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君 (浙江溫嶺市第一人民醫院 317500)
腹膜透析(PD)是腎臟替代治療的重要方式,具有保護殘存腎功能、操作簡單等優點。腹腔鏡下留置PD管雖解決了術后最常見的PD管飄移和大網膜包裹并發癥[1],但術后惡心、腹痛、腹膜透析液滲漏等并發癥也非常多見。近年來,我們在臨床實踐中不斷總結,提出降低以上并發癥的護理措施,取得滿意效果,報道如下:
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行腹腔鏡下腹膜透析管置入術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平均年齡(46.3± 10.3)歲。既往均未行腹部手術,其中3例因大網膜活躍,有包裹腹透管可能,給予超聲刀下大網膜部分切除。原發病:原發性腎小球腎炎8例,糖尿病腎病3例,高血壓腎損害2例,狼瘡性腎炎2例,不詳1例。術中和術后并發癥:術中出現低血壓4例,低氧血癥3例;術后2d內出現惡心12例,腹膜透析液進出時腹痛4例,透析液滲漏2例。
2.1 術中低血壓和低氧血癥的護理 對于術中低血壓患者,先降低氣腹壓力,一般降至12mmHg左右,3~5分鐘后血壓可明顯上升;其次,立即調整體位,保持腳高頭低位,加大吸氧濃度,保證大腦供血,遵醫囑靜脈滴注0.9%氯化鈉注射液(生理鹽水)或706代血漿。本組4例低血壓基本得以糾正,未使用多巴胺等升壓藥物。值得一提的是,輸液初速度宜快(100~150滴/分鐘),當血壓不再繼續下降或血壓上升后逐漸減慢輸液速度,防止輸液過多導致心力衰竭。術中低氧血癥的原因為舌后墜致上呼吸道梗阻、麻醉藥作用致通氣不足等[2]。患者一旦出現低氧血癥,立即提高吸入氧濃度,并保持呼吸道通暢。舌后墜所致氣道阻塞時,托起患者下頜,開放氣道,必要時用舌鉗或放置口咽通氣導管;若以上方法均不能解除低氧血癥,給予面罩輔助呼吸,必要時再行氣管插管。
2.2 術后惡心嘔吐、腹痛的護理 惡心嘔吐是術后常見并發癥。原因很多,如全麻后因局部神經受阻滯、胃腸麻痹、腸蠕動功能暫時喪失,尿毒癥的消化道癥狀,氣腹后加重代謝性酸中毒或電解質紊亂等。護士應細心解釋,緩解患者緊張情緒,告知惡心一般持續1~2d,但多數會自動緩解;同時,指導患者深呼吸,避免呼吸頻率過快引起呼吸性堿中毒,加重惡心癥狀。為避免嘔吐物誤吸入呼吸道,囑患者半臥位并將頭部偏向一側。必要時,遵醫囑應用5-羥色胺受體拮抗藥,避免在惡心嚴重的情況下進行腹腔沖洗。傳統手術后使用1L腹透液進行腹腔沖洗,而腹腔鏡置管術后使用0.5L腹膜透析液。術后傷口輕度疼痛為正?,F象。本組4例在透析液進出時出現腹痛,尤其在即將放完透析液時腹痛明顯。經仔細觀察分析發現,4例腹痛患者被固定一端的透析管管口緊緊貼住腹膜,放透析液時,因虹吸現象管口可能吸住腹膜,導致患者腹痛。因此,我們采取不放干透析液的方法,患者腹痛基本得到緩解。
2.3 術后滲漏腹膜透析液的護理 術后滲漏透析液是該手術最棘手的并發癥之一[3]。本組2例滲漏透析液患者均存在以下問題:①置管前,未浸泡透析管卡夫;②未全層縫合透析管所在孔洞;③術后立即開始腹膜透析。傳統腹膜透析管置入術基本由腎內科醫師操作,術者對該術式較熟悉,處理患者并發癥過程中可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而腹腔鏡下腹膜透析管置入術由外科醫師操作,術者可能對腹膜透析相關知識不熟悉,術后又很少與患者接觸,導致難以發現問題。因此,腹膜透析專職護士與外科醫師共同參與手術是非常必要的。置管前需浸泡卡夫,使卡夫充分膨脹,可起到更好地固定腹膜透析管作用,降低滲漏透析液發生率。一般腹腔鏡手術,腹部的三個孔基本只縫合皮膚,但腹膜透析患者因腹腔中需要加入透析液,使腹腔壓力增大,只縫合皮膚會增加滲漏透析液的風險。因此,專職護士應告知手術醫師全層縫合透析管所在孔洞,注意縫合時避免傷及透析管。同時,使用少量透析液進行腹腔沖洗,術后2周以上再開始行腹膜透析治療。
[1] 徐天,臧潞,謝靜遠,等.腹腔鏡下腹膜透析置管術的療效及安全性[J].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10,19(5):430-434.
[2] 田平,李艷玲.全麻后常見并發癥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山東醫藥,2009,49(32):117.
[3] 陳芳,董駿武,李紅波,等.不同置管方法對于腹膜透析患者滲漏并發癥的影響探討[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2011,5(7):2085-2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