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一妍 劉倬莎 |
2006年,馬軍的名字與中國總理溫家寶、知名導演李安并列,被美國《時代》雜志評為“2006年全球最有影響力的人”。
2012年,蘋果公司公布了其在華的156家供應商。在此之前,喬布斯一直堅持不公開供應鏈的“秘密”文化。
造成輿論巨大連鎖反應,并迫使蘋果讓步的,是一位中國環保人士,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
從2010年4月起,馬軍通過長達兩年的深入調查,兩份報告、五次新聞發布會、七次與蘋果公司的面對面談判,終于讓蘋果放下傲慢、放棄秘密,公開156家供應商名單。
馬軍從事環保事業已經超過10年。2004年從耶魯大學做訪問學者歸來后,他創立了“中國水污染地圖”。他的污染資料庫收錄了中國31個省、10萬件空氣與水污染違規記錄,只要輸入企業名稱、地點,污染事件、檢測資料一一呈現。
2009年,中國出現了一系列重金屬中毒事件,馬軍領軍的公眾環境研究中心和其他一些環保組織展開調查。
首先,馬軍發現相當一批重金屬超標企業是知名I T品牌的代工工廠。2010年4月,馬軍把梳理好的信息匯總,開始和29家I T企業交涉,蘋果公司就是其中之一。然而,當其他企業最終都做出了積極回應時,蘋果只回復了馬軍一句話:我們的政策是不披露供應鏈。
高度保密的公司文化,已成為蘋果公司除喬布斯以外的另一標簽。然而,馬軍卻意識到,蘋果公司對供應商的高度“保密”,使其規避了監管供應商的“環保責任”。一方面,蘋果公司高調宣稱自己是完全綠色的、環保的,實際上,他們對大量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對周邊環境造成的嚴重污染不聞不問。
2010年下半年,馬軍牽頭北京自然之友、環友科技和達爾問等共41家環保NGO組織組成“綠色選擇聯盟”,正式介入蘋果公司中國污染調查。
2010年底,蘇州聯建科技137名女工集體正己烷中毒事件被媒體曝光后,馬軍和達爾問創始人馮永峰趕赴現場。在調查過程中,他發現另外有一個名叫“運恒五金”的小規模工廠,也發生過女工中毒事件。該廠的女工告訴馬軍,她們平時的工作就是擦拭蘋果LOGO。
馬軍回憶說,其中一個年紀最小的女工工作還不到半年,就開始出現手抖拿不住筷子、拿不住牙刷的癥狀,走路也會跌倒。醫生告訴她:這是職業病,需要去專門的醫院——蘇州市第五人民醫院?;氐教K州后,她發現許多自己曾經的工友,都已住在里面?!耙驗檫\恒五金是一家小企業,中毒的女工出院后能不能得到賠償,一切都是未知?!?/p>
由于蘋果的“保密”文化,所有的代工企業都被冠上“疑似”的帽子。這對于習慣了專業污染調查的馬軍來說,又多了一道難題:如何證明污染企業的確在為蘋果公司代工。
馬軍憑借之前做調查記者的經驗,順藤摸瓜,一點兒蛛絲馬跡也不漏過。他先查到蘇州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發布的一條預警,稱運恒五金因為承攬宇瀚光電的清洗業務,造成員工疑似正己烷中毒。他在宇瀚光電的官網下面一個子欄目里看到這樣一張圖——一個蘋果圖案的LOGO。圖片說明解釋這是宇瀚光電承接的蘋果公司業務。“我在一剎那豁然開朗。這種證據鏈對我們來說太重要了。我們需要負責任地去陳述一件事,一方面減少自己的風險,另一方面也是對企業負責。”
2011年1月,馬軍召開了第四次新聞發布會,發布了《蘋果另一面》調查報告。發布會之后,馬軍又給蘋果寫郵件,期盼蘋果能出面回應,但依舊石沉大海。
面對傲慢的巨人,馬軍沒有放棄。他調查了華北、華南、華東的27家蘋果代工廠,接觸了六七十位勞工,收集到詳實的污染數據,拍照、制圖、建檔。讓馬軍印象最深的是他在武漢名幸電子拍到的一張河流污染的照片:河面是乳白色的,河面下卻是漆黑一片。“上面像是豆漿,底下是像芝麻餡的黑色沉積。一時間你不知道怎么去形容,是美好呢還是骯臟?”馬軍在想,到底有多少人手中拿著時尚的I T產品時,能夠理解它背后的環境代價?”
馬軍告訴記者,名幸電子的線索,來源于“環友科技”中日韓環境聯盟提供的信息: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后,日媒爆料日本名幸電子的一批蘋果訂單由于地震工廠停工的原因,轉移到武漢工廠生產。最終,馬軍在“豆漿河”發現了名幸電子的一個非法排污口,正在嘩嘩地大量排放未經處理的污水。
馬軍終于等來了好時機。2011年8月,《蘋果另一面2》調研報告發布前,馬軍照例把它先發給蘋果。5天后,馬軍收到蘋果總部回復,建議通過一次電話會議來進行溝通。這是蘋果第一次表示愿意和中國環保組織進行溝通。又驚又喜的馬軍一邊準備發布會,一邊回信。然而,蘋果再次沒了音訊。

最終,一張張衛星定位照和第三方污染檢測報告,引發了國際媒體的關注。美國最大的環保組織之一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也對馬軍進行聲援,向蘋果高層表達談判意愿,希望他們直面問題。同時,一部名為《蘋果有“毒”》的視頻被放在網上,兩周時間點擊率超過4萬多次。
這一回,美國的談判大門,終于向馬軍敞開了。2011年9月13日,馬軍與伙伴和蘋果中國進行了第一次面對面接觸。10月31日,第四次會談“升級”到蘋果美國總部Cupertino進行。
Cupertino是一個如花園般美麗的城市,天空碧藍,芳草萋萋,然而談判室里的空氣卻異常凝重。蘋果高級副總裁和其他高層頻頻質疑馬軍:“你這份報告可信度在哪里?”
最讓馬軍憤慨的是,蘋果高層質疑他提到的江蘇昆山癌癥高發地“同心村”并不存在污染現象。而馬軍親自去同心村一條受污染的河邊調查時,當地村民已經把漆黑的河水裝到礦泉水瓶里,十幾位上了年紀的婦女突然集體下跪,請求馬軍能夠幫幫她們。
馬軍手拿電腦,展出了一張張同心村河流污染和婦女們滿面愁容的照片。馬軍手上握著花費十年制作的“中國水污染地圖”,涉及近6萬家污染企業的龐大資料庫數據,這是他最有威力的武器,加上近兩年的現場深入調查,當場讓蘋果無話可說。
2011年11月15日,“綠色選擇聯盟”的四個核心NGO領袖:馬軍、自然之友總干事李波、達爾問自然求知社創辦人馮永峰和環友科技創辦人李力一同坐在蘋果北京辦公室談判桌上。這是馬軍與蘋果的第五次談判。然而,這一回,他卻選擇默不作聲,以退為進。
“兩個小時談判,蘋果方面就講了一個多小時,他們花了很長時間說自己如何環保,員工福利如何完善,還詳細講述了在國貿的辦公大樓有多么節能,就是不談供應商信息公開。”環友科技創辦人李力說,“他們強調自己每年會發布一份供應商報告,當中包括環境政策,但無法具體透露供應商企業名單。”
當天馬軍話很少,當蘋果避重就輕的時候,他只做了一個很西方式的動作:眉頭一皺,兩手一攤。“這動作是表示一種無奈。你管你說,我不同意,我堅持主見?!崩盍φf。
馬軍告訴記者,之所以“寡言”,也是出于精心考慮。和蘋果談判有一個很大的不同,每次只能向前邁進一步。有些品牌從整體理念到構架方面都比較能夠適應更公開、由公眾監督、和外界合作推動的狀態,但蘋果并不具備環境管理的能力。
“其實這是一場心理的比拼。在近兩年的接觸中,我也是逐步感受到蘋果與眾不同的文化。這個文化就建筑在其高度保密的基礎中,所以要讓他們最終實現透明,的確是一個挑戰?!?/p>
馬軍給了蘋果時間,而蘋果公司最終也給予了讓環保組織欣慰的回應。2012年1月和4月,馬軍等人與蘋果進行了第六和第七次談判,蘋果終于公開了156家在華供應商名單,并同意先讓部分供應商接受第三方機構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