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英紅
“大家都認為密特朗極具個人魅力,但是在當選總統之前,人們常說他著裝老土、刻板,甚至說他全然不懂經濟……當你成為代表法國的那個人之后,一切都變了。”離5月6日當選總統一步之遙的法國社會黨候選人弗朗索瓦·奧朗德對自己的平凡另有解讀。
和個性突出的薩科齊相比,奧朗德最大的特點是甘于在幕后不動聲色地處理基礎性事務,他不好爭斗,善于在堅持原則與達成妥協之間尋求平衡,從而建立黨內共識。如果他能當選,在1981到1995年密特朗蟬聯兩屆總統之后(在2000年法國議會修憲之前,總統為7年制,修憲后改為5年制),法國社會黨將在17年后再次成為執政黨。
盡管奧朗德本人被認為缺乏個人魅力,愛當老好人,但在這些表象背后,是一個對生活、事業有其獨特理解和踐行方式的人,只是以看似平常的形式表現了出來。
作為“普通人”,奧朗德以自己喜歡的格調生活著。在被提名為總統候選人后,他仍然每天騎著三輪摩托出現在巴黎街頭。一位本黨議員提醒,“他看起來更像比薩餅店的外賣派送員”。很多人認為他似乎很少穿件合身的外套,說話時喉嚨像梗著東西,這讓善于言辭的薩科齊很容易避免讓選舉變成對其5年任期的公投。薩科齊把奧朗德描述成“甜布丁”,認為這種人很難有魄力打擊犯罪、恐怖主義。奧朗德在國家行政學院就讀期間的同學認為,奧朗德背離中產階級生活方式的做法是他個性的體現,在讀書期間他就喜歡穿松松垮垮的衣服,在擔任議員期間他就開始騎三輪摩托,住在辦公室樓上的小屋里,家具陳設簡單,而基層工作的經歷強化了他這些個性。
在事業上,他以龜爬的毅力在遲緩前進。1981年密特朗當選總統后,奧朗德入圍總統府顧問班底。從密特朗那里他學會了一點:如果你想攀升到法國政治頂層,你需要建立基層基礎。他一度在右翼陣營的票倉里艱難經營。1988年他參選科雷茲議員,那里是希拉克的地盤,希拉克譏諷說,“奧朗德還不如密特朗的狗有名”。奧朗德在一次集會中特意引用這句話,他因此得以在報紙上露臉,也贏得了議員席位。他善于以這種方式應對不利情況。1997年到2008年他一直擔任社會黨領袖,在這份吃力不討好的位置上他致力于消弭黨內矛盾。他討厭爭執,曾經將消除黨內爭執比作清理狗糞。但就是這種鋒芒不露的人也有感到抱負受阻的時候。在2007年,他4個孩子的母親羅亞爾有意角逐社會黨總統候選人時,他退讓了。不過他們26年的伴侶關系也宣告結束,隨后奧朗德與一位前來報道社會黨初選的《巴黎競賽》雜志的女記者瓦萊麗·特里維勒開始了新的感情之路。
奧朗德的傳記作者認為,他善于以柔性方式圓通處理黨內矛盾,是因為他有一個強硬而專制的父親,這讓他從小學會了如何規避沖突。奧朗德出生于諾曼底,在魯昂(上諾曼底大區的首府)長大,父親是一名醫生,1959年曾作為極右派別代表參加地方選舉。13歲那年,父親舉家搬到法國西部城市,事先父親沒有告知任何子女。奧朗德的一位哥哥拒絕搬遷,結果被送至一所非常嚴厲的天主教寄宿學校就讀作為懲罰。因此他的傳記作者認為,奧朗德棉花糖式應對矛盾的方式和他避免與父親沖撞是一脈相承的,這是他的生存方式。
相比之下,他的母親要親和得多,支持左翼,是密特朗的支持者。但奧朗德在選戰中表示,“左翼不是我從家庭中繼承來的,是我選擇了它”。他的母親向記者透露,奧朗德從小就立志要當總統。可見,在看似軟布丁的溫和、柔性背后,是一個令人敬畏的政治生命在穩步爬升,甘于平凡卻又在某些方面反常規而行;在各種沖突中全身前進,又累積了聲望,形成了共識,這是他的方式。
在這次選戰中,奧朗德說金融業而非薩科齊是他的主要競爭對手,他主張按企業規模征收企業稅,不拒絕合法移民,保障所有人享有免費醫療,允許部分人提前退休,重罰那些拒絕修建廉租房的地方政府。他還提出要降低總統工資,延長因貪腐獲刑政客無參選權的期限。《經濟學人》有分析認為,奧朗德對富人和大企業增稅會導致資金外流、企業遷移,而耗資巨大的國內經濟自救計劃會產生更大的財赤,也是目前增長率為0.5%的法國經濟難以承受的。薩科齊的支持者則質疑,棉花糖性格的奧朗德是否真有膽量推行這些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