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怡芳,唐 蕾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上海 200233)
簡易封閉負壓引流技術治療嚴重壓瘡的效果評價
蘇怡芳,唐 蕾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上海 200233)
目的評價簡易封閉負壓輔助閉合技術在治療嚴重壓瘡中的應用效果。方法2008年7月—2011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就診的Ⅲ~Ⅳ期壓瘡患者50例,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25例,實驗組采用簡易負壓引流裝置并配合有效護理,對照組采用傳統換藥以及護理措施,比較兩組患者傷口愈合創面感染控制情況、護理人員傷口換藥平均時間、相關工作量、患者傷口疼痛評價及每例傷口的均次換藥費用等。結果實驗組創面的愈合效果、愈合時間和創面感染控制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在疼痛、心理狀況、護理人員換藥的頻率、相關工作量和治療費用等方面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簡易封閉負壓輔助閉合技術治療Ⅲ~Ⅳ期壓瘡能縮短創面愈合時間,減輕患者的傷口疼痛和心理焦慮狀況,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復。
封閉負壓引流技術;壓瘡
負壓引流是一種高效引流,能將引流區域內的滲液、膿液和脫落的壞死組織及時、徹底地引出體外,能夠顯著加快腔隙的閉合和感染創面的愈合[1]。但由于負壓治療采用的多聚乙烯醇明膠海綿及其他設備價格比較昂貴,限制了其在臨床的推廣和應用。壓瘡是指局部組織長時間受壓,血液循環障礙,局部持續缺血、缺氧、營養不良而導致的軟組織潰爛和壞死。據相關報道,目前綜合醫院壓瘡的發生率為0.4%~38.0%,患病率為10.1%~17.0%,且 8%與死亡有關[1]。目前,壓瘡護理已經成為臨床護理的重中之重,也是評價護理工作質量的重要指標。壓瘡依其病理可以分為Ⅳ期,其中Ⅲ期、Ⅳ期較為嚴重。我們采用簡易封閉負壓引流裝置治療Ⅲ~Ⅳ期的壓瘡,取得了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對象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2008年7月—2011年5月收治Ⅲ~Ⅳ壓瘡患者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齡47~68歲,平均年齡(58.0±5.0)歲。其中,腫瘤手術后的患者22例,創傷后長期臥床的患者18例,腦梗死患者4例,腎功能不全患者6例。入選標準:①符合《護理學基礎》壓瘡的分級標準,即為Ⅲ~Ⅳ期壓瘡患者;②患者及家屬均自愿接受負壓傷口治療;③有潛行、腔道引流不暢;④壓瘡創面直徑5~6cm,深度約2cm,有滲液,有膿性分泌物。排除標準:①全身營養情況差,血白蛋白長期<25g/L;②昏迷,不能自主進食的患者;③精神異常;④有明顯的濕型壞疽、干性焦痂傷口、血管或器官裸露、有出凝血異常或最近使用過抗凝藥物、有持續排出引流物的瘺管。選擇患者一處Ⅲ~Ⅳ壓瘡作為研究的創面。根據壓瘡發生時間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25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疾病種類及壓瘡創面大小和深度等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1.2.1 實驗組 采用簡易負壓引流裝置治療嚴重的壓瘡創面。簡易負壓引流裝置組成:墻式吸引器、引流管(頭皮針管,吸痰管或胃管)、引流瓶、連接橡皮管、多功能接頭、透明貼膜、凡士林紗布、超薄水膠體敷料。操作方法:用生理鹽水棉球清洗傷口后,將凡士林紗布填塞在傷口內,將引流管前端左右交叉剪數個側孔,用生理鹽水紗布包裹引流管前端,置于傷口內,用生理鹽水紗布覆蓋傷口,外加3~4層干紗布,用透明貼膜封閉傷口,使傷口成一密閉的腔隙,將超薄水膠體敷料墊于引流管之下,這樣既能保護局部皮膚,又可防止引流管壓迫再次發生壓瘡,最后將引流管與負壓裝置連接,負壓調節為-125mmHg[2]。同時,根據紗布滲液的色、質、量,及時調節負壓。24~48h更換紗布、引流管和薄膜1次。換藥時采用的材料均為無菌物品,遵循無菌操作原則,換藥依據紗布上滲液的多少而定,滲液將紗布全部浸漬時進行換藥。操作時盡量動作輕柔,如果紗布上的滲液粘連在傷口上,不能強行撕拉,需用生理鹽水浸濕后取下,避免人為操作帶來的疼痛。為增加患者的舒適度,及時更換病衣褲及床單位,當病衣褲或床單上出現滲液即予更換。
1.2.2 對照組 采用傳統換藥,用生理鹽水棉球清洗傷口后,使用凡士林紗布或浸稀釋30%~50%聚維酮碘溶液的紗布覆蓋傷口,最后外敷無菌紗布。換藥時采用的材料均為無菌物品,遵循無菌操作原則;換藥的頻率及手法,更換衣褲及床單原則同實驗組。
1.3 觀察指標與評價標準
1.3.1 創面愈合情況 ①痊愈:創面完全愈合,干燥,無壞死組織及滲液;水腫消退;肉芽組織新鮮,呈粉紅色顆粒狀,觸之易出血;有植皮或皮瓣轉移的條件;②顯效:創面縮小75%,有少量滲液;輕度水腫;肉芽組織呈現20%的黃色期;③好轉:創面縮小25%,有中等滲液;水腫明顯;肉芽組織呈現40%黃色期;④無效:創面無明顯變化,創面有大量滲液及壞死組織;水腫未消退;無健康肉芽組織。
1.3.2 創面感染控制情況 感染控制情況分為3種:感染未能控制為創面有膿性分泌物、有滲出,周圍皮膚紅腫未消退,有壓痛;感染控制良好為創面無膿性分泌物,有少量滲出,周圍皮膚紅腫消退,色暗紅,無壓痛;感染完全控制為創面無膿性分泌物,無滲出,周圍皮膚紅腫消退,色暗紅,無壓痛。
1.3.3 患者疼痛程度 記錄前10次換藥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程度采用直觀模擬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進行測量,患者在0~10cm的標尺上自我評價標出疼痛程度,數字越大,表示疼痛越劇烈。
1.3.4 創面愈合時間 記錄從治療開始到患者壓瘡創面全部愈合的時間。
1.3.5 護士工作量 記錄護理人員換藥次數;生活護理次數,即每天與壓瘡有關的更換床單及衣服次數;給予的心理護理次數,運用Zung氏焦慮自評量表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評估,當患者達到焦慮標準后護士根據患者情況給予心理護理。
1.3.5 壓瘡治療費用 收集患者從實驗開始到實驗結束時與壓瘡治療的相關費用。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1.0統計軟件包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
2.1 兩組患者創面愈合情況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創面愈合情況
2.2 兩組患者創面感染控制情況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創面感染控制情況
2.3 兩組患者的疼痛分值及創面愈合時間 見表3。
表3 兩患者的疼痛分值及創面愈合時間(±s)

表3 兩患者的疼痛分值及創面愈合時間(±s)
組別 n 疼痛分值(分)愈合時間(d)實驗組25 2.18 ±0.92 31.2 ±3.2對照組 25 3.83 ±0.81 55.2 ±5.4t值4.65 63.21P值0.001 0.001
2.4 護士工作量情況 見表4。
表4 護士工作量情況(±s)

表4 護士工作量情況(±s)
組別 n 換藥頻率(次/d)生活護理(次/d)心理護理(次/d)25 0.5 ±0.2 1.0 ±0.3 0.2 ±0.1對照組 25 3.0 ±1.2 3.8 ±0.8 2.5 ±1.1t值實驗組22.89 19.61 18.78P值 <0.05 <0.05 <0.05
2.5 兩組患者壓瘡治療相關費用 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壓瘡治療相關費用(±s)

表5 兩組患者壓瘡治療相關費用(±s)
P值 <0.05
治療費用實驗組組別 n25 1 500.20 ±220.80 25 300.60 ±10.10對照組
3.1 負壓引流能有效改善重度壓瘡的愈合情況 負壓傷口治療技術由1993年德國外科醫師Flechimman初創并由1997年美國外科醫師Argenta改良[3]。負壓治療能提高創面炎癥反應的強度,加強殺滅細菌的能力[4]。因此,能減少傷口細菌數量,從而減輕繼發性壞死,減輕傷口周圍水腫,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從而加速肉芽的生長速度,促進創面愈合。創面封閉還能有效地阻擋外來污染,避免交叉感染,從而減少抗生素的使用。而持續負壓吸引能有效清除壞死組織、積血,內層使用凡士林紗布可防止傷口與敷料的粘連,因此封閉負壓引流裝置能有效改善重度壓瘡的愈合情況。近年來的研究也顯示,負壓閉合引流可以調控傷口內神經纖維和神經肽的生長,特別適合用于壓瘡的治療。但是負壓閉合引流治療壓瘡也有其禁忌證,包括惡性腫瘤術后的傷口、有出血性傾向的傷口、與體腔或內臟相通的瘺性傷口、傷口有內臟器官暴露、黑色硬皮組織和未治療的骨髓炎等。因此,在臨床使用該技術時還需要護士進行有效的評估。同時,負壓的大小與傷口的愈合的情況也息息相關,壓力過大,可造成出血,壓力過小,則起不到治療的作用。研究證實,當負壓調節為-125mmHg[2]時能很好地起到壓瘡的治療作用。因此,護士在執行負壓引流治療壓瘡時,需要加強巡視,避免因為患者體位變動等原因出現傷口密閉處漏氣、導管脫落、導管扭曲受壓及引流裝置漏氣等情況而影響壓瘡的康復。
3.2 簡易封閉負壓引流裝置減輕了護理工作量 簡易封閉負壓輔助閉合技術是一種全創面引流法,引流管不容易被堵塞,護士可以根據創面感染嚴重或滲出液的多少更換引流管,2~3d更換1次敷料即可,避免每日更換血污敷料,減輕了醫護人員的工作量[5]。同時,薄膜敷料為創面創造了一個封閉、濕潤、透氣和利于創面愈合的微環境,促進了創面肉芽增生,縮短創面愈合時間[6-7]。表3、表4顯示,實驗組患者的疼痛分值、創面愈合時間及護士的工作量等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因此,簡易負壓引流裝置方法是一種操作簡單,節省成本、人力和時間的好方法,更受患者的歡迎。
3.3 簡易封閉負壓引流治療壓瘡更能體現出護理的人性化 采用簡易封閉負壓引流治療中重度壓瘡,患者的疼痛有所減輕,心理負擔有所緩解,且有效的縮短了患者傷口的愈合時間,減少了患者由長期、頻繁換藥帶來的經濟負擔,閉負壓引流裝置在減輕患者負擔方面有著積極意義,真正反映了護理的人性化,也是護理價值的充分體現。
壓瘡治療是臨床護理的重點,也是護理的難點,采用簡易封閉負壓引流治療能顯著提高重度壓瘡的治療效果。同時,該方法既能減輕護士的負擔,又能減輕患者的生理、心理負擔,是人性化護理的體現,在臨床有著廣泛的應用價值。
[1]談燕飛,李潤玲,王躍萍,等.高負壓間斷吸引治療23例嚴重壓瘡的效果觀察[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6,25(7):495-496.
[2]蔣琪霞,劉云,王桂玲,等.負壓傷口治療技術在臨床應用的新進展[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7,24(8B):29-31.
[3]蔣琪霞,劉云,徐薇,等.負壓傷口治療關鍵技術的研究進展[J].醫學研究生學報,2007,20(6):656-659.
[4]陳紹宗.李金清.李躍軍.封閉負壓引流技術減少爆炸傷刨面壞死及促進愈合的實驗研究[J].中華創傷雜志,2007,23(7):542-545.
[5]Beno M,Martin J,Sager P.Vacuum assisted closure in vascular surgery[J].Bratisl Lek Listy,2011,112(5):249-252.
[6]Aydin U,Ozgenel Y.A simple solution for preventing air leakage in VAC therapy for sacral pressure sores[J].J Plast Reconstr Aesthet Surg,2008,61(10):1267-1269.
[7]Somanchi BV,Khan S.Vacuum-assisted wound closure(VAC)with simultaneous bone transport in the leg:a technical note[J].Acta Orthop Belg,2008,74(4):538-541.
R47
A
1009-8399(2012)05-0024-03
2012-05-24
蘇怡芳(1976-),女,主管護師,本科,主要從事臨床護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