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博東
新一屆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落下帷幕。馬英九以領先6個百分點的優勢打敗蔡英文,保住了國民黨的執政地位?;厥着_灣這場選舉,可謂“撲朔迷離、驚心動魄”。然而,馬英九最終卻能殺出重圍,獲得多數臺灣選民的青睞。原因何在?
第一,“九二共識”打敗了“臺灣共識”。選戰伊始,藍綠雙方就圍繞堅持還是反對“九二共識”展開激烈辯論。馬英九強調,“九二共識”是兩岸關系和平穩定的基礎,正因為他接受“九二共識”,兩岸關系才得以緩和發展,恢復兩岸協商談判,簽署包括ECFA在內的16項協議,實現兩岸直接“三通”,開放陸客入島旅游,早收清單啟動等等,既促進了臺灣經濟成長,同時也為區域和平與穩定作出了貢獻。
對于“九二共識”,蔡英文先是企圖回避,后又態度反復,自相矛盾。時而說“九二共識”是不存在的東西,“沒有承認不承認的問題”;時而又說“九二共識”只是國共兩黨的共識,“沒有經過臺灣人民的同意”,實則是基于她堅持兩岸“一邊一國”的“臺獨”立場,從根本上反對“九二共識”。為尋求解套,蔡英文提出“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兩岸政策訴求,遭到質疑后又提出空洞無物的所謂“臺灣共識”,同時她承諾當選后將成立“兩岸對話工作小組”,對包括ECFA在內的兩岸既有協議都“概括承受”,保證兩岸關系只會前進不會倒退,等等,試圖用空頭支票和“空心”說辭蒙混過關,欺騙選民。
選戰最后關頭,面對仍然緊繃膠著的選情,一向不愿涉入政治的臺灣企業界再也坐不住了,從大企業家到中小企業主,紛紛以不同形式站出來“挺馬”、挺“九二共識”。王永慶女兒王雪紅在投票日前一天的公開表態,被臺媒驚呼為影響選情的“震撼彈”!
眾多的臺灣工商企業界人士站出來,旗幟鮮明地支持“九二共識”,使民進黨和蔡英文難以招架,選情急轉直下。“九二共識”與“臺灣共識”的對決,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場選戰的勝敗。臺媒評論說,“九二共識”打敗了“臺灣共識”,準確概括了這場選舉“馬勝蔡敗”最主要的原因。通過這場選舉的大辯論,“九二共識”深入臺灣人心。馬英九的勝選,意味著臺灣主流民意對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肯定與支持。
第二,“發展經濟”打敗了“重新閉關”。馬英九主張兩岸開放,積極推動兩岸經濟合作,通過兩會商談簽署了包括兩岸直接“三通”和ECFA在內的16項協議,對促進臺灣經濟發展、減緩全球金融海嘯對臺灣經濟的沖擊,發揮了重要作用,使臺灣同胞分享到實實在在的“和平紅利”。
蔡英文從“臺獨”意識形態出發,一再攻擊馬英九的兩岸開放政策是“傾中賣臺”,污蔑ECFA是“糖衣毒藥”,甚至揚言要發動“公投”反對ECFA。選戰開打后,鑒于ECFA得到臺灣主流民意的肯定與支持,蔡英文不得不公開表態接受兩岸談判的既有協議,未敢再露骨地加以反對,但又侈談她的兩岸經濟政策與馬英九不同,是“從世界走向中國”,聲稱ECFA不是“萬靈丹”,當選后要通過“民主程序”重新加以審查云云。
蔡英文的上述言論使臺灣民眾認識到,一旦她上臺執政,臺灣勢將重新回到陳水扁執政時代的“閉關”政策。面對眼前另一波更為兇險的歐債危機,倘若蔡英文勝選上臺,臺灣經濟失去大陸市場的依托,不僅會被邊緣化,更將萬劫不復,后果不堪設想。
第三,“清廉”打敗了“貪腐”。學者出身的蔡英文,原本給人以“形象清新”的印象。但她接手民進黨主席以后,卻打著“捍衛人權”、“司法正義”的幌子,拒絕與巨貪陳水扁劃清界線、徹底切割。為贏得選舉,蔡英文不顧外界的觀感,重新起用一大批貪腐弊案在身的扁朝高官為其出謀劃策,主事操盤。由蔡英文主導拍板定案的民進黨不分區“立委”名單,其中竟有多位涉案在身。蔡英文因此大為失分。選戰關鍵時刻揭發出來的“宇昌案”,更讓臺灣民眾看清蔡英文不僅利用職權和政治影響為其本人和家族圖利自肥,還硬拗不肯道歉。
政經政策大方向固然是選民檢視參選人是否堪當大任的主要議題,吃夠了扁朝時代貪腐盛行之苦的臺灣民眾,對政治人物是否清廉自律格外看重,同樣嚴加檢視。民進黨執政八年,包括陳水扁在內20多名高官涉貪坐牢,而馬英九執政四年沒有一名高官涉貪。選民擔心至今拒絕與陳水扁貪腐政權切割的民進黨重新上臺執政,顯然也是“馬勝蔡敗”的重要原因?!ㄗ髡呤潜本┞摵洗髮W臺灣研究院顧問、教授)
環球時報201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