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發展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促進網絡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為國家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提上日程,實現中國特色網絡文化又好又快發展有了明確的綱領和更強有力的組織保障。網絡文化將成為人們文化消費的主要方式。
2.微博140字領跑微時代。2011年,微博以其208.9%的增幅,創下中國互聯網用戶規模增速之最。三年的粗放式發展微博亂象已顯,“后臺實名、前臺自愿”,新的管理應運而生。
3.移動互聯網迎來春天。日益改善的用戶體驗、更加親民的帶寬資費、不斷優化的操作系統、層出不窮的智能終端,2011年,移動互聯網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4.視頻網站競爭走向白熱化。視頻網站從幾百家萎縮至現在不足10家主流網站,經歷過一場大的整合,仍未擺脫燒錢的命運。
5.物聯網從概念走向現實。國家研究制定了促進我國物聯網健康、有序發展意見和“十二五”發展規劃,設立并組織了實施物聯網發展的專項。中國物聯網市場規模達到1933億元,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6.開放平臺拓展互聯網空間。開放平臺成為匯聚民智的有效方式,是一種雙贏甚至多贏的相互借力的理性選擇。互聯網企業的開放路線,為第三方企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平臺,將改變互聯網市場既有的運營模式以及企業間的競爭合作關系。
7.云計算走向實際應用。2010年10月,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無錫5個城市作為試點示范城市,開始漫步“云”端。一年過去,北京云基地內的企業數量增長一倍,達到14家;上海發布“云海計劃”;深圳從事云計算相關應用的企業已超過300家。無錫、杭州、南京、青島等城市也積極與國內外IT龍頭企業合作,探尋云計算落地和應用的最佳方式。
8.第三方網付變身“正規軍”。2011年5月,中國人民銀行公布首批《支付業務許可證》,支付寶、銀聯商務、財付通、快錢等互聯網上常見的第三方支付企業悉數獲得許可證。2011年第一季度中國第三方支付的交易規模達到3650億元。業內人士預測,2012年中國互聯網在線支付市場規模可望達到1.6萬億元。
9.搜索引擎提供多元服務。2011年,在“百度一下”之外,中國網民有了更多選擇。不僅如此,在購買一本書、收藏一張CD之后,搜索引擎還可以“猜你喜歡”,為你推薦你可能感興趣的產品。這是推薦引擎,它試圖讀懂你的心。
10.互聯網IPO潮落潮起。2010年,國內互聯網企業爆發了一場闊別7年的赴美上市潮。2011年,華爾街中國互聯網兵團再添8名新成員。奇虎360、人人公司、網秦、世紀佳緣、鳳凰新媒體、土豆網、淘米網等紛紛赴美上市。但是,盛況之下,飽含隱憂。一些中國上市公司又陷入誠信危機,海外資本市場對中國概念股日漸謹慎。
(摘自2011年12月28日《人民日報》)
電視新看法:
未來或在今天實現
1.Shelby.tv登陸iPad,在線視頻成為社交體驗。Shelby.tv可助你“體驗朋友在社交網絡上面分享的視頻”。它的Chrome app已經讓它出現在Chrome應用商店的登陸頁面上,還有更多的東西有待推出。
2.蘋果公司“制作自己的電視”,顛覆整個市場?根據分析師的說法,蘋果公司已經在致力于制造自己的電視設備。
3.Netflix:在美國受難,在全球擴張。Netflix這家DVD租賃和流媒體公司在過去三個月內損失了80萬美國用戶。Netflix不得不把眼光放到美國之外,好讓發展重回軌道。除了擴張到加拿大和拉丁美洲以外,這家公司還證實將在2012年初登陸英國和愛爾蘭。
4.Zeebox,“電視新看法”。Zeebox2012年將會擴張到其他國家里和平臺上,旨在成為“電視新看法”。
5.Google升級Google TV,發布YouTube的原創頻道。Google公司近日公布了Google TV的升級版。升級后的Google TV尋找內容將更為容易,新界面更加簡潔,軟件還將包括新的定制版YouTube,任何主題都會變成一個頻道。
(摘自2011年11月2日慧聰廣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