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述光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體育教學部,山東 青島 266580)
籃球裁判工作是開展籃球運動和搞好籃球競賽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優秀的籃球裁判員一直是我國籃球運動的一項重要工作,探索籃球裁判員成長的規律也一直為體育工作者所關注。本研究旨在通過對我國部分優秀籃球裁判員(優秀籃球裁判員本文定義為國家級以及國家及以上)的成長過程進行系統的研究,總結他們成長的共同規律,探討籃球裁判員在成才過程中不同階段的特征,為籃球裁判員的培養提供借鑒與啟示。
1.1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第十一屆全運會籃球裁判員學習班中部分男子籃球裁判員(均為國家級以上籃球裁判員)。參加十一屆全運會籃球裁判員培訓班的裁判員在國內基本能代表最高水平,符合本研究要求。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查詢閱讀有關籃球裁判員以及其他行業人才培養方面的論文、文件、研究報告,了解目前我國籃球裁判員培養領域研究的現狀。
1.2.2 問卷調查法
本問卷遵循社會學有關問卷設計的基本要求,就籃球裁判員的基本情況、學習與工作成績以及成長的自我評價等進行了調查。請擔任我國男子籃球聯賽的裁判員技術代表對問卷進行了效度測評,確認問卷結構合理,內容能反映問卷主題。對小部分調查對象用重復測試法進行檢驗,計算每一條問句的信度系數。結果表明,每一條問句的信度都在0.8 以上,信度較高。問卷采用現場發放、現場回收的方式。裁判員問卷發放60 份,回收58 份,回收率96%,有效問卷56份,有效率96%,其中被調查裁判員注冊地域涉及到18 個省市。專家問卷發放10 份,回收10 份,有效問卷10 份,回收率及有效率均為100%。
1.2.3 數理統計法
運用SPSS16 統計軟件對有關數據進行分析處理。
2.1 我國裁判員地域分布情況
目前我國已注冊籃球裁判員國家級(及以上)裁判員涉及到43 個省市、自治區和行業體協。為了便于統計和使結果更加直觀,把裁判員按照我國行政區劃分為華東、中南、華北、東北、西北、西南共6 個區域,本課題被調查裁判員人數分布遍布于以上6 區(表1)。對比目前國內裁判員的注冊地域與本課題被調查裁判員的地域特點,被調查裁判員地域分布較廣,符合本選題內容。

表1 被調查裁判員地域分布情況
2.2 我國優秀籃球裁判員的基本特征
2.2.1 被調查的籃球裁判員平均年齡為42.9 歲,其中年齡在31 ~45 歲的裁判員占總數的75%,總體年齡特征符合裁判年輕化的要求。50%的裁判員從事體育教師的工作,21.4%的裁判員為體育工作者。
2.2.2 在所調查的56 名裁判員中,專科學歷有14人,本科學歷40 人,研究生學歷2 人,總體算來100%接受過大專以上教育。同時從所調查數據可知,大學英語四級以下為48 人,四級以上8 人,總體來說,我國優秀籃球裁判員高學歷人數較少,外語水平較低,這也是限制我國籃球裁判員參加世界大賽較少的原因之一。
2.2.3 才能的形成發展與神經類型有著內在的聯系。根據陳會昌氣質量表,對裁判員氣質類型進行測量,測試結果顯示,氣質類型多血質32 人、膽汁質18 人、粘液質6 人,其中多血質和膽汁質裁判員占總人數的89.3%,這兩種類型基本表現為情感和動作發生迅速、熱情,在4 種神經類型中,多血質適應性最強,從裁判員的工作角色看,更適合做裁判員工作。10.6%的裁判員為粘液質,此類型情感發生緩慢,但是較為穩重,有堅持性,從某些角度看對裁判員執裁也有很大幫助。
2.3 我國優秀籃球裁判員成才的階段特征
2.3.1 我國優秀籃球裁判員成才的階段劃分
人才成長的階段劃分應以過程及其轉化的基本理論作為理論基礎,以每階段的基本特征、主導活動及其發展水平作為劃分依據,以充分體現人才成長過程的階段性和連續性的統一。同時,不同人才的成長又有其不同的特征,它的階段劃分又應充分體現特色,把成才實踐及其成功的標志——創造性活動及其成果作為劃分的主要依據[1]。分別對裁判員技術代表和部分裁判員進行調查,結果80%的人認為把裁判員成才過程劃分為以下3 個階段符合裁判員成才的特點,技術代表組與裁判員組基本一致,經檢驗組間無顯著差異。籃球裁判員的成才階段劃分方法如下:
第1 階段(適應準備期):學習籃球裁判開始到晉級二級裁判員之前;第2 階段(發展提高期):從二級裁判員到晉級國家級裁判員之前;第3 階段(穩定發展期):國家級及以上級別。
從一般哲學認識出發,“許多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在其發展變化過程中,都遵循一種邏輯——即S 型規律”,“其實是一種不規則的梯形規律”,“許多心理學家、教育家從不同角度都證明人的智力發展、人類的認識過程和人的學習、創造心理過程,同樣遵循邏輯規律”[2]。籃球運動的特點決定了籃球裁判員成才必經的3 個階段,因為籃球運動本身就是一項技術動作多、復雜多變的運動,場上的形式瞬息萬變,沒有固定模式,所以作為裁判員只能在長時間的理論學習和多場次的臨場實踐之后才能對裁判工作有正確的認識。同時,一名優秀籃球裁判員良好的執裁能力、良好職業道德的養成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些因素決定了裁判員成才的長期性。
從階段劃分的標準來看,第1 階段和第2 階段屬于裁判員向人才發展的過程,也可以稱為內在素質的優化階段。具體而言,內在素質的優化過程就是裁判員通過學習等實踐活動,先天素質在環境、教育等外在因素作用下,經過裁判員能動性的發揮,內在素質逐漸積累的過程,即裁判員的內在素質由一般狀態進入優化狀態。裁判員內在素質的優化意味著成才內部條件的逐漸成熟。內在素質優化的結果使得裁判員具備了進行創造性活動的基礎。當裁判員的實踐和認識達到一定水平,獲得社會的認可時就進入了第3 階段,也就是指裁判員已經成為人才。裁判員由非人才轉變為人才后并不意味著成長的終結,也并不意味著人才素質的最優化。相反,只有在工作實踐中充分展示裁判員自身的才能,才能使裁判員的價值實現最大化和最優化,同時,裁判員在展示自己的才能和實現自身價值的過程中,通過多方途徑,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身的素質,實現更高層次的展才。
2.3.2 成才年齡特征
調查可知,我國優秀籃球裁判員接觸籃球運動的年齡平均為13.6 歲,學習裁判時年齡平均為20.7 歲,而到達國家級級別時平均年齡為29.6 歲,按照階段劃分方法可知,我國優秀籃球裁判員成才的年齡為29.6歲。對裁判員開始學習裁判的年齡、開始接觸籃球運動的年齡與成才年齡進行相關性分析(表2),可以看出,我國優秀籃球裁判員開始學習裁判的年齡與其成才年齡呈相關性顯著關系;學習裁判越早,其成才也越早,說明裁判員進行專項學習的早晚對成才有很重要的關系,但是接觸籃球運動的年齡與成才年齡的相關性不大。從培養裁判員的角度來說,應該盡早進行裁判專項學習和鍛煉。

表2 我國優秀籃球裁判員部分年齡的相關性分析
2.3.3 成才時間特征
裁判員發展的3 個階段并不是孤立發展的,而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每個階段的結束是更高層次的開始,從裁判員發展3 個階段的時間來看,這3 個階段的時間特征和發展標志為:
適應準備期——這個階段為裁判員從初學裁判到晉級二級裁判員,我國籃球裁判員學習裁判開始的年齡平均為20.7 歲,晉級二級裁判員年齡平均為22.4歲,所需年限平均為1.7 年。該階段的裁判員能初步掌握《籃球競賽規則》和《籃球裁判員手冊》的主要內容,并能較準確的將《規則》和《手冊》中的精神運用到臨場工作中,具備在市、區、縣級或相當于市、區、縣籃球比賽執裁的能力。
發展提高期——該階段為裁判員從二級裁判晉級為國家級裁判員的過程,我國籃球裁判員晉級國家級裁判年齡平均為29.6 歲,由二級裁判員到國家級裁判員成長所需年限平均為7.2 年。此階段要求裁判員能熟練掌握《籃球競賽規則》和《籃球裁判員手冊》的主要內容,具備一定的裁判理論知識水平和臨場經驗,具有培養二級裁判員的能力,能擔任省市或相當于省級籃球比賽的臨場工作。在此階段,裁判員各項業務能力更強,思想品德和修養有明顯提高。
穩定發展期——該階段為裁判員晉級國家級裁判員以后的時間。該階段裁判員能具備較高的裁判理論水平和臨場經驗,能勝任全國比賽的裁判工作,并且具有自己執裁的風格,成績顯著,獲得較多榮譽,在當地或全國有一定的影響和知名度,同時應有自己的研究成果。
按照階段劃分方法,成長為一名優秀的籃球裁判員總共需8.9 年(表3)。而在調查所得數據顯示,裁判員自身認為一名裁判員從學習到成才共需9.75 年,其成長所需時間與調查所得結果相差不大。由此可見,我國優秀籃球裁判員從學習裁判到成才,經過了長時間知識的學習和臨場實踐經驗的積累,同時裁判員的工作特點決定了裁判員的成才不像體育明星那樣少年得志、少年成才,這也說明了不同體育人才成才的不同特征。從裁判員成才的階段過程來看,我們找到了籃球裁判隊伍組建銜接的參考依據。如果要培養一名好的裁判員,其學習裁判的年齡應不大于20 歲。同時,按照裁判員管理規定“在晉級國家級時,年齡在25周歲以下的優先考慮”[3],因此裁判員開始學習裁判時的最佳年齡應該在17 歲,這樣不僅可以增加裁判員的晉級機會,也會增加裁判員的執裁年限。裁判員的成才年齡啟示我們,裁判員的開發應該注重時效性,應實施“最佳期用人方略”,這是發展籃球裁判事業最佳用人策略的選擇。

表3 我國優秀籃球裁判員成才各階段時間年限
2.3.4 科研特征
體育科學研究是推動體育事業發展的動力。籃球裁判員的科研狀況可以反映裁判員對本領域客觀規律的認知能力,是促進籃球裁判理論及臨場實踐技能不斷提高的動力。
從表4 中可以看出,我國優秀籃球裁判員中撰寫論文的人數以及撰寫論文數量偏少,共38 人有論文發表,其中大多集中在裁判成才以后,從時間來看主要集中在29.6 ~35.6 歲,從階段劃分來看,屬于第3 階段初期,該階段裁判員已經有自己的心得體會。同時可以看出裁判員在成熟后發表論文有所上升,科研意識增強。

表4 我國優秀籃球裁判員撰寫論文級別分布情況
2.3.5 知識更新特征
國際籃聯規定“凡年齡在50 歲以下的國際級裁判員,必須每4 年參加一次國際籃聯組織的規則理論考試和身體素質測驗。”實際上就是讓裁判員理論知識不斷更新,使裁判員業務能力達到更高一個層次。
裁判員在一段時間的臨場實踐后可能會有一種知識缺乏感,會很迫切地想去更新知識、學習提高。由表5 可知,我國優秀籃球裁判員感覺最需要更新知識、最有知識缺乏感的時候是在1 級;同時大部分裁判員的第一次進修也是在裁判等級為1 級時,從階段的劃分方法來看,屬于第2 階段,這也恰好符合裁判成長晉級的需要。

表5 我國優秀籃球裁判員知識更新情況
從表6 中可以看出,裁判員采用知識更新的渠道依次為:參加專家講座、自學、進修培訓、本地區裁判交流和出國學習、觀摩,在調查中,裁判員認為所有更新渠道中對自己影響最大的是參加專家的講座。究其原因,參加專家講座是最直接、快捷的知識更新方式。目前,在實際工作中,大部分裁判員受到各地方籃協、所在工作單位規章制度的限制,很難有充分的機會走出去充實提高自己,這種業務、戶口分開的雙重管理體制使裁判員難以適從。因此,裁判員知識的更新也就主要是集中在一些比賽前籃協組織的專家講座以及一些短期的培訓班。知識更新渠道中,自學和進修培訓也是裁判員常采用的學習方式,這兩種方式也是比較容易采用的方式。雖然出國學習和觀摩的方式更容易了解世界籃球執裁的新趨勢,但采用出國學習和觀摩的學習方式來達到知識更新目的的所占比例最小,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出國條件不足和選派人數較少造成的。

表6 我國優秀籃球裁判員知識更新渠道
2.3.6 知識積累特征
籃球裁判員執裁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自身文化素質的高低,裁判員必須掌握一定的社會學、教育學和生物學知識,這樣才能成為一名知識淵博、執法過硬的優秀裁判員。
裁判員在晉級過程中,某一時期知識的積累可能會對自身的成長顯得尤為重要。從表7 中可以看出,我國優秀裁判員認為在一級時知識積累最重要的有16 人;國家級時自身知識的積累最重要的有36 人,占總裁判人數的64%,這可能是由于在國家級時執裁的賽事級別較高,接觸的裁判員均為一些優秀的籃球裁判員,因此對裁判員自身的影響較大,這不僅關系到自己能否更廣泛的執裁以及晉級,同時也是自己向更高層次人才發展的關鍵。總體看來,裁判員認為在國家級時知識積累最重要的人數最多。

表7 我國優秀籃球裁判員自我評價知識積累最重要時期分布級別
2.3.7 執裁的自我評價
在對裁判員執裁滿意情況進行調查時發現,國家級裁判員均認為自己在考取國家級裁判后的2 ~3 年里感覺對裁判工作最得心應手,而國家A 級裁判員中有12 名認為在考取國家級后的2 ~5 年里工作最得心應手,有4 名認為在國家A 級后的第3 年最得心應手,而國際級裁判員則大多自認為在國際級的1 ~5 年內工作最得心應手(表8)。從階段劃分標準來看,均屬于第3 階段。總體來看,共有36 名裁判員認為是在國家級以后的2 ~5 年里對自己執裁水平最滿意,年齡基本在30 ~35 歲之間,屬于精力最充沛的時候,這也符合裁判員工作的特點。同時也證實了本文將國家級裁判劃分為已成才階段的合理性。

表8 我國優秀籃球裁判員自我感覺執裁水平最高時級別年限分布情況
從表9 中可以看出,我國優秀籃球裁判員獲得榮譽最多的時候基本全部在本研究中階段劃分的第3 階段,已經進入穩定發展期,只有2 名國家級裁判員在發展提高期的一級級別時獲得榮譽最多。表中還顯示,其中無論是哪一級裁判員,均是在國家級時獲得榮譽稱號最多,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在國家級時執裁的范圍廣且執裁場數較多的原因造成的。

表9 我國優秀籃球裁判員獲榮譽最多時級別分布情況
3.1 我國優秀籃球裁判員年齡基本符合裁判年輕化的要求;高學歷人數較少,外語水平低是限制參加洲際或國際大賽的原因之一;裁判員職業多為體育教師和體育工作者;神經類型多為多血質和膽汁質,由此可作為裁判員選材的一個依據。
3.2 我國優秀籃球裁判員成才的階段特征
籃球裁判員工作的性質決定了裁判員成長的長期性,同時我國優秀籃球裁判員在長期的成長過程中表現出了一定的共性。
3.2.1 我國優秀籃球裁判員的成長過程可分為適應準備期、發展提高期、穩定發展期3 個階段。其成才過程有一定階段性規律,在理論上符合許多事物發展過程包含的邏輯——S 型規律。
3.2.2 我國優秀籃球裁判員學習裁判時年齡平均為20.7 歲,成才時平均年齡為29.6 歲。學習裁判年齡和成才年齡的相關性極其顯著,裁判員宜盡早進行裁判專項學習。裁判員成長需要8.9 年的時間,可作為籃球裁判隊伍組建銜接的參考依據。
3.2.3 我國優秀籃球裁判員主要在第3 階段國家級時有自己的研究成果,隨后的創造能力開始活躍,但是總體來說,科研成果較少。
3.2.4 我國優秀籃球裁判員在裁判等級為一級時最有知識缺乏感;在第2 階段參與進修的人數最多;參加專家講座是我國裁判員采用最多的知識更新方法。
3.2.5 我國優秀籃球裁判員多數認為在國家級時知識積累最重要。裁判員在第3 階段大約30 ~35 歲時對自己的執裁水平最滿意,同時,在第3 階段國家級時獲得榮譽最多。這也說明了本文對裁判員成才階段劃分的合理性。
[1]葉忠海.人才學基本原理[M].北京:藍天出版社,2005:243.
[2]周登嵩.我國優秀體育教師成才的階段性規律及其促進因素[J].體育科學,1994,(6):13.
[3]王古坤,張玉景,陳立.浙江省籃球裁判人才培養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9,25(7):81-86.
[4]閻育東.籃球裁判員晉級必讀[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