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剛 閔政
2012年2月3日,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2011年度人物評選揭曉。在這個被譽為“中國人年度精神史詩”的評選活動舉辦10周年之際,獲獎者中首次出現一個在職高級領導干部的名字——公安部副部長、紀委書記、督察長劉金國。
從農村青年、普通干部成長為共和國的高級警官、副部級官員,劉金國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始終保持質樸本色,堅守廉潔底線,滿腔熱血、嫉惡如仇。他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他將大愛留給百姓民生。
“我是人民公仆,如有不廉潔、不公正、不負責、不作為的任何一點,定將主動辭職,堅決言行一致,決不失信于民!”這是劉金國堅守了幾十年的做人做官的信條。
劉金國不怕死。他總是像一名普通戰士一樣堅守在危險的最前沿。危急關頭,這位副部級官員就是一道特殊的防火墻,一面巍然屹立的旗幟,一顆穩定警民的定盤星。他與戰友并肩,創下了消防史上的奇跡,將一次次重大突發事件化險為夷。
這是新中國歷史上危險性最大的一次石油化工火災——2010年7月16日18時12分,大連新港碼頭油庫起火爆炸。
“第一反應是,這火沒得救了。”趕到現場,有著20多年消防經驗的大連消防支隊支隊長叢樹印大腦一片空白。
這是真正的“火海”:幾十米高的火柱從陸地綿延到海上,望不到邊,到處是黑壓壓的大罐,天上下著油雨,地面全是滾燙的油污,黑煙滾滾,氣味嗆人。
起火點是儲量10萬噸的103號罐,大量原油外溢,火光沖天。旁邊,37號、42號、102號三個儲油罐被大火包圍,幾十處管道井、泵房正在猛烈燃燒,噴出幾十米高的火柱,爆炸連連……
大連新港是中國儲油量最大的深水油港,一旦發生連鎖爆炸,600萬大連人民的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火情牽動中南海,黨中央、國務院迅速作出部署。公安部緊急啟動應急救援機制。
晚上10點多,分管消防工作的劉金國接到國務委員、公安部部長孟建柱的指示——迅速趕赴大連,指揮滅火。
刻不容緩!劉金國緊急協調航班,兩個小時后,他帶領消防專家飛抵大連,直奔火災現場。
“看到當時的情況,我心里咯噔一下。”隨行的公安部消防局局長陳偉明回憶,“危險太大,責任太重了,不允許有任何閃失。”
“這火到底能不能救下來,誰都沒有把握,一旦爆炸,現場的人將尸骨無存。”實戰經驗豐富的消防專家、公安部消防局戰訓處處長魏捍東心里清楚。

危急關頭,劉金國表現出了驚人的鎮定與超常的智慧。命令一道道下達:全國調集泡沫,手動關閉閥門,千方百計阻擋流淌火,死保大罐……
年近花甲的劉金國,在火線最前沿站著指揮了整整8個小時。
7月17日上午10時,肆虐的大火終于被撲滅了!
這起爆炸火災規模之大、危險程度之高、調動力量之多、滅火戰斗之烈、處置用時之短都史無前例,而且現場官兵無一傷亡,創下了世界消防史上的奇跡。
劉金國幾乎沒有休息日。強烈的責任感,讓他總想多為人民做一點事。指揮“清網”、“亮劍”、打擊假幣假發票犯罪、清剿火患,他懷著切切的憂國憂民之心,把每場戰役打得酣暢淋漓,忠實履行著以人民期盼為念、為人民利益而戰的鏗鏘誓言。
劉金國對工作認真到近乎“癡迷”。
他幾乎天天工作到深夜,每工作完一天,他會在日歷上畫一個圈。辦公桌的臺歷上大大小小的圓圈證實,這位副部級官員幾乎沒有休息日。
“我越來越有一種緊迫感,希望在有生之年,多為黨和人民干點實事,多解決老百姓的疾苦,讓社會多一些公平公正。”劉金國說。
“為了人民利益,向著勝利,不顧一切,奮勇前進!”這是劉金國在一份全國公安機關網上追逃專項督察“清網行動”簡報上的批示,也是他的座右銘。
去年5月,為積極回應“大走訪”開門評警中人民群眾的訴求,公安部黨委果斷決策,一場波瀾壯闊的全國公安機關網上追逃專項督察“清網行動”的戰役打響。
為期203天的“清網行動”創造了追逃奇跡——
全國公安機關共抓獲公安部A級通緝令在逃人員16人、B級通緝令在逃人員174人、部督在逃人員201人、涉嫌故意殺人在逃人員1.2萬人、潛逃10年以上在逃人員2.3萬人,從77個國家和地區抓獲和勸返在逃人員900多人,網上在逃人員存量下降84%。
據悉,“清網行動”是1983年開展“嚴打”斗爭以來抓獲在逃人員數量最多的一次。
令公安部警務督察局副局長王志剛記憶最深刻的,是一次動員部署會上劉金國的詰問:“那么多在逃人員抓不回來,我們又怎能睡得著、坐得住!”
其實,這些年來,無論指揮什么行動,劉金國都有寢食難安的緊迫感。他就像上緊的發條,將每場戰役都指揮得酣暢淋漓。
調任公安部副部長不久,劉金國就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一些地方公安機關在換發二代證中的亂收費現象,部署全國公安機關開展專項整治,提出了人像采集點禁止打印照片等7條硬措施,防止變相收費,并30多次派出工作組到各地明察暗訪,嚴肅處理了一批單位和人員并通報全國。很快,這個問題得到了徹底解決。
劉金國從不接受吃請,從不收禮。身為紀委書記,他鐵骨錚錚懲治腐敗;為官30多年,他廉潔得甚至不近人情。其實,他心中有愛,他以大愛保護干部職工,將“大人情”留給了人民群眾。
他從不接受禮品、宴請,一包茶葉也不行。實在推不走,他再買一份一并還回去。他到基層走訪不打招呼,出差不讓地方領導接送。
這給秘書許朝杰增加了很多“負擔”:要跟地方的同志解釋,不要接送,不要宴請,不要安排大房間。參加會議的紀念品,一律退給會務組。
劉金國擔任領導職務30多年,愛人卻一直是臨時工;他親手審批過近20萬個“農轉非”指標,可是自己的38個親屬,卻無一人跳出“農門”。
堅守廉潔、嫉惡如仇,讓劉金國這個公安部紀委書記、督察長做得響當當。
“一上來就啃硬骨頭、查辦大案。”這是公安部紀委副書記、監察局局長孫立成對劉金國的“第一印象”。
按照中央紀委的總體部署,在公安部黨委的直接領導下,劉金國帶領公安紀檢監察部門敢于查大案、辦要案,先后查辦了一批局級、處級干部違法違紀案件。
劉金國不僅查辦案件有辦法,預防腐敗也有一套。劉金國曾經要求公安部紀委制定一個關于紀檢干部自身建設的紀律要求。當紀委的同志將改過幾次的稿子送到他手上時,他并不滿意,直接在一張紙上寫下四條:“不枉紀枉法,不干預辦案,不泄露案情,不吃請受禮。”
這么多年,劉金國堅守的信念沒有變。他自己的日子卻過得像個“苦行僧”。
1995年,劉金國調任河北省公安廳副廳長,全部家當是半卡車舊家具和一臺黑白電視機,甚至還有蜂窩煤、大白菜。廳里分給他一套住房,需要交4.6萬元的集資款,可劉金國硬是拿不出這筆錢,最后只好從銀行貸款。他現在身上穿的大衣是10年前買的,穿的褲子全是發的警服。
但劉金國不覺得苦:“我是幸福的,應該給的黨和人民都給了,沒有任何理由再用手中權力去謀取任何個人私利,永遠不能做對不起百姓的事情。有人說我‘裝’,那我就‘裝’到死。咱們共產黨人都‘裝到死’,不就成真的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