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宇 陳燕林 (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 315040)
由于肛管直腸有著特殊的解剖結構,損傷時合并癥多,診斷及治療較復雜,一旦診治不當,可導致嚴重并發癥和后遺癥,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我院2010年2月至2011年4月共收治肛管直腸刀刺傷患者5例,現將護理要點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5例肛管直腸刀刺傷者均為我院首診患者,男4例,女1例;年齡22~28歲,平均25歲。受傷至入院時間20min至1h。傷道入口:肛管直腸內2例,肛門旁3例。損傷累及腹膜返折以上2例,腹膜返折以下3例。肛門括約肌受損2例,合并膀胱損傷2例。臨床表現:傷口均流血伴會陰部疼痛,直腸指檢可觸及大量血凝塊、腸道裂口。膀胱受損2例伴下腹部墜脹感,導尿后引出大量血性液體。
1.2 治療與轉歸 損傷部位在腹膜返折以下3例行單純腸壁裂口修補,另2例行腸壁裂口修補加乙狀結腸造瘺。對于肛門括約肌受損者,予以一期縫合。合并膀胱受損者,予以膀胱造瘺。5例均痊愈出院,乙狀結腸造瘺在術后3個月還納,膀胱造瘺管在術后半年拔除。
2.1 術前護理
2.1.1 術前急救 護理人員接診患者后簡要了解刺傷經過及被刺部位,監測生命體征,脫去傷者衣物,注意保暖。協助醫生檢查并評估受傷程度,用無菌敷料保護傷口,迅速建立靜脈通道,遵醫囑短時間內快速輸液或輸血。及時清理患者的口腔內容物,防止誤吸,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給予氧氣吸入。
2.1.2 心理護理 肛門刀刺傷是一種嚴重的應激事件,會使患者精神處于高度緊張狀態,伴有不同程度的焦慮、煩躁、恐懼或羞愧等心理,加之對受傷程度的不了解,擔心會影響今后的生活。護理人員應加強心理干預,介紹受傷情況、治療方法及預后,以增強患者的信心和心理應對能力。用屏風隔開其他危重患者,以減少對患者的不良刺激。
2.1.3 術前準備 包括備皮、備血、藥物過敏試驗、留置導尿、胃腸減壓等,護送患者至手術室。
2.2 術后護理
2.2.1 生命體征的觀察 患者術后24h內周圍循環不穩定,尚有出血的可能,需每半小時測血壓、脈搏、呼吸1次,注意觀察其意識、面色、精神狀態及體溫變化。
2.2.2 各引流管護理 ①胃管護理:術后1~2d禁食并胃腸減壓,以減輕腸脹氣。待肛門恢復排氣排便,無腹痛、腹脹,腸鳴音正常,可開始進食。進食時從流質逐漸過渡到半流質、軟食,少量多餐,進易消化富營養食物。②膀胱造瘺管護理:保持造瘺口敷料干燥,若敷料滲濕應立即更換。本組2例膀胱造瘺均順利拔管。③導尿管護理:使用抗反流尿袋,持續開放導尿管,保持引流通暢,減輕膀胱內壓力。用1∶10的稀碘附消毒尿道口,2次/d,保持尿道口、外陰清潔。
2.2.3 結腸造瘺口護理 本組2例造口術后均是一期開放,早期選用一件式透明無碳片開口造口袋。發現造口出血、壞死或回縮等異常,應及時報告醫師并協助處理。術后水腫是正常現象,6~8周會恢復正常。取患側臥位,對于造口周圍皮膚凹凸不平的使用造口防漏膏填平和保護。指導及教會患者家屬清洗、排放及更換造口袋,并鼓勵患者參與。向患者解釋造口術的必要性,減輕其心理負擔。出院時2例患者均掌握了造口袋更換技巧,3個月后均順利完成造口回納手術。
2.2.4 肛門處傷口護理 肛管直腸損傷后,腸道、陰道分泌物排出時會直接污染傷口,刺激肛周皮膚,造成愈合時間延長。因此,用0.9%氯化鈉注射液(生理鹽水)棉球隨時清潔肛門、陰道口,保持會陰部清潔、干燥。鹽水棉球須從上往下擦,禁忌上、下來回擦拭,每晚予1∶5000的高錳酸鉀溶液坐浴。5例患者肛門處傷口均一期愈合。
2.2.5 肛門排便功能鍛煉 從術后第2周開始,指導患者定時擴肛,用食指插入患者肛門至第2指關節,每天1次,3~5min/次,持續2周后改為隔2日1次,排便正常后每周2次,持續3個月[2]。養成早餐后定時排便的習慣,即使無便意也應蹲便。指導患者常做縮肛運動,以鍛煉肛周肌肉,防止肛門括約肌松弛。隨訪半年,5例患者排便功能正常,肛門無狹窄。
[1] 俞泳,趙立明,王成龍,等.肛門直腸機械性損傷34例診治分析[J].現代實用醫學,2006,18(7):479-480.
[2] 袁春華,王桂新,曲進.陰道肛管瘺修補及肛門直腸成形術患兒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1):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