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石化是特大型國有企業,擔負著國家能源化工保障供給的重任,職工隊伍的價值觀取向,關系到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服務奉獻社會的根本目標的實現。
據調查統計,石化集團公司勞務工已占到職工總數的60%以上,上游企業占比例更高,這是一個龐大而特殊的群體。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落實到這一特殊群體上,就要十分重視研究分析勞務工價值觀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加強對勞務工的文化引領和道德教育,樹立符合時代特點的勞務工群體價值觀。
與傳統農民工不同,新時期的勞務工具有年輕人共同的時代烙印,價值觀表現出多元化傾向,具體地說就是:知識性、自我性、刻求性、可塑性。

□ 5月3日,勝利油田樁西港物探灘?;毓芾碚緝?,一片歡聲笑語,勝利物探2187隊“拉近你我,奮力前行”拔河比賽正在這里舉行。 孫剛剛 蘇浩 攝影報道
新時期的勞務工群體,生長在改革開放的時期,大多受到過比較良好的教育。他們以高中和技校畢業生為主,還有30%以上的大中專畢業生,文化基礎較好,他們成長的時期又處于社會轉型、知識爆炸的時代,媒體宣傳和互聯網對他們影響巨大,他們所掌握的知識要多于他們的父輩。因此,他們敢于挑戰自我,不墨守成規。
由于成長于一個快速發展的新時代,改革開放和全球化運動對他們的影響較深,他們渴望通過變革改變自己的命運,這個時代的勞務工大多數自我意識較強,強調自己決定。在處理個人與企業、與社會、與他人的關系時,往往突出自己的利益和尊嚴,在工作和生活上,往往按照自我主義原則設計和發展,以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
石油石化是一個高度工業化的行業,對于大部分出生在農村又沒有務農經歷的勞務工來說,處于工、農二元化的邊緣,難以自我定位。他們渴望改變這種雙重性身份,融入石化隊伍,融入城市主流社會,期望工作穩定且被承認。他們這種雙重性邊緣性的地位,助長了他們敢于冒險的價值觀。
時代的大發展、物質文化的不斷豐富使勞務工的需求逐漸提高。他們不再單單把工作看做是生存和生活的需要,而更多的看做是自身發展的需要;他們不再單單看重工資福利待遇,而且也看重自身價值和權力的實現;他們不再單單接受命運的安排,而更多的是考慮如何改變自身的命運。新時代、新技術、新文化使他們形成多元的價值觀和新思維,可塑性較強。
不能同工同酬,工作和生活環境較低端,使勞務工對現存制度產生對立情緒。勞務工不能與正式工同工同酬,勞動保護和社會保障不能滿足需求,勞動合同簽訂不及時等,這些問題都關系到勞務工的切身利益,成為當前勞務工融入企業最現實性、緊迫的問題。這是影響勞務工價值觀取向的物質基礎。
勞務工群體的組織紀律普遍偏低,是影響塑造正確價值觀的文化基礎。由于一些企業把勞務工看做是隨取隨用的臨時工,在工作和生活上與正式工采取二元化管理,把他們排除在職工隊伍建設之外,使他們缺少歸屬感和認同感。
社會經驗欠缺、職業目標迷茫是影響勞務工建立正確價值觀的心理基礎。大多數勞務工剛剛走上社會,他們欠缺社會經驗,缺少成熟的社會關系。面對社會上的種種誘惑,他們心比天高,時而躊躇滿志,時而信心崩潰。面對復雜的社會環境,他們難以正確評估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難以確立正確的職業發展方向和目標,難以一步一個腳印去努力工作。
戀愛、家庭問題困難重重,社會交往面太窄,成為影響勞務工價值觀的現實問題。由于石化企業的特殊性,特別是上游企業,工作地域偏僻、工作環境惡劣、工作時間長。接觸面較小、工資收入不高、男女比例失調等等,給勞務工在交友、戀愛、結婚、建立家庭、照顧父母、教育子女等等諸多方面的困擾,使他們的身心長期處于一種自我責備的煎熬之中,長此以往,會造成嚴重的心理問題。
一是進一步深化用工制度改革,加快落實同工同酬政策,完善社會管理體制和社會保障體系,從制度和政策層面為勞務工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創造良好的環境。
二是強化勞務工的產業工人職業理念,加強勞務工的職業道德教育,不斷提高勞務工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質。強化勞務工產業工人職業理念和職業道德教育是培養高素質職工隊伍的前提。同時,要加強中高層次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培訓,把立德樹人作為主要內容貫穿于培訓和教育的始終,協助他們做好職業愿景和職業生涯設計,造就大批高素質的產業工人。
三是不斷改善勞務工的工作和生活條件,以良好的環境影響人。在政治、文化和工作、生活上,我們的企業管理者必須把他們視為我們的一分子,而不是另眼看待;在擇業、待遇、培訓、晉級等方面,一視同仁,公平對待,給他們以進取的信心。
四是以積極向上的集體文化熏陶人,以豐富多彩的活動感染人,以先進事跡引領人。要著眼于中國石化文化建設,著眼于各單位團隊文化的引領,把勞務工納入團隊建設之中,讓勞務工參與集體事務。通過不斷的文化感染和集體熏陶,提升他們的自身價值創造的信心和集體榮譽感;通過大力宣傳和表彰勞務工中的先進模范典型,引導勞務工樹立積極進取、奉獻社會的光榮使命感和責任感;通過把勞務工中的先進分子吸納入黨團組織,確立勞務工群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