到這樣一份工作,那么就繼續找。如同那些美好的愛情一樣,偉大的工作只會在歲月的醞釀中越陳越香。所以,在你終有所獲之前,不要停下尋覓的腳步。不要停下!
我的第三個故事是關于死亡。
17歲時,我讀過一句格言:“如果你把每一天都當成你生命里的最后一天,你將在某一天發現原來一切皆在掌握之中。”在過去的33年里,我每天早晨都對著鏡子問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末日,我還愿意做我今天本來應該做的事情嗎?”當一連好多天答案都否定的時候,我就知道做出改變的時候到了。
記住自己將不久于人世,這是我在作出人生重大選擇時的一個最重要的參考工具。在我所知道的各種方法中,記住你終將死去是幫助你避開“我可能會失去×××”思維陷阱的最佳方法。
大約一年前,我被診斷出癌癥。掃描結果清楚地顯示我的胰臟內出現了一個腫瘤。醫生告訴我回家,把諸事安排妥當。這意味著,你得把你今后10年要對孩子說的話用幾個月的時間說完;這意味著,你得把一切都安排妥當,盡可能減少你的家人在你身后的負擔;這意味著,向眾人告別的時間到了。
但那天晚上,我又做了一個切片檢查。大夫們突然發現這是一種非常罕見的、可以通過手術治療的胰臟癌。我接受了手術,現在已經康復。
這是我最接近死亡的一次,我希望在隨后的幾十年里,都不要有比這一次更接近死亡的經歷。在經歷了這次與死神擦肩而過之后,死亡對我來說只是一項有效的判斷工具,我能夠肯定地告訴你們以下事實:沒人想死,即使想去天堂的人,也希望能活著進去。死亡是我們每個人的人生終點站,沒人能夠例外。死亡很可能是生命最好的造物,它是 生命更迭的媒介,送走耄耋老者,給新生代讓路。現在你們還是新生代,但不久的將來,你們也將逐漸老去,被送出人生的舞臺。很抱歉說得這么富有戲劇性,但生命就是如此。記住,你們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把時間浪費在別人的生活里。不要被條條框框束縛,否則你就生活在他人思考的結果里。不要讓他人的 觀點所發出的噪聲淹沒你內心的聲音。最為重要的是,要有遵從你的內心和直覺的勇氣,它們可能已經知道你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
在我年輕的時候,有一本非常棒的雜志叫《環球百科目錄》,20世紀70年代中期,我正是你們這個年紀,這本雜志出版了最后一期。封底有一張清晨鄉間公路的照片,照片下面有一行字——求知若渴,虛懷若愚。我一直希望自己做到這樣。現在,我把這句話送給你們。
(摘自《做人與處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