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柯杰
從改革開放以來,浙江民營企業蓬勃發展,為解決資金的短板問題,抬會方式的集資案時有發生。從上世紀末至今,浙江每年都有集資垮臺的案件,動輒數億的資產損失,雖然讓參與集資的受害人捶胸頓足,卻也沒有阻擋住下一輪集資的步伐。
關注浙江近5年來的十大集資案,不難發現,2008年以來,女性集資人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據浙江省公安廳統計,在集資案高發的2008年,浙江省共立案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近200起,集資詐騙案40多起,其中1億元以上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17起,涉案金額近百億。
盤點浙江近10年的集資案,麗水的杜益敏案或為起點。
杜益敏綽號“小姑娘”,老家麗水縉云,在2000年之前,杜益敏在麗水默默無聞。
2000年左右,杜益敏從廣州請來美發師,在縉云當地經營美容院。憑此美容院,杜益敏開始認識縉云當地的一些領導太太。
后杜益敏到麗水發展,同樣是走官員太太的路線,在圈內有了名聲。她還經常幫助一些朋友疏通關系、“辦事情”,這讓她在麗水老板圈內也聲名鵲起。
在經營數年后,杜益敏身邊開始聚集起一批老板,在杜益敏開口借錢后,這些老板有求必應。
2004年是杜益敏最紅的時候。當地老板如此回憶那波集資熱潮:“很多人圍著她轉,她對人笑瞇瞇的,定期給利息,100萬元給她,一個月給你5萬元,于是許多人拿著房子抵押到銀行,把錢借出來給她了。”
2005年,杜益敏的美容院虧損嚴重,資金黑洞形成,杜益敏想通過大舉投資房產來翻身,因此大量吸收資金,并在杭州和麗水等地大量買入房產,等待升值。在2006年夏天,利滾利的黑洞已經形成,杜益敏無法支付高額的利息,脆弱的資金鏈斷裂。
2008年3月21日,麗水中院作出一審判決,以集資詐騙罪判處杜益敏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沒收全部財產。
據法院判決書認定,杜益敏一共非法集資7億多元,除去歸還部分集資款的本金和利息、購買房產、汽車、個人揮霍外,還有1.28億元尚未歸還。
杜益敏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2009年1月13日,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作出二審,維持原判,2009年8月15日,杜益敏被執行死刑。
2009年3月20日,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以集資詐騙罪判處樂清“女會主”高秋荷死刑,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2007年年底,高秋荷案發,涉案受害人115人,每人被騙金額少則幾萬元,多則上千萬元,總計金額1.16億元。
高秋荷的借款時間并不長,這位小學文化的家庭婦女以高額利息為回報,鼓動周邊的親戚朋友參加自己的“經濟互助會”,并虛構自己在經營地產和擔保公司,進行資金的周轉業務,后來因為幾筆款無法收回,窟窿無法彌補,導致案發。
在一審判決后,高秋荷提起上訴,2009年3月,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改判高秋荷死緩。
同是樂清人的鄭存芬,也經歷了生死逆轉。

40多歲的鄭存芬目不識丁,在樂清一直處無業狀態,一個偶然的機會,進入到“經濟互助會”,她得到同伴的承諾,如果入股1萬元,每天能得到50元的利息,如此下去,只要借款投入,便可以成為億萬富翁。
鄭存芬決定賭一把,她開始編造理由,聲稱自己在各地投資房地產和電器企業,需要一些資金,向周圍的親戚朋友借款。
2007年,互助會的資金鏈斷裂,鄭存芬的錢無法收回,為支付利息,她開始到處借款,在無法還清欠款后,鄭存芬選擇逃匿。2008年5月25日,鄭存芬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被樂清市公安局刑事拘留。
2009年8月20日,浙江省溫州市中級法院作出一審判決:以集資詐騙罪判處鄭存芬死刑。得知判決結果后,鄭存芬癱倒在地,嚎啕大哭,并要求上訴。
2010年4月,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改判鄭存芬死刑,緩期兩年執行。
“經濟互助會在浙江溫州有幾十年的歷史,在經濟互助會里,大部分是家庭婦女,靠親戚和朋友之間的關系進行資金拆借,這種拆借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浙江一些小型企業的融資難問題,但是,一旦失控就是一個集資大案了。”溫州中小企業促進會會長周德文說。
被稱為臺州的“吳英”的王菊鳳,愿意接受死刑的結果。
2010年2月23日,王菊鳳被浙江省臺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處死刑。據判決書認定,王菊鳳非法集資金額達4.7億余元,案發后尚有1.2億余元未歸還,這也是認定她死刑的重大理由。
在庭審中,王菊鳳并未對自己的行為做太多的辯解,她甚至明確告訴公訴人,一些事情不想解釋。在法院判決死刑時,王菊鳳在被告席上呆立幾分鐘,然后“咣當”一聲昏倒在地,醒來后,她表示不會再上訴,接受死刑的結果。
46歲的王菊鳳在臺州是一位小有名氣的企業家,她在臺州經營蘭鑫商務酒店。王菊鳳的“傳奇”可以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末,她曾因倒賣海關通行證被法院以非法經營罪判處有期徒刑7年。2004年5月釋放后,王菊鳳涉足外貿生意,將溫嶺的羊毛衫出口到俄羅斯,為解決資金問題,開始在臺州進行民間借貸。
2006年,因為業務上差錯,導致王菊鳳的兩集裝箱羊毛衫在俄羅斯被扣,直接損失1000多萬元,她為了避免被催債,對外稱業務沒有問題,繼續借錢維持資金周轉彌補漏洞。
入不敷出的境況越來越明顯,王菊鳳煞費苦心地用“關系”裝點門面,聲稱和臺州市某領導是同學關系,和領導秘書關系很熟等等。
在這種真假莫辨的“關系網”籠罩下,臺州一些老板對王菊鳳趨之若鶩,爭著將錢借給王菊鳳。
2010年9月21日,作為浙江省溫州市最大集資詐騙案的“導演者”陳少雅,被溫州市中級法院以集資詐騙罪一審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根據法院判決書,從2003年到2008年,陳少雅在短短5年內非法集資5億多元,造成2.2億多元無法償還。
陳少雅也是溫州樂清市柳市鎮人。作為中國民營企業的發源地,溫州樂清電子制造業發達,民營企業的快速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以做銀行轉貸和貸款業務介紹為職業的“銀背”便應運而生。
當時年近40的陳少雅,是柳市鎮當地的明星人物。在眾多柳市鎮人的心目中,年輕的陳少雅神秘又富裕。她自1996年起外出經商,與丈夫在廣東東莞經營一家電控設備公司,每年凈利潤可達100多萬元。此外,陳少雅還在樂清本地經營擔保公司,在江蘇等地開發房地產公司和數碼廣場。
在集資前,陳少雅已經擁有10多套房子,這也成為她有實力的佐證。一些柳市人發現,只要將錢給這位面容和善的女人,便能準時獲得3分多的利息,這比做一般的生意來錢快得多。
一時間,陳少雅成了當地的風云人物。陳少雅每次從廣州坐飛機回溫州,都有樂清人開車一個多少時到溫州永強機場接她。到樂清后,又會有一群人給她接風洗塵,如遇下雨天,陳少雅坐車出門,一些朋友還爭相幫她撐傘避雨。
從2003年起,陳少雅以3%到15%之間的高額月息,進行民間借貸,并最終在2008年崩盤。
“浙江近幾年來,女性犯集資案比例高,與她們天然的親和力與淡薄的法律意識有關。”杭州澤大律師事務所律師說,在浙江溫州等地,各類民間抬會的參加人大多是農村的婦女,這些人容易相信別人,風險防范意識比較低,因此一出事就往往是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