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鈞
(山西省晉中市中醫院,030600)
《傅青主女科》[1]是一部具有極高臨床價值的婦科專著,是我國珍貴的民族遺產。書中“調經”部分方劑臨床應用廣泛。其中很多藥物需要經酒炮制,來達到最佳的效果。本文就經酒炮制的藥物做一簡單的分析如下。
本文所收集的方劑均來自《傅青主女科》,共搜集到方劑16首,用藥45味,其中經酒炮制的藥物有8味。處理方法:將收集到的8味藥以用藥頻率、藥物功效以及氣味歸經進行分析歸納(根據全國高等中醫藥專業教材《中藥學》[2])。
1.用藥頻次統計。《傅青主女科·調經》中經酒炮制的藥物共8味,分別是:白芍、當歸、生地黃、川芎、菟絲子、香附、元胡、黃芩。使用頻次見表1。

表1 藥物使用頻次統計
2.藥物功效統計:運用統計學方法,將《傅青主女科·調經》經酒炮制的8味藥物歸屬于4個不同的類別。見表2。

表2 所用藥物功效統計表
3.藥物氣味、歸經統計。四氣、五味、歸經是中藥藥性的主要內容,是分析中藥治病用藥規律的主要依據。本文對《傅青主女科·調經》經酒炮制藥物的四氣、五味、歸經進行了統計分析。見表3、表4、表5。

表3 所選藥物四氣統計表

表4 所選藥物五味統計表

表5 所選藥物歸經統計表
根據藥物統計結果,《傅青主女科·調經》中經酒炮制的藥物,功效以補血活血藥物最多,分別占到藥物總數的56.1%和34.1%;四氣以寒性與溫性藥物最多,分別占到藥物總數的45.5%和42.4%;歸經上以肝、脾經最多,分別占到用藥總數的39.3%和34.5%。
酒,《證類本草》載其“主行藥勢”,《本草綱目》載其“通血脈,厚腸胃”等。歷代本草名著都對“酒”做了很高的評價,并詳加闡述。苦寒藥物通常其氣下行,利用酒的作用,辛散溫通,以緩和其苦寒之性;活血藥經過酒的炮制可以增強其作用,同時避免滋膩之品有礙脾胃運化,增強行氣健脾的功效。藥物有歸經,也有主次之分[3],通過炮制便可以影響藥物的歸經,例如鹽制歸腎經,蜜制歸脾經等。經過酒制,藥物既增強了歸肝經的治療意義,也避免了苦寒藥物傷胃的不良作用。
總之,經過炮制提高了方劑的療效,消減方劑中某些藥物的不良反應,利于治療;保證臨證安全有效[4]。同時也體現了傅山先生講究藥物炮制[5],重視肝脾腎同補、精氣血同調的學術思想。
[1]傅山,歐陽兵 .傅青主女科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7-31.
[2]高學敏 .中藥學 .第7版 .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2.
[3]張兆旺 .中藥炮制研究選題的途徑 .中國中藥雜志,1990,(11):3.
[4]葉定江 .張世臣中藥炮制學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30-33.
[5]馮明 .傅山女科臨證運用 .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