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燕,黃希芳,倪桂珍,周竟崎
(上海市浦東新區浦南醫院,上海 200125)
重型顱腦損傷是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初期病死率與原發傷的嚴重程度有關,病程中肺部感染是其最常見的并發癥,發生率為24.3% ~67.4%。馬嵐等[1]報道,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肺部感染的發生率達100.0%。為減少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肺部感染,提高排痰效果,我們采用3種不同的排痰方法,現報道如下。
1.1 對象 選擇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入我院重癥監護室(ICU)24 h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共90例,其中男54例,女46例,年齡22~86歲,GCS評分5~8分。臨床表現、體征和頭顱CT結果符合重型顱腦損傷診斷標準。入院后立即完善胸片,血氣分析等檢查,肺部影像學檢查無異常;聽診肺部有痰鳴音且痰不易咳出,體溫正常。采用隨機抽樣方法,將患者分為人工叩背組30例、G-5振動排痰儀振動背部組30例和振動前胸組30例。①人工叩背組中,男17例,女13例,行開顱手術治療24例,未手術重癥監護6例,呼吸機輔助呼吸2例,氣管切開4例;②G-5振動排痰儀振動背部組中,男16例,女14例,行開顱手術治療26例,未手術重癥監護4例,呼吸機輔助呼吸3例,氣管切開3例;③G-5振動排痰儀振動胸部組中男16例,女14例,行開顱手術治療26例,未手術重癥監護4例,呼吸機輔助呼吸4例,氣管切開5例;3組患者在疾病、病程、病情嚴重程度、體溫、影像學檢查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常規給予脫水、預防感染、止血、抑酸、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治療。
1.2 操作方法
1.2.1 人工叩背組 護士每2小時為患者翻身1次,變換體位,患者側臥,操作者5指并攏,掌指關節屈曲呈半握拳狀態,腕關節用有節奏地用指腹與大小魚際肌叩擊患者背部,方向由外向內,由下向上,手法先輕后重,使肺部得到充分震動,然后翻身至另一側,同法叩上側背部,每次5 min;同時鼓勵患者將痰液咳出或者將痰液吸出。
1.2.2 G-5振動排痰儀振動背部組 護士每2小時為患者翻身1次,變換體位,患者側臥,經過專門培訓的護士手持G-5振動排痰儀手柄,將排痰儀叩擊頭放在患者的肺底部(背部),根據病情選擇功率15~30 CPS,叩擊時間為20~30 min,每天3次,其順序由肺底部慢慢向肺尖部移動,由外側向內側先做感染較重的一側,再做對側,同時鼓勵患者將痰液咳出或者將痰液吸出,操作時動作要輕柔,注意觀察患者生命體征、面色、意識,以免發生意外。
1.2.3 G-5振動排痰儀振動前胸部組 護士每2小時為患者翻身1次,變換體位,患者側臥,經過專門培訓的護士手持G-5振動排痰儀手柄,將排痰儀叩擊頭放在患者的肺底部(前胸部),根據病情選擇功率15~30 CPS,叩擊時間為20~30 min,每天3次,其順序由肺底部慢慢向肺尖部移動,由外側向內側先做感染較重的一側(避開心前區),再做對側,同時鼓勵患者將痰液咳出或者將痰液吸出,操作時動作要輕柔,注意觀察患者生命體征、面色、意識,以免發生意外。
1.3 觀察指標 治療14 d后評價3組患者的排痰效果:①痰液黏稠度。痰液黏稠度判定:在吸引負壓0.6 mPa下,用F10號硅膠吸痰管吸痰,Ⅰ°(稀痰):痰如米湯或白色泡沫樣,吸痰后,玻璃接頭內壁上無痰液滯留;Ⅱ°(中度黏痰):痰的外觀較黏稠,吸痰后有少量痰液在玻璃接頭內壁滯留,但易被水沖洗干凈;Ⅲ°(重度黏痰):痰的外觀明顯黏稠,常呈黃色,吸痰管常因負壓過大而塌陷,玻璃接頭內壁上滯有大量痰液,且不易用水沖凈。②動脈血氣分析相關指標。③排痰效果有效性。顯效:排痰效果好,聽診肺部無啰音,呼吸音正常;有效:痰液易排出,聽診肺部無明顯濕性啰音,呼吸音基本正常;無效:聽診呼吸音弱且有濕性啰音[2]。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7.0統計軟件,采用F值檢驗。
2.1 3組患者痰液黏稠度情況 見表1。

表1 3組患者痰液黏稠度比較
2.2 3組患者動脈血氣分析相關指標 見表2。
表2 3組患者動脈血氣分析指標 (±s)

表2 3組患者動脈血氣分析指標 (±s)
組別 n 血氧飽和度(%) 血氧分壓(mmHg)背部振動組30 95.81±4.73 90.99±27.00人工叩背組 30 90.58±4.88 86.66±27.48胸部振動組 30 96.29±3.57 95.98±30.90 F值3.568 7.204 P值0.028 0.001
2.3 3組患者排痰的有效性 見表3。

表3 3組患者排痰的有效性
3.1 G-5振動排痰儀能有效防止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肺部感染 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由于長期臥床,肺活量減少,肺底部肺泡膨脹不全而致墜積性肺炎;同時咳嗽排痰的能力受限,呼吸道分泌物的堆積成為細菌良好的培養基,機械通氣和氣管切開后發生下呼吸道的感染率明顯增多,占其感染率的93.8%,因此定時更換體位拍背或使用振動排痰儀排痰是防止痰液阻塞支氣管,預防肺部感染的護理關鍵[3]。傳統的排痰方式是人工叩背、體位引流、翻身、鼓勵患者咳痰,但用手叩擊患者胸背部的力量不均勻,標準不易掌握,效果不確定,不但增加患者的痛苦,同時也增加了護士的工作強度,有一定的局限性[4]。使用G-5振動排痰儀振動背部排痰有嚴格的體位要求,患者不完全適用,且需要兩人配合操作[5]。使用G-5振動排痰儀振動前胸部,只需要1名操作者,既能起到顯著排痰效果,也避免體位變化造成的影響。
3.2 操作要點及注意事項 G-5振動排痰儀是根據物理定向叩擊原理設計的,對排除和移動肺內部支氣管等小氣道分泌物和代謝廢物有明顯作用,其功能為促進分泌物及痰液的排除;緩解支氣管平滑肌痙攣;消除水腫,減輕阻塞;提高血氧濃度;改善呼吸音,使氣體交換逐漸趨于正常,作用力強勁,平穩持續,排痰效果肯定,特別是對于深度的痰液排出效果明顯[6]。使用G-5振動排痰儀為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做前胸部排痰時,應根據患者體型、營養狀態、耐受力合理選擇振動排痰的時間、頻率,由下向上由外向內,注意避開心前區,先做感染較重的一側,再做對側;頻率不超過35 CPS,建議每次20~30 min為宜;用一次性叩擊罩,避免傳染;每日治療2~4次,在餐前1~2 h或餐后2 h進行,治療前20 min霧化吸入;操作中嚴密觀察患者意識、生命體征變化;如遇新出現的血痰、出血點或皮膚淤斑,明顯的血壓下降和心率等變化,應停止使用。
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采用G-5振動排痰儀振動前胸部排痰,排痰效果明顯,堆積在支氣管中的分泌物易排出體外,改善了患者的肺部通氣和缺血缺氧癥狀,減少肺部感染的發生,同時操作簡單方便,有利提高護理的有效性,對患者的康復起到了重要作用。
[1]馬嵐,李冬純.重型顱腦損傷并發肺部感染40例臨床分析[J].陜西醫學雜志,2008,37(2):187-189.
[2]李娜,黃澤寬,羅書裕,等.G-5振動排痰機對呼吸衰竭患者排痰效果的影響[J].現代臨床護理,2009,8(7):32-34.
[3]黎建敏.氣管切開術后預防下呼吸道感染的護理進展[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12):65-67.
[4]楊蔚,王燕,席文.G5振動排痰機在ICU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排痰護理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學術版),2007,(3):33.
[5]鄧利平.振動排痰機對顱腦損傷患者并發肺部感染的應用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14):1836-1837.
[6]郭玉軍,游寶英.美國G5振動排痰機的工作原理及主要功能[J].醫療裝備,2005,18(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