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現任國防部長梁光烈以硬氣贏得同胞稱贊之后,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陳炳德也以“美國太霸道”一語吸引了廣大同胞的注意。
最近,中國航母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陳炳德也因此成為大家關注的人物。
交鋒馬倫
作為實干家、實踐家、戰略家的陳炳德,是我軍此次完善的中央上層軍事首長中的強勁人物之一。
2011年7月11日,陳炳德上將在八一大樓與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邁克爾·馬倫舉行會談,就南海等問題展開了語言交鋒。
在會談后舉行的聯合記者招待會上,陳炳德說,前段時間,美軍先后與越南、菲律賓在南海搞聯合軍演,在這個時間搞這種演習極為不妥。他說,發展穩定的中美軍事關系,關鍵是相互信任,前提是相互尊重。如果對別的國家不尊重、不信任,兩國關系發展就失去基礎。“因此我們只有本著尊重、信任、平等、互惠的原則,妥善處理中美兩國間存在的問題,才能實現中美兩軍關系新的發展,”“我衷心地希望,美國朋友真正懂得這個邏輯,待人要謙虛,行事要謹慎。”
有記者問到有關中國航母建設的問題時,陳炳德回答說,中國從烏克蘭引進一艘廢舊的航母,在此基礎上加以研究也很有價值,至于會造幾艘航母現在還未決定。他指出,美國有十幾艘航母,而中國一艘都沒有,這跟中國目前的國力發展水平太不相稱。
就美國軍艦和飛機在中國近海頻繁偵察的問題,陳炳德指出,最近美軍的無人偵察機在中國近海偵察時距離中國海岸線最近只有16海里,此偵察范圍已經距離中國領海很近了,他認為美軍沒有必要對中國進行這樣的偵察,望其從兩國關系的大局考慮,減少和停止這樣的偵察活動。
鏗鏘有力
在當今中國發展國防強勢軍事工業時代,陳炳德已成為中國響當當的領軍人物之一,也是當今推動中國特色軍事的變革者之一,為我國發展軍用高新技術,包括支撐裝備發展的基礎技術和針對武器裝備功能所需的應用技術上作出了巨大成就。
陳炳德,1941年7月生,江蘇南通人。他出生于南京軍區,亦成才于南京軍區。他熟悉對臺策略,坐鎮東南沿海不少年,深入邊海防無數次,經常親自實地考察地形,對東南戰區情況十分了解,對臺灣省的軍情社情研究透徹,1996年時,他更是當年的“演習總指揮”。
升任總裝備部部長后,陳炳德上將立志于發展中國國防工業。“一定要以現有裝備為基礎,以平戰轉換為樞紐,以提高快速反應能力為核心,著力解決裝備戰略工作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陳炳德強調,在中央軍委的領導下,他率領全軍裝備系統將士,適應世界軍事變革的大趨勢,著眼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扎實推進軍事斗爭裝備準備,實現了我軍裝備建設的跨越式發展。一批批高新武器裝備關鍵技術取得重要突破,一條條振奮人心的消息誕生。
2007年9月,中央軍委主席任命陳炳德上將就任三軍司令——解放軍總參謀長。上任伊始,以務實而強悍著稱的陳炳德嚴厲警告美日:將臺海問題列為美日共同戰略目標之一是極大的錯誤,嚴正表示:美日應該清醒認識到臺灣是中國的領土。11月,對美軍太平洋艦隊小鷹號要求停靠香港一事,他對美軍太平洋美軍司令基廷說“不”,并莊嚴宣稱:“小鷹號停香港和停你們美國的碼頭不一樣,香港是中國領土,小鷹號停香港必須要服從于中國的國家利益,必須按程序來辦理。”
可親可近
堅持創新、平易樸素、清廉做人、勇于做事,這是陳炳德的作風,讓很多人敬佩。陳炳德常說:“周恩來總理做事踏實細致,領導干部抓工作就應該像周總理那樣求真務實。”
陳炳德的形象讓人可親可近,沒有那種高傲的官味,自然樸素。一次,陳炳德做客央視,演播室里的一個細節引起了很多觀眾的注意:他的茶杯竟是一個普通的玻璃瓶。不少網友感嘆道:“我早就不用這種茶杯了,總參謀長居然還在用!”
陳炳德非常有毅力,坐在軍車里顛簸幾個小時不成問題,據說有一次長途演練,有個參謀被顛得暈車連喊吃不消,陳炳德現場一句話都沒說,到了集結地給大家上了一堂“沒有身體素質怎么能打仗”的課。
陳炳德上將對老首長十分尊重,他每次遇到老首長都會說幾句長話,而不只是寒暄幾下就完事,問問老首長身體情況,還有什么具體困難,老首長們也是心貼著心地說話,還給他提了不少好建議,包括軍事研究方面的。他對老干部的關心做在實處,僅幾個大單位的晚霞工程、夕陽工程就為老干部解決住房困難和幾大生活難題,把黨的意圖體現在具體工作中,可以稱得上是特別務實的高級將領。 (摘自《晚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