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杰 胡秀峰 馮建波
水產養殖業在舟山群島新區經濟建設中仍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但是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已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舟山地處中國東部黃金海岸線與長江黃金水道的交匯處,當地的遠洋漁業、水產品精深加工等產業在浙江乃至國內占有重要地位。隨著港口開發和臨港工業、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水產養殖業占舟山經濟的比重迅速下降。但水產養殖業是舟山重要的基礎產業,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里,對舟山經濟的發展仍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如何實現舟山水產養殖業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行業問題。
舟山是中國唯一一個依島建市的群島型城市,獨特的地理區域位置和經濟發展水平導致舟山水產養殖業的發展也獨具特色。通過分析可以得出,舟山地區水產養殖業發展過程中面臨著以下一些行業問題:

圖/金川
行業整體組織化和產業化程度較低。舟山水產養殖業仍然是一個生產力水平較低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養殖經營模式還相對比較傳統、粗放,高技術含量的養殖模式發展相對比較緩慢。調查數據顯示,舟山地區約82.5%的水產養殖戶以個體經營為主,傳統養殖模式所占份額達到72.4%,而以網箱養殖、大棚養殖和工廠化養殖為代表的現代化養殖模式所占的份額僅為27.6%,行業組織化和產業化程度底于國內漁業生產發達地區。不僅造成了資源和勞動力的嚴重浪費,同時也不利于規模經濟效益的最大化產生,成為限制舟山水產養殖業發展的最大阻礙因素。
養殖從業人員職業素質普遍較低。舟山水產養殖業的從業人員年齡階段大多處于45歲至60歲之間,45歲以下年輕從業者數量僅占總量的35.6%,從業人員呈現老齡化趨勢。老齡從業者在養殖過程中缺少系統的科學技術指導,大多依靠依靠傳統經驗來進行生產操作,不僅造成了生產成本的增加,同時也造成了勞動力的浪費和環境的嚴重污染等安全隱患。從業人員學歷水平普遍偏低,初中及初中以下學歷占到82.4%,而高中以上學歷僅占到了7.6%,而且隨著水產養殖行業吸引力的逐年下降,年輕勞動力大多流向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從業人員數量呈逐年下降趨勢,高技術人才缺乏成為限制舟山水產養殖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瓶頸因素。
水產養殖生產環境日益惡化。舟山政府主管部門開始逐步從養殖戶手中收回水產養殖灘涂用地用于工業廠房建設和房地產開發等城市建設用地,當地水產養殖業面臨養殖范圍縮小的嚴重問題。舟山群島四面環海,每年夏季的臺風、春季的冰凍和秋季的高溫天氣和冬季的寒潮都會在漁業生產區域頻繁發生,同時還會不定時地爆發病害、赤潮等不可控制性事件,經常會帶來養殖設施毀壞、養殖產品逃脫等問題,給當地水產養殖業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加之當地水產養殖從業人員基本依靠傳統經驗來進行生產操作,面對突發性自然災害事件大多采取任由其發展的態度,不會科學地采取相關補救措施去控制事件的惡化。
從業勞動力流動性較大且不穩定。隨著漁業資源的逐年退化和國家政策的逐漸傾斜,舟山地區的經濟發展逐漸由以往的漁業生產占絕對優勢的局面緩慢過度到以造船業、航運業等重工業發展為主的經濟發展格局,加上水產養殖業從業者的工資水平相對于其他行業的工資水平明顯較低,而且工作場所大多在郊區或者灘涂等環境比較艱苦的地方,舟山本地的年輕勞動力很少選擇從事水產養殖業,只有河南、安徽、山東等勞務大省的很少一部分農村剩余勞動力到達舟山之后會選擇從事水產養殖業生產。到了春節等傳統節假日,這些農村勞動力又開始大量返流回鄉,水產養殖業開始出現勞動力不足現象,嚴重阻礙了當地漁業生產的正常秩序。
積極推進教育建設和人才引進工程。要建立起對水產養殖業從業人員定期技術培訓制度,定期對水產養殖業從業人員進行科學系統的技術指導和培訓,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到市場經濟中去,利用市場指導行業生產,而不是一味地只抓生產、不看市場。當地勞務主管部門應該加大對外來務工人員的就業引導,幫助外來務工人員正確認識水產養殖業,消除他們對水產養殖業的偏見。水產養殖企業和個人應該為雇員提供良好的社會保險服務和子女受教育服務,從而吸引年輕勞動力和高技術人才。
發揮資源優勢,創建市場推進機制。舟山要認真領悟國家做深做強海洋經濟的戰略決策,積極發揮良好的地理條件優勢和豐富的資源優勢,大力調整漁農業結構,積極調整水產養殖品種結構,引進和改良優良品種,依托“舟山群島新區”建設國家水產品儲運加工基地。政府要增加漁農業結構調整的扶持資金,完善小額貸款機制,銀行也可以通過綠色通道等途徑為水產養殖業企業和個人小額貸款提供資金支持。當地政府相關主管部門要完善市場價格管理機制和產品市場準入機制,加大對市場價格和產品質量的檢測與管理,對嚴重影響水產品市場價格的行為要嚴加打擊,引導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場交易機制。
增加技術含量,推進產業升級。舟山地區傳統的水產養殖模式是以灘涂養殖、圍塘養殖等為代表的粗放型養殖模式,養殖過程中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養殖綜合效益較低,而且占用土地面積較大。面對海涂灘地面積逐漸萎縮的局勢,舟山水產養殖業必須盡快積極推進養殖模式轉型升級,大力發展以網箱養殖、大棚養殖和工廠化養殖為代表的現代化養殖模式,發展一批飼料加工、網箱生產、種苗繁育和病害防治等涉漁新產業,鼓勵漁民發展休閑漁業。應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和運行機制,通過成果轉讓、專利購買、合作開發等多種形式,多方面提高舟山水產養殖業科技含量。抓好現代漁農業示范基地建設,大力組織實施各級各類科技攻關項目。
建立并完善行業服務體系。舟山水產養殖業從業人員一旦遇到依靠傳統養殖經驗無法解決的技術難題后,很難找到相關的技術服務與支持。應加快形成涵蓋苗種、餌料、技術、信息、加工、運銷等方面的服務體系,同時要在環境檢測管理、災害預報、市場價格管理、民事糾紛處理等方面為水產養殖業提供一定支持,加強海上聯合執法,堅決減少和避免各類海上事故和涉外事故的發生,確保漁業生產安全和漁區社會穩定。保險服務體系發展的滯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廣大農民涉足水產養殖的積極性,實施政策性水產養殖互助保險項目是盡量減輕養殖風險的有效途徑,政府相關部門應順應行業發展要求,通過借鑒先進國家的水產養殖互助保險制度,結合當地實際,積極推進水產養殖互助保險制度盡快出臺。
創建區域品牌,加快對外貿易。目前國內市場上的水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消費者不能清晰地分辨出水產品品質的高低,導致了高品質水產品無法與低品質水產品拉開差價。應大力發展“公司+農戶”的水產龍頭企業,減少直接從事漁農業的漁農民數量,推進產業化進程,積極宣傳并鼓勵廣大水產養殖戶自主組建養殖加工企業或者水產養殖合作社等生產經營團體,建立自己的產品品牌。同時政府應組建業務能力較強的水產品質量監督管理隊伍,落實全程監督措施。推進外貿主體和出口市場多元化發展,在鞏固日本、韓國、美國和歐盟等市場的基礎上,繼續開辟中東、南美、東歐等新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