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中遠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江蘇 南通 226005)
10 000 kN液壓機可實現對板材、型材及構件的彎曲成形、折彎、校正,主要用來加工船艏和船艉的雙曲率外板、單曲率外板及波狀壁等船用冷彎工件。因此,只有保證液壓機的正常運行,才能確保生產正常進行。針對液壓系統加壓無壓力的故障,對系統原理及故障現象展開分析。
為滿足加工工藝要求,要求主缸(柱塞缸)能夠完成空程下行-慢速加壓-卸壓-快速返回的工作循環。
10 000 kN液壓機液壓系統原理見圖1。

圖1 10 000 kN液壓機液壓原理
空程下降時電磁鐵DT1、DT2得電,回程缸上腔(無桿腔)進油,下腔油液經閥9、閥4返回油箱;加壓時,電磁鐵DT1、DT2 、DT4同時得電,油液進主油缸和回程缸,并使充液閥關閉,實現加壓功能;卸壓時,電磁鐵DT4、DT6得電,使閥10打開,主缸內及回程缸上腔油液經閥10、閥4返回油箱;快速返回時,DT3 、DT7同時得電,油液經閥4、閥9、回程缸返回油箱,同時油液打開充液閥(液控單向閥),主缸內油液經充液閥返回上油箱。
在液壓系統中,故障的現象與故障源并不是一一對應的關系。某一故障現象可能有多個不同的原因;一個故障源也會引起多種故障現象。并且液壓系統內部情況“看不見,摸不著”,這些都給故障的診斷、分析帶來了難度[1]。在日常設備維修中,筆者總結出故障診斷總的指導思想是先易后難,逐步排除。即從簡單、易操作方面入手,向維修難度較大、維修不便的方面逐步排除,最后找到故障點,加以排除。本文運用故障樹分析法對10 000 kN液壓機液壓系統的故障進行分析。
導致10 000 kN液壓機不能加壓的原因可能是多種。分析故障現象,可能存在以下原因。
1)液壓泵故障。泵不出油的主要原因有:①油箱內油位過低;②吸油管漏氣;③油液粘度過大;④過濾網堵塞;⑤油泵泄漏;⑥油液污染;⑦油泵電機反轉等。
2)溢流閥故障。若溢流閥出現故障,使通往主油缸的油從溢流閥泄漏,也會出現不能加壓的現象。溢流閥的故障主要有:①主閥芯阻尼孔堵塞; ②主閥芯卡死在開口位置,油液未經調壓直接回油箱; ③主閥芯磨損嚴重,起不到密封作用。
3)主換向閥(圖1所示閥4)故障。當閥4無法正常換向時,會使油液無法到達主缸,引起加不上壓。主換向閥故障的主要原因有:① 閥4是二位四通電液換向閥,當先導閥芯或主閥芯卡死在中位,會出現不換向的故障;②輔助油泵損壞,使液控回路無法推開閥4的先導閥而不能換向;③輔助油泵出口的溢流閥13故障,使油液從溢流閥泄走,達不到推開先導閥的壓力而使閥4無法換向。④閥芯的復位彈簧折斷。
4)電磁換向閥6故障。當閥6無法正常換向時,會使油液無法到達主缸,引起加不上壓。主換向閥故障的主要原因有:①閥6是二位四通電液換向閥,當先導閥芯或主閥芯卡死在中位,會出現不換向的故障;②輔助油泵損壞,使液控回路無法推開閥6的先導閥而不能換向;③輔助油泵出口的溢流閥13故障,使油液從溢流閥泄走,達不到推開先導閥的壓力而使閥6無法換向。④閥芯的復位彈簧折斷。
5)充液閥故障。充液閥密封損壞、彈簧斷裂、主閥芯磨損或卡死、充液閥不能關閉等都可能導致不能加壓[2]。
把加不上壓力作為故障樹的第一級事件,找出該事件發生的所有直接原因,前面所列的5方面原因作為第二級事件。找出第二級事件發生的全部直接原因和可能原因,再逐級查找下去,最終找到故障發生的根本原因。故障樹見圖2。

圖2 液壓系統故障樹
根據故障現象,在相關故障原因中,利用排除液壓故障的“先易后難”原則,依次進行檢查[3]。第一,排除液壓泵故障和主換向閥故障,因為液壓缸能實現上升和下降運動,就不可能是泵和主換向閥的問題;第二,同理排除電液換向閥6的故障;第三,當主換向閥處于中位時,液壓泵處于卸荷狀態,此時將單向閥3的進油口用堵頭堵住,看到泵出口的壓力表能上升到加壓所需壓力,因此排除溢流閥故障。檢查以上幾項,均未發現問題,則將故障原因鎖定在充液閥上。
圖3為充液閥的結構原理圖。當主閥芯、卸荷閥芯關閉時,系統完成加壓;當控制閥進油時,控制閥桿下移,首先打開卸荷閥,再打開主閥芯,油液進入油箱,實現回程上升功能。
根據圖2進行充液閥拆檢,步驟和結果如下。
①卸荷閥及控制閥的彈簧完好,無折斷及疲勞現象;
②主閥芯、卸荷閥芯的錐面磨損量不大,磨損量僅為0.01 mm,確認正常;

圖3 充液閥結構
③卸荷閥閥芯彈簧鎖緊螺母緊固正常,無松動,排除此原因;
④充液閥的密封完好;
⑤確認主閥芯彈簧斷裂是該故障的根本原因。
更換主閥芯彈簧,恢復系統,試車加壓正常,最終完成維修工作。
運用故障樹分析法思路清晰,可避免盲目拆換液壓元件,節約維修時間,提高生產效率。在今后的設備維修中,特別是對液壓系統進行的維修,要盡可能多地運用此法處理問題。
[1] 楊國平.現代工程機械故障診斷與排除大全[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2] 陸望龍.液壓維修工速查手冊[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8.
[3] 章宏甲,黃 宜.液壓傳動[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