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娟 (浙江建德市計劃生育宣傳技術指導站 311600)
宮頸妊娠,即受精卵在宮頸管中著床并發育。宮頸妊娠是婦產科急腹癥,處理不及時可危及孕婦生命。本文就米非司酮輔助治療宮頸妊娠的臨床效果進行觀察,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及分組 將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宮頸妊娠患者60例,按擬采取治療措施不同分為觀察組(米非司酮輔助甲氨蝶呤)和對照組(甲氨蝶呤)。觀察組30例,年齡(28.4±8.3)歲;妊娠2~8次;腹痛8例;停經時間(52.3±3.8)d。對照組30例,年齡(30.4±7.2)歲;妊娠2~8次;腹痛7例;停經時間(56.1±2.8)d。婦科檢查:患者陰道內存有暗紅色的黏稠分泌物,并帶有血絲,宮頸充血,呈圓錐體樣膨大,觸摸有痛感;子宮飽滿、增大,輕施壓力有痛感。B超檢查:患者的雙側附件無異常現象,子宮內未見胚胎;宮頸內孔位置可見不均勻回聲。兩組在年齡、妊娠次數、停經時間等方面情況接近。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在宮頸局部注射25mg甲氨蝶呤,每周1次,24h后再肌內注射亞葉酸鈣。觀察組:宮頸局部注射25mg甲氨蝶呤,每周1次,24h后再肌內注射亞葉酸鈣,并于第二個周期的第二天,叮囑患者空腹口服100mg的米非司酮。兩組均每周進行血常規、B超等復查,至第三周施行刮宮術,術后利用聚維酮碘紗布將宮頸填塞,48h后將紗布取出,觀察陰道流血情況。
1.3 療效評價 有效:患者陰道流血停止,胚胎死亡,無需手術輔助治療;無效:患者體內的胚胎仍在生長,陰道內反復流血,宮頸包塊變大,需手術治療[1]。
2.1 療效比較 觀察組30例,有效27例(90.0%),無效3例(10.0%);對照組有效17例(56.7%),無效13例(43.3%)。兩組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52,P<0.01)。
2.2 兩組治療前后觀察指標比較(表1)
由表1可見,觀察組患者的血β-HGG值和陰道流血量指標改善情況好于對照組,兩組治療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治療后宮頸包塊大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3 不良反應 觀察組有5例(16.7%)出現不良反應,手腳發麻、手腳輕微發紅各2例,均在2~4h后自行緩解;1例輕微腹瀉,自行緩解。對照組4例(13.3%)出現不良反應,2例輕度頭昏、乏力,2例輕微惡心,均在12h后自行緩解。
目前,宮頸妊娠治療的主要方法為刮宮并采取術后紗布壓迫止血方法;如果陰道流血不止,則采取宮頸內環扎、子宮動脈下結扎等方式;如果情況危急,為了挽救患者的生命,則施行子宮全切術。
米非司酮能與孕酮受體結合,通過調節凋亡基因,可以滋潤絨毛合體,將內源性前列腺素釋放出來,通過優化蛻膜的局部組織,破壞免疫微環境。黃體生成激素下降,黃體萎縮,從而使孕囊壞死、流產[2]。同時,米非司酮也會造成滋養細胞的變性壞死以及胚胎壞死,并從宮頸管壁中分離和脫落,甚至被吸收。甲氨蝶呤可對細胞中的DNA合成造成干擾,提高滋養細胞腫瘤的敏感性,避免進一步增多滋養細胞,對宮頸妊娠產生良好的殺胚作用,停止異位妊娠的胚胎發育。但是這種治療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胃腸道反應、抑制骨髓、損害肝腎功能或口腔潰瘍等,一般停藥后即可恢復。
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宮頸包塊大小無差異,但觀察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分析主要是由于宮頸注射藥物的局部濃度比較高。我們認為,采取米非司酮輔助甲氨蝶呤方法保守治療宮頸妊娠,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不良反應輕微且多能自行緩解。
[1] 呂俊,牟琴.宮頸妊娠的診治進展[J].國外醫學·婦幼保健分冊,2005,16(5):301-303.
[2] 蘇放明.米非司酮治療未破裂型異位妊娠劑量的探討[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3,11(3):1629-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