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力杰
延邊大學工學院建筑系(133002)
城市住宅小區綠化空間的構造
孫力杰
延邊大學工學院建筑系(133002)
對城市住宅小區進行綠化處理不僅為居民的生活創造了更加優越的環境,對于整個住宅區域的環境建設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北方嚴寒地區由于氣候的特殊性,在空間綠化期間常會受到降雨徑流污染問題的影響,對小區綠化帶植物生長造成了不利的影響,同時也破壞了綠化空間的完整性。針對這一點,主要分析了建筑外部空間綠化的相關問題。
城市;住宅小區;綠化;降雨徑流
降雨徑流是住宅小區綠化常見的污染問題,其不僅會影響小區綠化道路的正常使用,對植物的生長也會造成很大的傷害。北方嚴寒地區由于氣候問題的限制,在小區綠化中會遇到各種不同的問題。因而,園林工程單位在對小區綠化改造期間必須要控制好降雨徑流問題,然后再添加相應的植物造景,為居民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
城市現代化建設的持續發展使得住宅小區的開發面積更加廣闊,同時用戶對住宅區域的環境規劃要求也更高。構建綠化空間不僅能美化小區的內部景觀,也能為居民提供一個優越的生活環境,讓人們感受到自然景觀帶來的生活美感。但是,住宅小區構造綠化空間并非隨意性的設計,其必須要按照標準的園林綠化準則及建造流程才能發揮“綠色效果”。因此,綠化空間構造需遵循相關的原則。
1)物種原則。合理利用不同的物種搭配才能構造出最接近自然的園林景觀,住宅小區綠化空間構造中的物種選擇至關重要。從現代社會生活理念出發,住宅小區的綠化景觀應堅持以植物群落為主,同時配合喬木、灌木、草本花卉、藤本等植物[1]。通過這樣的物種搭配,既能讓住宅小區內的景觀合理構建,也能從色彩上互相搭配,帶給居民不一般的園林感受。
2)布局原則。綠化結構的布局是空間構造時要深入考慮的問題,綠化空間的布局應滿足小區內園林面積的要求,同時能符合居民的生活環境指標。如:在空間規劃階段可以考慮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對綠地進行具體的劃分,包括:娛樂場地、休閑場地、運動場地等等,這樣有助于小區內人員的活動交流,讓綠化地帶得到充分的利用,使空間作用發揮到最大。
3)藝術原則。城市住宅小區構造綠化空間不僅僅是為了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是為了創造建筑藝術價值,推動我國住宅小區建造的美化發展。如:社會主義人文理念的提出,使得人們的情感、文化相互融合到一起,這就給小區綠化提供了新的方向。設計師的綠化構造要不斷滿足居民生活要求,包括:小孩嬉戲,老人活動、品茶、下棋以及居民體育鍛煉、健身等[2]。
對住宅小區進行綠化空間構造,其主要目的是為人們創造一個良好的空間環境,提高小區內人們的住宅生活水平。綠化空間構造之前,必須要對小區當前的環境污染問題及時處理,以保證后期的園林景觀具有良好的生長條件,將綠化效果保持在最好狀態。根據住宅小區實際地形結構,制定防治降雨徑流污染方案時需要構建一個科學的污染控制模型。
1)控制徑流系數。對降雨徑流系數嚴格控制,主要是為了限制污染物在水流中的蔓延途徑,避免這種污染影響擴大。例:對小區地表植被種植密度的控制,能有效截留水中的有害物質,對水流實施凈化處理。在徑流量大小的控制上,也能使其保持在允許范圍內。
2)構建城市綠地。綠地面積的構造在現代化城市建設中是很關鍵的,綠地面積的大小影響著生態環境的保護效果。住宅小區由于地面面積有效,若能根據實際地表大小構建一塊綠地,則能發揮著多個方面的功能。綠地對于城市水資源循環、經濟循環的發展也有促進作用。
3)轉變防治觀念。科學發展觀念提出后,很多小區管理人員開始針對小區狀況制定了降雨徑流污染控制方案,但最終取得的控制效果不盡人意[3]。這種“治標不治本”的觀念應得到轉變,主要防治思想變化為:由終端防治變為源頭防治;由單一防治變為綜合防治等,從根本上解決污染問題。
4)環境評估方案。鑒于早期降水徑流防治模式存在的問題,住宅小區的污染防治模式必須全面調整。在污染控制過程中添加“評估環節”有助于降水徑流污染防治工作的改進,如:根據典型的評估模型對雨洪的管理模式的位置、方法實施測算研究,最終可制定更先進的管理模式。
考慮到北方區域氣候的嚴寒性,在城市住宅小區綠化空間構造時要重點考慮氣候因素。此外,還要根據居民日常生活的實際需要選擇植物種植,以保證小區綠化建設的有效性。根據筆者的實踐經驗,在城市住宅小區構建綠化空間時需從下面幾點開展:
1)合理規劃區域。對于城市住宅小區而言,其綠化空間的構建必須要注重區域性的規劃,對現有的空間區域合理分布以從整體上控制好空間構造。如:按照小區綠地種類的不同,其包括:中心綠地、專用綠地、道路綠地、宅旁、院落綠地等,在構造綠化空間時應根據這些區域的實際要求設計[4]。另外,還要顧及到居民空間使用的需要,把綠化空間布置在最合適的位置。
2)合理選擇物種。一般情況下,城市小區規劃可以使用的物種包括:喬木、灌木、花卉、地被及草坪、藤本植物及水生植物等。但并不是所有的物種都能適應北方氣候的生長,綠化空間設計時要結合物種的生長環境合理選擇。如:工程單位可選擇本土化的景觀植物種植,結合北方氣候特色塑造“春花、夏蔭、秋實、冬青”等具有季節性特點的景觀,將原來綠化的效果發揮到最大。
3)合理利用資源。新時期綠化空間的構造不再僅僅是植物景觀的配合,還應當考慮到小區現有的各項資源,這才是綠化空間構造效果發揮到最大的保證。如:在構造綠化空間時可根據住宅小區的地貌特點,營造更接近自然的綠色景觀,不僅降低了園林構造的成本投資,也實現了植物景觀與小區建筑的全面協調,讓居民感受到了自然景觀帶來的和諧之美。
4)合理設計場所。盡管小區的空間面積較小,但若能合理地規劃設計同樣能讓居民感受到綠化之美。這就需要在綠化空間構造時能合理地安排場所,為居民的生活添加娛樂色彩。如:考慮到居民生活鍛煉的需要,可以設計一塊草坪提供晨練的空間;考慮到小區內兒童娛樂的需要,可以設計一個小型的兒童游樂場等,這種人性化的空間構造往往能帶給人全新的生活體驗。
5)合理分配結構。住宅小區綠化空間的構造中,對小區園林結構進行合理分配是很關鍵的,只有保持了綠化園林結構的協調性,才能體現出園林綠化的美感。由于人們對小區綠化的認知更加深入,綠化空間的構造不再局限于草地、花壇、柵欄等,而是要求從整個小區結構上進行全面規劃。如:目前,許多小區業主要求園林規劃的面積超過建筑面積的30%以上,這樣才能滿足居民的綠色生活需求[5]。同時,對于植物物種的要求也更為嚴格,如:常使用生長健壯,少病蟲害,樹姿優美,無刺、無毒、無飛絮的樹種。
總之,城市住宅小區綠化空間的構造是一項復雜性的工作,也是提升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保證。在綠化空間構造之前,必須要處理好降雨徑流污染的問題,為景觀植物創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此外,我們可以將綠化空間構造延伸到建筑物內部,采用先進的工藝方案創造綠化空間。
[1]朱德超.住宅小區綠化空間構造的具體方法研究[J].建筑裝飾技術,2010,32(12):55~57.
[2]黃少祺.園林景觀植物在住宅小區綠化中的實際運用[J].安徽建筑施工,2010,26(19):74~77.
[3]王少強.有關建筑外部綠化裝飾問題的分析[J].管理觀察,2010,13(7):16~18.
[4]曾大國.科學發展觀下的小區景觀設計步驟[J].上海理工大學學報,2010,18(6):80~83.
[5]陳朝玉.現代高層建筑內部結構裝飾的工藝對比[J].中國建筑設計,2010,20(16):55~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