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員會
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努力構建環評服務體系
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員會

近年來,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員會認真兌現環評“七項承諾”,堅持以強化信息化建設為抓手,以提高建設項目環評服務水平為動力,以實現建設項目全過程管理為目標,建成了集網上申報、審批、試運行和驗收、“三同時”跟蹤管理和政務公開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建設項目環評管理數字平臺,實現了“外網申報→內網審批→外網反饋”的項目審批流程和“受理→現場勘查→審核→簽批”的內網辦理流程,基本實現了污染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深圳市建設項目環評管理系統自1997年應用以來,目前全市共有建設項目數據20多萬條。該系統的應用進一步提升了環評管理效率和水平,開創了深圳市環評管理規范化、制度化建設的新局面。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為嚴把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關,構建“職責明確、統一高效、監管有力”的環評審批責任體系,結合深圳市數字環保系統的開發建設,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員會對建設項目環評管理系統再次進行梳理、升級,通過開發協同審批、強化內外監督、構建責任體系,進一步優化了環評管理工作流程,創新了審批方式,明確了審批責任,提高了審批效率。
(一)開發協同審批系統,實現跨部門聯合審批。2010年,深圳市建設項目環評管理系統升級改造的重點主要是實現了跨部門聯合審批應用系統。企業通過單一窗口申報,并將項目申請表以及各種證件、材料等遞交給協同審批系統,系統按照審批事項的關聯性和并行審核可行性,將整個審批流程分成項目立項、規劃選址、環評審批等不同階段進行聯合審批,規范了流程管理和時限管理,實現了統一收文、交叉審核,并把最終審批結果反饋給企業,解決了企業報項目挨個政府部門跑的傳統方式,簡化了辦事流程,也避免了項目信息的重復錄入,提高了信息的準確性。同時,通過將建設項目環評管理系統與協同審批系統順利對接,實現了全市行政審批信息的共享,進一步優化和規范了審批流程,切實提高了審批效率。
(二)強化監督和預警系統,實現業務跟蹤和督辦。系統對建設項目的受理、現場勘查、審批、辦結等各項業務進行實時監督、自動提醒、督辦。對于任務逾期未辦理、審批批復過期、試生產過期未驗收等事項生成預警任務,記錄超時,提醒相關責任人處理。通過不斷強化和完善監督、預警功能,有效規范了項目審批行為,加強了對審批進度的督查,實現了審批和驗收行為的全過程監督。
(三)納入全市電子監察管理系統,加強外部監督。2004年,為了打造陽光政府,深圳市建設了全市行政許可電子監察系統,將市政府31個部門200多項行政許可事項納入并進行考核,該行政許可電子監察系統是監察機關運用信息技術對行政審批行為進行監察,具有實時監控、預警糾錯、績效評估、信息服務等四大功能。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員會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審批行政許可也納入該電子監察系統監管范圍,由監察局對整個項目審批從受理、審核、簽批到發文全過程的辦事效率進行監控,充分發揮信息化手段在防范腐敗中的獨特作用。
(四)構建環評審批責任體系,強化責任落實。
為有效克服長官意志和一些行政審批部門隨意設定許可事項、擅自更改審批標準條件、辦事推諉扯皮不負責任等現象,科學嚴格把關,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員會建立了分級環評審批責任體系。對于一般項目實行審批員、分管處長、分管主任的嚴格的三級簽批制度;對于重大項目實行由委主任主持,各職能部門一把手參加的聯席審批會議制度,聯席會議紀要確定的相關審批事項納入建設項目審批系統中,使行政審批責任得到層層落實。
通過優化環評管理流程,構建環評審批責任體系,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員會行政審批效率大大提高,審批時限減少50%,基本杜絕了超時審批的情況。2004年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員會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審批許可納入深圳市的電子監察系統行政績效考評后,始終保持在全市前三名的位置。
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是整個環評審批鏈條的最后一道關,為把好這道關,徹底改變“重審批、輕驗收”這種長期形成的現象,近年來,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員會在環評管理系統基礎上建立了功能完備的“三同時”跟蹤管理系統,形成了信息傳遞和共享數據庫,加大了竣工環保驗收力度,實現了“審批、驗收、日常監管”的無縫連接。

推進深圳環評審批陽光化
(一)實施“三同時”跟蹤管理,強化建設項目的驗收工作。建設項目環境影響文件審批后,對需要“三同時”跟蹤管理的項目,系統自動設定“三同時”管理功能,提醒審批員進行跟蹤管理,并定期錄入項目進展,審批信息通過“三同時”跟蹤管理系統自動傳送到相關監管部門,使監督管理工作能夠做到提前介入。在建設項目試生產或驗收階段,由主管處室通過驗收系統向多個相關部門發起聯合試生產檢查或驗收通知,相關部門負責人收到通知后,通過系統查詢項目基本情況及環保設施落實情況,在網上發表、交流、反饋審查意見。對環保設施同步建設、依法申請驗收的,由相關部門負責人組成聯合小組,對項目進行現場勘查,系統將設定限時辦結。對小組中的任何一個部門不同意通過試生產或驗收的,項目則無法通過試生產檢查或竣工驗收。“三同時”跟蹤管理系統的建立使環境監管由被動管理向主動服務轉變,由單一部門管理向多部門聯合把關轉變。
(二)創建“一企一檔”數據庫,實現數據的有效傳遞和完全共享。通過與現有審批系統的有機結合,搭建了環評和“三同時”管理工作信息傳遞和共享的平臺,將建設項目審批信息、試運行和驗收信息全部納入監察部門移動執法系統,形成“一企一檔”數據庫,使污染源基本信息實現一對一連接,改進了執法手段,提高了執法效率。同時,在建設項目審批過程中,審批員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統通過輸入坐標對項目進行定位,了解項目的周邊情況、環境敏感點、環境功能區劃等基本信息,為環保審批提供決策服務。
為進一步增強環評審批工作的透明度,提高環評工作服務水平,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員會通過開發網上環評管理服務模塊,實行內外網協同管理機制,在方便企業和環評機構的同時,有力地推進了環評管理信息化建設。
(一)開發了網上申報系統,方便企業申報。
2007年深圳市開發了“建設項目網上申報系統”,建設單位只需在網上填寫和遞交申請材料,其他審批環節均通過網上流轉完成,實現了“一條龍”服務,減少了辦事企業在窗口、處室等多頭往返的麻煩,提高了辦事效率。通過搭建網上申報咨詢系統平臺,建立了企業與環評單位的信息溝通渠道,企業在網上可以完成環評咨詢、申報、修改和業務委托等一系列工作,方便了企業辦理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申報和咨詢工作。
(二)設立辦事狀態欄,便于查詢和溝通。通過在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員會門戶網站上設立“辦事狀態程序”欄目,方便市民隨時查閱項目辦理進度和結果,實現審批工作人員與服務對象之間的網上互動。同時通過窗口、電話等多種途徑都可以進行查詢,提高了審批工作的透明度。今年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員會還建立了審批結果短信通知系統,在項目審批辦結后,系統自動以短信方式通知申請人,為企業提供便利。
(三)加大公眾參與力度,確保環評審批在陽光下運行。為使公眾更方便了解環評審批具體審批過程,增加行政審批透明度,確保公眾知情權和參與權,近年來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員會在環評審批信息化中大力推行全過程公眾參與制,完善公眾參與渠道和途徑,實行了環境影響重大、敏感以及報告書項目審批和“三同時”驗收前公示制度,將這些建設項目內容在網上進行公示,廣泛聽取市民對項目審批和驗收方面的反饋意見。通過加強公眾參與,全面提高建設項目環評管理的民主性和科學性。
(四)內網考核、外網公示,加強環評機構管理。為規范環評機構管理,提高環評報告編制質量,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員會近年來加強了對環評單位的日常考核和年度考評,并將有關考評結果在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員會的外網網站上進行公布,使環評單位的工作質量始終處于廣大公眾的監督之下,提高了深圳市環評報告整體編制水平,真正發揮了環評質量嚴把關作用。
總的來講,通過大力推進環評管理信息化建設,不斷完善項目環評審批管理系統,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員會建設項目環評管理水平得到了明顯提高,環評審批窗口連續多年被評為“深圳市文明示范窗口”、“深圳市行政服務大廳年度先進窗口單位”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