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王曉紅近日對媒體表示,學術期刊是刊登學術創新成果,進行學術交流、學術傳播的主要載體和平臺,它承載著科研創新、弘揚學術、傳播最新知識、培養學術專業人才等重要任務和使命,是培養科學家、經濟學家等各類專家型人才的搖籃和基地,也是衡量一個國家創新能力、科研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無論是諾貝爾獎還是其他國內外著名獎項的科研成果,都是通過論文在學術期刊發表得到展示和傳播的,任何一個專家的成名都離不開學術期刊。她認為,與一般非時政類、大眾化的報刊相比,學術期刊具有專業性、科學性、公益性、嚴肅性的特征,但又具有受眾群體小、發行量小、規模小、營利能力差等特點。
王曉紅說,若將學術期刊納入企業化改革意味著將學術期刊推向市場,營利能力將成為考量學術期刊的主要指標,對利潤、經濟效益、高額個人回報的追逐將作為經營者的主要驅動力,這將給學術帶來諸多不利影響。其主要弊端有:不利于學術公平公正、不利于學術繁榮、不利于學術人才培養、助長學術腐敗、不利于期刊編輯隊伍穩定。王曉紅認為,學術期刊的特點與市場化經營形成了比較尖銳的矛盾。為此建議,學術期刊改革應堅持以國家財政補貼為主,市場經營為輔的原則。
(摘自2011年12月6日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