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穎
(西南交通大學建筑學院,四川成都 610031)
千年少城的老成都韻味
——論寬窄巷子的價值取向
黃穎
(西南交通大學建筑學院,四川成都 610031)
在經濟快速增長、商業化模式倡導的當下,出現了一批仿古建筑群,其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已受到了多方人士多層面的關注。文章則對寬窄巷子這一仿古街區進行深入研究,從人文關懷、環境塑造、文脈延續、商業定位、美學表征等方面分析其內在屬性并探討其價值取向。
寬窄巷子; 仿古建筑; 價值取向; 歷史文脈
寬巷子不寬,窄巷子不窄。
寬巷子的“窄”如逍遙人生的印記,窄巷子的“寬”似安逸生活的回憶。
就是這樣的兩條深巷卻承載了千年少城都市的最初格局,凝聚了百年原真建筑的最終遺存,塵封了北方胡同文化和建筑風格在南方的一冊孤本。
然而,逝去在身姿難及的深處,巷子中古老的建筑雖亙古且永恒地依舊站成一道風景,但作為老成都載體的它們已湮沒在時代發展的長河,退卻在林立樓宇的背側。它們抑或被城市驅逐,抑或被商業化改造。
終于,緊隨上海舊里弄里翻出的一片新天地,寬窄巷子被復活成了一頁“最成都”的名片。它讓無數過者觸碰了歲月留下的跡痕,體會了休閑生活的神韻,思慮了建筑價值的所取所向。

圖1 古建筑保留狀態之一
公元前一世紀羅馬人維特魯威提出了堅固、適用、美觀的建筑基本價值。而今,進步與發展造就了涵蓋現代建筑更深更遠的價值認識。明確其基本價值取向,構建其實際價值體系,對信息、意識形態及基本態度加以把握,以此尋求更深層次的意念與感知。
于是,修復后再次開街的寬窄巷子以別樣的風貌將其價值從多個方面延展開來,將其內涵彌散至蓉城濕潤的空氣中去,以供品味留戀。改造后的寬窄巷子風貌見圖1~圖10。
寬窄巷子一直以來代表的是成都的市井生活、街坊生活和民間生活。改造后的寬窄巷子將成都的院落文化分成三個主題:寬巷子以閑為主,針對懷舊休閑的人群;窄巷子試圖重溫“慢”的生活節奏,以精品生活為主題;井巷子追求成都人的新生活,是寬窄巷子的現代界面。
就是這樣的一次順應現代風尚的改造,留住了鋼筋叢林中的一抹古韻,營造了快節奏生活中的慢旋律氛圍。少量的具有代表性的近代建筑遺存和大量當代建筑共同構成了寬窄巷子歷史地段的整體風貌,這些不同時期的建筑和諧相處,共同構成了承載原汁原味的老成都傳統市井生活的場所空間,新舊參差的建筑肌理猶如一部鮮活的歷史畫卷反映著老成都近代以來百年歷史的滄桑演變。
然而,此時的寬窄巷子不再具備居住的功能,僅是商業文化區。改造抽去了其文化底蘊,只剩下了建筑的表皮,努力保留的老成都的風情和韻味正逐步淪為形式。保護老街古巷,不能不考慮那里積淀下來的人文內涵,要盡可能的保存一些人們過去的生活方式、生活情趣和民俗風情,使人們生活在一種濃厚的民族文化氛圍中,才能體會到溫馨的人文關懷。
同時,在改造過程中,過多地加入了行政機關的強制作用和主觀因素,從而忽視了民眾的意見和建議。保護性的改造變為了老建筑的拆除,成都人也只能在掌故中追憶逝去的老時光。古風不再,猶有舊情。
當代建筑遺產和歷史地段保護的觀念已經不再局限于對個別文物建筑的片面保護,而是要從整個區域,地段及其周邊環境的角度進行整體性保護,以恢復保護區的城市肌理。

圖2 古建筑保留狀態之二

圖3 仿古建筑細節之一

圖4 仿古建筑細節之二

圖5 現代元素運用

圖6街道

圖7深巷

圖8 商業模式

圖9 生活氣息

圖10 綠化點綴
寬窄巷子與周圍環境經過時間的磨合,已生長成一個整體。它們是城市發展變遷的見證,是百年建筑發展的實體空間。在如此狹小的幾公頃的地域里,正宗、純粹、完整的傳統風格得以體現,而現代建筑景觀元素的介入則需避免。
寬窄巷子自身肌理環境的恢復保留是通過發現、恢復及創造的方式來實現。發現即探詢,玩味街道及建筑錯落的節奏,感受空間中光與影的變幻,欣賞經過時間洗禮的景物,銘記一組原生態的記憶符號。恢復即再現,采用多種材料及工藝進行。地面鋪裝恢復原有的空間形態,街道兩旁恢復高15厘米的街沿,街道地面采用小礫石混凝土路面,而植物配置以喬木為主,結合灌木、藤本、地被、花卉再現豐富的景觀層次。
文脈的延續營造著場所精神,秩序的重構連接著新舊歷史。然而不得不注意的是過濃的商業環境已抹殺了純粹的老成都生活環境,曾經的閑志趣意已悄然變更了味道,古老深巷的內在氣質已貼上了贗品的標簽。
寬窄巷子之所以能夠成為老成都地域文化的象征,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曾長期幸存于都市現代化進程之外。
兩千多年前,秦滅蜀后,即到成都修建了秦城,用以屯兵。之后,秦國又在成都大城旁修筑了少城,少城中沒有刀光劍影和秦國士兵,只住著蜀地商人和百姓。其內的青磚墻、四合院、高門樓、花墻裙,既有著南方川西民居的特色,也帶著北方滿蒙文化的內涵。如今,秦時的少城早已湮沒,而在此重新修建起來的少城也只剩了寬窄巷子。只是少城祥和寧靜的遺韻,古蜀文化的神韻,在成都的興衰榮辱中,還斷斷續續地延展著。
然而,改造后的寬窄巷子只有40%的舊建筑得以保留,其余60%的建筑屬于在保持原有建筑風貌的基礎上進行的改建,從而導致新肌體比例過高,造成了喧賓奪主的效果。如今人們見到的除了標本般保存的大門集萃的真古董,就是后現代式的風格再現,這種時空穿越的拼貼處處彰顯著建筑師的創造沖動,卻無法讓人通過建筑的肌體來解讀街區的歷史演進。
改造中添加的新肌體雖力求“整新如舊”,在尺度,材質,形式等方面努力與舊肌體保持一致,但人為之做舊畢竟不能替代歷史遺產的原真,比例過高的新肌體元素,從根本上削弱了寬窄巷子傳統風貌的真實感和歷史感。
此時,新的青磚墻已無法訴說歲月的跡痕,新的雕花窗更無法吟嘆傳統的韻味。
毗鄰成都畫院,本著以居住為主,兼具餐飲和文化內容的寬窄巷子不但保留了少城胡同街區的空間尺度和建筑形態,更保留了老成都市井生活的多樣性和原真性。這些保留物不僅成為了引入現代生活元素和經濟活力的籌碼、手段,也成為了謀求利益的文化地標和旅游景觀,成為了商業資本關注和介入的對象。
寬窄巷子改造以“文化+商業+旅游”為目標,沒有給原住居民生活留下絲毫空間。有利可圖的餐飲、商業和旅游業被大力發展,利益一般的文化內容淪為陪襯,無利可圖的居住內容被徹底驅逐。
在歷史街區的保護與更新中,文化保護與經濟利益矛盾的對立統一始終是永恒的主題。改造后的寬窄巷子既破壞了原有的傳統地域文化的韻味,也不可能真正還原近代少城胡同文化的風貌特色。這只是一種對歷史街區傳統風貌的商業化重構,只是一種拼貼和營造出來的商業景觀意象。這里也僅能成為外地人快速體驗老成都生活的表象驅殼,成為傳統文化保存中的一種遺憾。
寬窄巷子,沁潤優雅的慢的美學。當你站在庭院深深,古樹蔭蔭的幽幽巷口時,等待你的是一場美的儀式。院落夢想,真實情景,展現眼前。當你試圖用鏡頭捕捉屋檐下守望的白貓,墻頭上綻開的薔薇時,滑過指尖的是一種美的優雅。素雅景致,生動畫面,印記內心。
宅中有園,園里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樹。少城余韻在現代都市中的留存造就了有別于鋼筋混凝土的冷酷的美,庭院格局在規劃圖紙上的顯現明示了有別于棋盤分割的生動的美。這是一種融合精神美學和實用美學的人性化的美學。灰墻青瓦記載了衰落的美,雕梁翹檐回味了繁華的美。當新的門牌霓虹入駐,酒吧喧嘩與川劇曲音交融之時,古中有新﹑新中蘊古的美正悄然展現。
然而,有時候過分的華麗,過分的張揚,過分的浮夸使得寬窄巷子素雅的本真消解了,丟失了。此時,恰當的把握拿捏新入元素的度是需要加以關注的。
寬窄巷子的味道是無法掩藏的,也許人們會忘卻巷子的本家姓氏,會丟失它的歲月記憶,會無法揣度它的未來征程,但是,在停留駐足的瞬間,人們總能震撼于它的傳統與現代。雖然它帶著幾分記憶喪失的惶恐,但是,精神在,一切的拆遷重建已不再遺憾,因為精神價值的層面已賦予了它另一個傳統與現代的對話空間。
TU-87
A
[定稿日期]2011-11-23
黃穎,建筑設計及其理論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