峻清,人如其名,名如其人。其青瓷作品風格鮮明,尤其體現在《瑞泰》上。這件作品在南宋青瓷玉壺春器皿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膽創新,在瓶頸上方加粗,并在口沿加了盆口,瓶與瓶口和諧統一,形成了有弧度的曲線美。瓶身的中上部以漢瓦當文飾加以裝飾,使作品出于自然,不做作,靜穆淵深。黃賓虹先生常用“厚華滋”四字來評價中國畫的高度成就,借來評論龍泉青瓷也是很恰當的,它包含了造型美和釉色美的主要特點。
清澈的甌江像母親一樣滋養著世世代代的龍泉人。對于生于斯、長于斯的陶藝家徐峻清來說,傳統是真實而清晰的。傳統就在大窯、在溪口層層疊疊的古瓷片中,就在寶溪潔白細膩似膏腴的瓷土和清澈見底的龍泉溪流中。青瓷作品《如意圓尊》,以傳統如意紋裝飾,最大的特點在于人造美玉。青瓷的釉是青的,最美的青色無過于美玉,故歷代制瓷匠師都竭力追求玉的美感。玉作為一種珍貴的自然物質,受到古人特別的喜愛,把它看作吉祥、美好和幸福的象征。陸羽評越窯青瓷“如冰似玉”,為各名窯之冠:景德鎮陶玉載陶入關中,稱假“玉器”,且貢于朝:霍仲初制瓷“瑩縝如玉”。然而,俱過矣,數真如綠玉,惟有徐峻清的這件《如意圓尊》的粉青作品,可以當之無愧。它實現了歷代陶瓷匠師們夢寐以求的心愿,把大自然幽雅的青綠色溶入晶瑩的釉層里,也把這種凝聚著大自然靈魂之色的青瓷溶入了人類文明之中。
人造美玉的藝術特點始終貫穿于徐峻清的青瓷作品中,且看他吸取青銅器元素創作的《春秋遺韻》、在傳統梅瓶基礎上創新的《如意梅瓶》以及《活環象耳瓶》等等,無不是美如玉。人們為何會對“青色”那般如癡如醉?這與中國人特有的審美觀及文化有密切關系。首先,我們憑借現代科技來分析:從審美的角度看,古人最初對瓷器釉色選擇的傾向性是受視覺器官生理特性支配的。人們對“青色”的尚好,實際上反映了視覺器官的生理本質需求,也體現了人類對大自然的眷戀之情。因此徐峻清認為,提高龍泉青瓷的水平,不僅在造型和工藝上,關鍵在于突出一個“青”字。



(責編 李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