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路邊,有一個修車攤,修車師傅算是個熟人。他空閑的時候就躺在竹椅上聽半導體。我去修車,他嘴里嘀嘀咕咕地在說公務員玩“網絡游戲”,一聲長一聲短地嘆息。
我問他為何嘆息,他說剛才從收音機里聽到一條新聞,說“××市曝光了三位在工作時間玩網絡游戲的公務員,竟然上了國家級的電臺,那就是全國性的新聞了”。
我說這有什么好嘆息的。修車師傅說:“公務員怎么可以在上班時間玩游戲,曝光上班玩電腦游戲的公務員怎么成了全國性的新聞?”
修車師傅說,一是公務員有公務員的規章制度,平時就應該遵守,他經常看到公務員工作時間聊天、看書、上網,而曝光三位公務員玩游戲上了國家級的電臺,那么說明以前很少處理過類似的事。二是公務員就不應該有時間玩電腦游戲,他們拿納稅人的錢,是為人民服務的,怎能在為人民服務的時間里,玩電腦游戲呢?這說明他們的勞動定額太松,工作太輕松。
修車師傅的話挺有“思想”。
暫且不論公務員管理方面的問題,但有一點我是十分贊同這位修車師傅的,公務員在工作時間玩電腦,那么說明他們平時非常閑。否則,何有時間用網絡游戲消遣呢?
據有關部門估計,中國公務員人數每年遞增20%,未來幾年將嚴重超編。前幾年網絡上也在討論,2012年前將不再招聘公務員了,但事實上仍然在招。
這段時間,一些部委相繼公布了“三公”經費,這些數字甫一見光,就在網上激起千層浪。我們的一些國家部門花錢“行云流水”,真像暴發戶那樣“揮金如土”。一個部委為何一年能花掉那么多錢,除了浪費,自然也有公務員規模龐大的因素在里面。
按照慣例,判定公務員適度規模的經濟指標應該是——公務員人數與本國GDP的比例。我曾在香港浸會大學培訓,曾經看到過一則數據,香港公務員的效率是內地的八倍。2010年香港實現GDP2123億美元,居世界第六位,香港公務員人數與GDP之比為0.8人/百萬美元。而中國內地擁有公務員1053萬,公職人員與GDP之比為6.7人/百萬美元。也就是說每創造100萬美元GDP,香港需要0.8個公職人員為之服務,而中國內地需要6.7個公務員,效率僅相當于香港公務員的1/8。
在香港,如此高的工作效率,一個公務員怎么可能在上班時間玩網絡游戲呢?
再來說“公車”費用,中國內地擁有公務員1053萬人,官方公布的公車數量為200多萬輛,每個公務員擁有車輛0.18輛,而且每年還在增長。但香港,政府僅僅用6343輛車就滿足了17萬公務員的出行需求,每個公務員擁有車輛僅0.03輛。中國內地公務員的用車量是香港的整整6倍。
還有專家從經濟視角考察財政供養人員與GDP之比,我國為39人/百萬美元,大大高于發達國家,目前美國為2.31人/百萬美元,日本為1.38人/百萬美元,我國公務員“超標”了近20倍。
這大概就是修車師傅抱怨的真正原因。就像他自己的修車,生意忙的時候,哪有時間聽收音機;生意不好的時候,他就可以躺在竹椅上,看看頭頂的藍天白云,聽聽收音機里天下事。
問題是,納稅人出了錢,公務員應該怎么花?
(摘自《中國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