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要把抓投資作為保增長、促轉型的重中之重。投資目標上,要突出轉型升級導向;投資重點上,要突出實體經濟主導;投資載體上,要突出戰略性平臺;投資領域上,要突出“六個一批”
2012年,面對“出口需求減弱、消費熱點缺乏”的嚴峻挑戰,加大投資尤其是實體經濟投資(除房地產外的項目投資,下同)將成為保持經濟平穩增長最現實的選擇和最直接的抓手。要把抓投資作為保增長、促轉型的重中之重,采取更加扎實有效措施,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2011年,浙江省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為“十二五”開局打下良好基礎。主要呈現四個特點:
一是增速較快。全年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4290億元,同比增長24.8%,創2005年以來新高。投資增速高于江蘇、山東、廣東、上海等沿海省市,總體勢頭好于往年。
二是結構趨優。14個產業集聚區投資力度加大,完成基礎設施項目投資約550億元、產業項目投資約1150億元。三產投資增長較快,比上年底提高10.2個百分點,增幅高出全部投資7.8個百分點,占固定投資比重達到62.6%。民間投資活力不斷增強,同比增長30.4%,增速高于國有控股投資12.2個百分點,占比達59.9%。
三是民生投資加大。體育設施、文化藝術、教育設施等民生領域基礎設施投資增速同比增長55%。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十大工程76個項目共完成投資974億元,超年度計劃33%。糧食生產功能區、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有序推進,農林牧漁業投資同比增長61.3%。居民服務業、城市公共交通、社會保障、社會福利業等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行業同比大幅增長158.8%、57.4%、998.6%、81.5%。18.5萬戶保障性住房工程全部開工。
四是重大項目有序推進。除鐵路、核電項目外,重大項目總體進度較快。“三個千億”工程完成投資2180億元,超年度計劃11%。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1520億元,超年度計劃10%。
但必須清醒地看到,浙江省投資尤其是實體經濟投資后勁不足,與沿海省市比較差距正在拉大。
——投資總量擠出第一方陣。“十一五”期間浙江省投資年均增長13.3%,增幅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也落后于廣東(17.6%)、江蘇(21.5%)、山東(22.5%)。投資增速不高帶來浙江省投資總量在全國的位次連續下降,從2006年第4位下滑至目前第8位(2008年被河南、遼寧趕超,2009年被四川、河北趕超),已被擠出第一方陣。2011年山東、江蘇、廣東和河南的投資總量分別高出浙江省 11492、12009、2643、2548億元。目前浙江省在經濟總量、工業增長上與廣東、山東、江蘇等省份的差距逐漸拉大,與河南等后起省份差距越來越小,其中投資增速放緩是一大重要原因。
——工業投資持續低迷。“十一五”期間浙江省制造業年均增長僅12%,低于全國(25%)13個百分點,遠低于江蘇(24%)、山東(15%)、河南(33%)。2011年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3.1%,占全部投資比重36.5%,占比下降6個百分點,增速在全國靠后。實體經濟投資貢獻率不斷下降,“十一五”實體經濟平均貢獻度66%,低于江蘇(79%)、山東(78.9%),2011年前三季度浙江省實體經濟貢獻率為47.7%,低于全國27個百分點。從全省1000家重點工業企業問卷調查看,企業投資意愿已連續三個季度回落,2011年三季度25.1%的企業表示投資實體經濟信心不足,未來6個月有投資計劃的企業占比為55.1%,較上季度下降2.8個百分點。
——房地產投資依賴度過高。2011年全省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48.5%,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0.6個百分點。房地產投資占三產投資比重為59.8%,比2010年提高13.8個百分點。尤其需要警惕的是,當前房地產開發投資快速增長主要依靠土地費用推動,前三季度土地購置費同比增長54.7%,占全省房地產開發投資的比重達到38.2%,增速和占比分別高出全國36和19.1個百分點。隨著房地產調控后期效應集中顯現,這種過度依賴房地產投資、過度依賴土地購置費的“兩過”狀況,勢必對浙江省固定資產投資、服務業健康運行和持續發展產生較大不利影響。
——政策環境制約較多。2011年以來,受信貸收緊、清理地方融資平臺、土地一級市場低迷“三碰頭”影響,項目建設資金的籌措壓力很大。全年浙江省投資中本年度的資金來源同比增長14.1%,明顯低于投資增速,其中國內貸款僅增長5.1%,比上年回落8.1個百分點。此外,征地拆遷難、政策處理難等現象不同程度存在于施工建設中。特別是鐵路、高速公路、輸變電等線型工程由于點多面廣,政策處理難的問題更加突出,影響項目實施進度。反映在新開工項目上,無論是項目個數還是完成投資額均出現減緩。
我們認為:從投資運行現實情況看,浙江省對投資尤其是實體經濟投資持續下行問題已經到了必須高度重視的時候。從轉型升級的要求看,迫切需要依靠投資結構的優化帶動產業結構的升級,加大投資尤其是實體經濟投資時不我待。
從投資運行現實情況看,浙江省對投資尤其是實體經濟投資持續下行問題已經到了必須高度重視的時候。從轉型升級的要求看,迫切需要依靠投資結構的優化帶動產業結構的升級,加大投資時不我待
從趨勢看,2012年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總體保持穩定,浙江省“三大國家戰略”、服務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等重大戰略加快實施,“十二五”重大建設項目陸續開工,浙商創業創新氛圍日漸濃厚,都將對投資形成有效支撐。但面對“宏觀復雜、微觀困難”的發展格局,2012年投資面臨嚴峻挑戰。總體判斷:需求補位要求更高,增速下行壓力更大。
——“需求補位要求更高”。2012年拉動經濟增長的“三大需求”中,出口受外需恢復不確定、匯率升值、成本上升過快等多重疊加影響,預計下行壓力較大;消費在汽車、家電兩大消費熱點減退的情況下,缺乏新的增長點支撐;投資成為抵消出口、消費兩大需求缺口的最現實選擇、最重要抓手。
——“增速下行壓力更大”。2012年投資三大領域同時面臨回落壓力,必須謹防過快過深下行。一是房地產投資可能大幅回落。2012年房地產調控不會放松,按房地產項目從拿地到開工1年計(2011年一季度起房地產用地同比明顯下降),預計房地產投資在2011年年初出現下行拐點。考慮到房地產在建項目工期延長、節奏放慢、新開工項目數量明顯減少、資金鏈繃緊等因素,按下半年單月房地產投資規模下降慣性,預計2011年房地產投資可能下降20-30個百分點左右。有關研究機構估測浙江房地產投資增速大幅回落將拉低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9-8.8個百分點。
二是制造業投資支撐不足。2012年工業面臨外需減弱影響企業訂單、原材料價格波動加劇和生產成本上升壓縮企業利潤空間、節能減排倒逼部分高耗能行業限產,用地、用工、用電等要素制約還將持續,中小企業融資難短期難以緩和。轉移過剩產業、淘汰落后產能力度加大,而培育新興產業還需要一個過程,加上浙江民營經濟為主、外貿依存度較高,企業對外部環境變化極為敏感,短期內要實現制造業投資的明顯增長,必須付出艱苦努力。
三是基礎設施投資缺乏熱點。浙江省基礎設施投資高峰期正在過去。從基礎設施三大板塊看,鐵路項目受限于資金政策制約,能源項目受國家審批前期緩慢困擾,水利囿于大項目少。如無大規模投資刺激政策,基礎設施投資增速難以突破常態區間。
綜合以上因素,我們對2012年投資目標預測如下:(1)全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要力保10%,爭取更好,投資總量超過15800億元。(2)工業投資增長力保12%,服務業投資增長力保13%。(3)實體經濟投資貢獻度比2012年提高5個百分點以上(2011年預計50%)。
2012年促進投資平穩較快增長、優化投資結構的基本思路:一是投資目標上,要突出轉型升級導向。要把保持投資平穩較快增長、優化投資結構作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圍繞浙江海洋經濟建設、新興產業培育、服務業發展等重大戰略部署,全面推進一批事關長遠、技術含量高、經濟支撐力強的重大投資項目。二是投資重點上,要突出實體經濟主導。要大力推動轉型升級的產業類投資、改善民生的社會類投資、能源交通等基礎設施類投資,成為推動浙江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支撐力。三是投資載體上,要突出戰略性平臺。要把海洋經濟示范區建設、省級產業集聚區等作為投資的制高點和主陣地,加大高質量、集聚式引領式投入。四是投資領域上,要突出“六個一批”。優先支持一批浙商回歸型投資項目、一批新興產業項目、一批傳統產業改造提升項目、一批現代服務業項目、一批公共服務民生項目、一批基礎設施支撐保障項目。重點舉措建議如下:

圖/新華社
抓責任落實:把加大投資尤其是實體經濟投資作為保增長、促轉型的重中之重。思想上,要充分認識到今天的投資就是明天的產出、后天的發展,牢固樹立抓投資就是保增長、抓投資結構優化就是抓轉型升級,把投資尤其是實體投資作為2012年經濟工作的關鍵抓手。責任上,2012年要加強分解落實、形成合力。把投資尤其是實體經濟投資作為主要經濟指標之一納入市縣和省級部門考核。重點要落實兩個責任:落實地方推進責任,把投資增速、實體經濟投資貢獻度等指標列入市縣考核年度考核,適時組織督查推進并通報情況。落實部門推進責任,把工業投資、浙商回歸投資、基礎設施投資、保障性住房投資等重點領域增長目標,作為省級行業主管部門年度責任制考核的重要內容。措施上,積極營造有利加大實體經濟投資的政策環境。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創造性地破解各種發展難題,努力保持投資平穩較快增長,增強浙江經濟增長后勁。
抓產業投資:以支持浙商創業創新為重點壯大產業投資。充分調動企業投資主體的積極性,依靠產業投資促進有效增長。做好三篇文章:一是做強工業投資。加大新興產業投資,全面實施新興產業“千百十培育工程”,加大新能源、生物醫藥、環保產業等領域項目投入,建設一批新興產業龍頭企業和產業基地。加大技術改造投資,重點是加快推進技術改造“雙千工程”、技術創新趕超工程。加大回歸型項目投資,積極引進一批世界500強、央企、國內知名企業和浙商回歸型投資項目。加大總部經濟投資,抓緊制訂總部經濟激勵政策,加大對集“研發設計、運營管理、集成制造、營銷服務”為一體的總部經濟基地投入。二是做大服務業投資。圍繞服務業重點企業培育、服務業集聚示范區建設加大投入,抓緊研究如何培育金融總部、服務外包、港口物流等新增長點加大投入。三是做實農業投資。加大“兩區”建設投入,力爭2012年新建成100萬畝具有畝產噸糧能力的糧食生產功能區和一批現代農業園區。加快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投資,加大設施農業、精準農業、休閑觀光農業等領域的投入。
抓戰略投資:以海洋經濟示范區、省級產業集聚區建設為平臺加大戰略性投資。2012年戰略破題重在項目推進,要以項目帶平臺建設、促產業轉型。一是加快推進海洋經濟示范區建設項目,要集中開工一批海洋經濟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標桿性產業項目,加大對沿海及海洋新興產業、港航物流、海洋清潔能源和海洋生態保護等六大領域投入,力爭2012年海洋經濟投資達到1800億元。二是加快推進舟山新區建設項目,要抓緊做好舟山群島新區發展規劃報批工作,啟動保稅港區、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兩大平臺建設,力爭在海島開發投資、海洋產業投資等新領域有突破,年度投資達550億元。三是加快推進產業集聚區建設項目,要著力體現“優、新、高、特”的要求,嚴格產業準入,突出招引大產業大項目大企業,力爭2012年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700億元、產業項目完成投資1200億元。
抓民生投資:以統籌城鄉為重點加大民生投入。加強民生領域投入既是擴大投資,也是拉動消費。一是加大小城市培育和中心鎮建設投入,全力推進中心鎮“雙百雙千”工程、小城市培育試點三年行動計劃,提升中心鎮公共服務和公共設施水平,2012年力爭完成各類項目建設投入2000億元,其中小城市投資1100億元。要把新型城市化作為新的增長點,加快推進一批城市軌道交通、城鎮快速路網、城鄉供水一體化等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二是加大保障性住房投入。2012年保障性住房新開工14.5萬套,完成投資300億元。加快農村住房改造建設,力爭2012年完成農村住房改造建設30萬戶、投資100億元。繼續抓好房地產調控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促進房地產投資平穩運行。三是加大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投入。2012年要重點加大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投入,繼續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全面推進城市公交、供水等各類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加強基層文化設施和文化產業項目建設,確保完成十大工程建設年度任務、投資800億元。四是加大山區經濟建設投入。重點是大力實施“美麗鄉村”建設行動計劃,加大山區經濟建設投入的政策支持。
抓項目投資:以重大項目建設為支撐大力推動項目投資。保增長、促轉型最終都要落實到項目上來。要抓緊制定并實施年度“三個千億”工程為主體的重大建設項目行動計劃、重點項目計劃、項目前期計劃、省級政府投資計劃等五大計劃,力爭2012年“三個千億”工程完成投資2160億元、重點建設完成投資1350億元。一是加快建設一批。大力推進六橫電廠、仙居抽水蓄能電站、麗龍慶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能源和交通的續建項目,力爭寧杭、杭甬客運專線、長興合溪水庫、寧波LNG接受站等一批項目建成投用。明確工程形象進度,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二是加快開工一批。抓好征地拆遷,落實開工條件,力爭新開工建設九景衢鐵路、甬臺溫高速復線、長興電廠、熱電聯產搶建項目等一批重大項目。三是加快報批一批。加大“國批”、“省批”兩大前期計劃執行力度,加快臺州第二電廠、甬臺溫輸氣管道、臺州煉化一體化等重大項目的對口銜接和申報催批,力爭早日拿到國家路條,實施全程跟蹤服務。四是謀劃推介一批。2012年要按照模式建立轉型升級重大項目推介庫,全面謀劃一批海洋經濟示范區建設、省級產業集聚區建設、現代服務業等重大項目,實行省市縣三級項目聯網,聚平臺項目、產業項目、政府投資項目于一庫,集洽談、推介、儲備、服務功能于一體,定期更新、動態管理,加強招商推介。
抓環境優化:以提升投資環境為切入點提振實體經濟投資信心。要在軟環境建設上下功夫,積極打造創業創新高地、商務環境洼地。一是加強要素優化配置。優化用地保障,深化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差別化、精細化管理,優先安排海洋經濟示范區、產業集聚區、服務業等重大項目用地,促進項目早落地、早開工,探索建立省級層面面向重大產業項目事后獎勵式的統籌保障用地機制,建立節約集約用地掛鉤激勵制度。優化用電保障,加快一批電源電網項目的建設和報批進度,探索建立電力資源優先保障優質企業、限制低效企業的資源配置導向機制。下決心壓掉落后產能、加快“騰籠換鳥”,為新興產業發展留出足夠空間。二是加強企業轉型升級服務。優化投融資服務,加大上市、股權投資、企業債券等多渠道直接融資,及早啟動溫州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試點,開展規范民間融資試點,積極推動面向中小企業的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等改革試點擴面。切實減輕企業稅費負擔,進一步加大清理規范行政性收費力度,全面落實現有各項稅收優惠政策。積極開展銀企對接、勞務合作交流等專項行動,深入企業幫助協調解決生產經營中的各類困難和問題。三是加強項目推進服務。加大重點項目協調力度,組織各類項目攻堅活動,著力解決重點項目建設征遷難、落地難等問題。改進項目投資的指導服務,深化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削減審批項目,推進應用全省投資項目管理信息系統,提高服務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