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 敏 朱燕飛 (浙江紹興市人民醫院 312000)
扁桃體肥大切除術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見手術,吞咽疼痛是術后主要問題,疼痛嚴重者會影響進食及正常活動[1]。目前,超聲刀已廣泛應用于外科手術。我科自2006年開展超聲刀行扁桃體切除術,已對多名患者實施了扁桃體切除術,效果滿意,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及分組 2006年2月至2008年1月收治單純行扁桃體切除手術的住院患者共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根據住院號最后一位數字的奇偶數分組,奇數的為超聲刀組,共30例,年齡7~64歲,平均17歲,采用超聲刀進行扁桃體摘除術;偶數的為對照組,共30例,年齡12~68歲,平均21歲,按常規剝離法行扁桃體切除術。
1.2 術前準備 采用美國強生公司生產的Ultracision超聲刀系統,柄長23cm,刀頭5cm,腳踏式控制超聲刀頭。兩組患者均在全麻下進行手術,術前做凝血時間、生化全套、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等相關檢查。向患者介紹手術過程,術前予地西泮口服及阿托品肌注,常規禁飲禁食。
1.3 手術方法
1.3.1 超聲刀組 先用電刀切開腭舌弓及腭咽弓處黏膜,用超聲切割刀頭從扁桃體上極緊貼扁桃體被膜向下進行分離,至中下極時,將扁桃體向上牽拉,暴露下極,離斷扁桃體。
1.3.2 對照組 用扁桃體刀切開腭舌弓及腭咽弓處黏膜,扁桃體剝離子沿扁桃體被膜向下剝離,套圈器套入后切除,創面滲血用棉球壓迫止血,必要時用絲線結扎止血。
1.4 觀察指標 術前主管護士對患者進行疼痛認知與態度評價、疼痛知識的健康教育,指導兩組患者使用0~10疼痛數字量表評估疼痛[2]。0:無痛;1~3:輕度疼痛;4~6:中度疼痛;7~10:重度疼痛。術后由患者根據自身疼痛在數字之間找到位置,自行記錄10d內咽痛數字。記錄兩組患者恢復正常飲食及正常活動的時間。正常飲食是指日常普通米飯的飲食,正常活動是指能進行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所有患者術后均隨訪1個月。
1.5 統計學處理 用SPSS10.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符合正態分布者用(χ-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
2.1 術后10d兩組患者疼痛平均值 術后7~10d兩組患者均無疼痛。術后1~6d超聲刀組疼痛平均值分別為3.5、3.5、2.0、1.0、1.0、0,對照組疼痛平均值分別為6.0、4.0、4.0、4.0、2.0、2.0。總體上,超聲刀組術后疼痛較對照組輕。
2.2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正常飲食及正常活動時間 兩組患者恢復正常活動時間都是2d。超聲刀組恢復正常飲食時間為(9.6±1.8)d,早于對照組的(14.2±2.2)d,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8.86,P<0.01)。總體上,兩組術后恢復正常活動時間一致,而超聲刀組恢復正常飲食時間早于對照組。
2.3 兩組患者全麻清醒后進食、出血及感染情況 超聲刀組患者術后咽痛癥狀輕,均能進冷飲及溫涼流質飲食,術后無1例出血。對照組患者咽痛癥狀明顯,24例(80.0%)當天不能進食,1例(3.3%)于手術當天有持續少量滲血,經用1%腎上腺素棉球局部壓迫及頸部冷敷后血止。兩組患者均無感染發生。
超聲刀組患者術后咽痛較輕,可能與超聲刀工作溫度低,使組織汽化而不是高溫凝固壞死,以及手術創傷較輕有關。超聲刀行扁桃體切除術不用棉球壓迫止血,縮短了手術時間,加快了術后恢復。超聲刀組患者恢復正常飲食較早,這主要因為局部自覺癥狀輕微,疼痛消失早。常規剝離術患者疼痛較重,進食晚,痛苦較大,且痛苦程度隨年齡增大而加重[3]。剝離扁桃體組織時,咽部黏膜有不同程度損傷,故術后大部分患者不能進食,僅少數患者術后1~2d能進溫涼飲食,如因進食或咳嗽等情況引起出血,遵醫囑酌情給予抗生素和止血藥。本文常規剝離組80.0%的患者當天不能進食,其中1例手術當日有持續少量滲血,經對癥處理血止。本文結果顯示,超聲刀行扁桃體切除術后未發生出血和感染,術后疼痛輕,恢復飲食早,不影響睡眠和工作,患者易于接受。
[1] 藥晉紅,孟玲,閆麗,等.主動護理減輕扁桃體切除病人術后疼痛的效果觀察[J].護理研究,2010,24(1):42-43.
[2] 趙繼軍.疼痛護理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2:23.
[3] 高艷秋,李芳春,吳桂芬.懸雍垂腭咽成型術94例手術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6,6(4):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