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衛剛 葛棣 張毅 張永星 王群 范虹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胸外科,上海 200032)
肺動靜脈畸形(pulmonary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PAVM)是胸外科少見的疾病,其病變特征是肺動脈、肺靜脈之間存在異常通道,肺動脈血未經氧合直接進入肺靜脈,造成不同程度的右向左分流,使得體循環動脈血氧含量不同程度的降低。PAVM可分為先天性和獲得性兩種,獲得性PAVM罕見,有研究[1]發現其與感染、轉移性腫瘤以及外傷等有關。關于先天性PAVM的報告較多,然其在肺外科疾病中仍屬少見疾病。本文對近年來本院收治的7例PAVM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以期提高對PAVM診斷和治療的認識。
1.1 一般資料 2005年1月—2012年1月我院經手術和病理證實的PAVM患者7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4例;年齡17~80歲,平均(47.4±17.3)歲。7例患者中1例因咳嗽、痰中帶血就診,3例因咯血就診(其中1例為行右支氣管動脈栓塞治療后),1例因反復發熱伴頭痛被診斷為腦膿腫后進而檢查發現,1例在腦膿腫引流術后檢查發現,1例無癥狀者在體檢中被發現。所有患者均行X線平片和CT檢查,3例患者行肺動脈的螺旋CT血管成像(computer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檢查。5例為單發病灶,2例為多發病灶。
1.2 影像學表現 2例病灶較大(1例直徑為3 cm左右,另1例直徑為2 cm左右)者在胸部X線片上顯示為類圓形、邊緣光整清晰的陰影。CT平掃結果顯示,7例患者中病灶位于右下葉者5例,位于左下肺者1例,位于右上肺者1例。CT主要表現為:類圓形結節3例,毛玻璃樣改變(ground-glass opacity,GGO)1例,多發小結節2例,肺門團塊狀改變1例;增強掃描顯示,6例結節團塊均呈不同程度的強化,有GGO表現的病灶未見明顯強化。3例患者行CTPA檢查,其中1例因咯血行右支氣管動脈栓塞的患者,CTPA檢查提示其右下肺血管畸形;1例合并腦膿腫患者,CTPA檢查提示其右上肺存在廣泛的PAVM;另1例磁共振(MRI)提示左上肺和右下肺有多發肺動靜脈瘺,行胸腔鏡輔助下(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左上肺楔形切除術,術后1年CTPA提示右下肺多發PAVM。
1.3 外科治療 本組7例患者均行手術切除,其中3例行開胸肺葉切除術,2例行胸腔鏡肺葉切除術,2例行胸腔鏡楔形切除術。7例患者術中均行冷凍切片檢查并被證實為良性病變,故所有病例均未行淋巴結清掃。本組患者的病灶最小直徑為0.8 cm,最大直徑為3.0cm。7例患者術后均證實為PAVM。
1.4 術后并發癥和隨訪 7例患者術后均未發生嚴重并發癥。隨訪9個月~7年后,1例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4例行胸腔鏡手術(包括行肺葉切除和楔形切除)的患者術后住院時間為(5±0.6)d。
有研究[2-3]顯示,65%左右的 PAVM 患者合并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綜合征(Rendu-Osler-Weber syndrome,hereditary ha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HTT),而超過50%的 HTT患者合并PAVM。PAVM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取決于動靜脈瘺的大小,即分流量的大小。動靜脈瘺直徑<2 cm的患者往往無任何癥狀,僅在體檢時發現其肺部有異常陰影,或在出現并發癥(腦栓塞、細菌性心內膜炎、咯血等)時經檢查發現PAVM。本組病例中咯血3例,痰中帶血1例,合并腦膿腫2例(其中1例為腦膿腫引流術后)。動靜脈瘺分流量較多者可出現活動后氣促、心悸,并呈現發紺、杵狀指和紅細胞增多三聯征象,或出現神經系統病變(如中風、腦膿腫),本組病例中有腦膿腫2例(28.6%,2/7)。
PAVM胸部X線片常表現為肺內實質性腫塊影,有時較難與肺良性腫瘤、周圍型肺癌以及轉移性肺癌鑒別。本組2例病灶直徑>2 cm,胸部X線片有類圓形陰影。確診PAVM的金標準是肺動脈造影,它可清晰顯示肺動靜脈瘺圖像,特異性高,這種方法不僅可用于診斷,同時可進行栓塞治療。無創的多層螺旋CT(multidetector row CT,MDCT)和MRI也能夠提供準確的信息,尤其是MDCT的肺動脈成像CTPA,影像更直觀。Trerotola等[2]在薈萃了眾多文獻后總結了PAVM的診斷方法,他認為無論是診斷還是隨訪,CT增強掃描能提供更多有價值的信息。本組病例中,3例行CTPA檢查術前確診PAVM。Nawaz等[4]比較了 MDCT和數字減影肺動脈造影在PAVM診斷中的價值,MDCT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83%、78%,而數字減影肺血管造影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70%、100%。目前CT三維成像可以提供非常直觀的圖像,尤其是對于復雜彌散的PAVM。本組1例患者右上肺彌漫性動靜脈畸形的CTPA圖像比較直觀,術中直接行肺葉切除術。MRI對PAVM診斷也有一定價值,有助于鑒別肺血管病變與非血管病變,可用于鑒別血管瘤、靜脈畸形和動靜脈畸形。此外,MRI對于合并腦膿腫的PAVM的診斷也有較高的診斷價值,本組1例多發的PAVM患者在首次手術前行MRI檢查,提示肺內有多發動靜脈畸形。
本組7例PAVM患者中有3例咯血,1例痰中帶血,2例腦膿腫。有學者[2]認為,對于診斷明確的PAVM,不論病灶大小均需處理。筆者認為,對于PAVM患者,進行外科治療或介入治療很有必要。既往認為,對于診斷明確的有癥狀的PAVM,手術是首選的治療方法,但手術僅適用于孤立型病灶;而對多發散在病灶,外科手術鞭長莫及。本組5例單發病灶行肺葉或楔形切除;2例多發病灶的患者中1例為右上肺廣泛動靜脈畸形,行右上肺葉切除,另外1例在左上肺葉楔形切除1年后行右下肺葉切除,手術效果良好。已證實PAVM的栓塞治療效果良好,患者易于接受,但仍有文獻[5]強調應重視經皮栓塞術的并發癥。對于散在、多發性病變,可以對其主要病變行封堵療法,也可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當栓塞治療失敗或復發以及在切除巨大的PAVM栓塞后的梗死肺組織時,外科手術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組病例中應用胸腔鏡行楔形切除和肺葉切除4例(57.1%,4/7),患者術后住院時間短。
綜上所述,PAVM臨床癥狀不典型,往往在出現并發癥后才被檢查發現。無創的CTPA對PAVM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手術切除是治療PAVM的有效方法并能進一步明確診斷,栓塞治療有望成為PVAM 的一線治療手段。在胸腔鏡下行楔形切除和肺葉切除是目前PAVM首選的手術方法。
[1] Ghersin E,Hildoer DJ,Fishman JE.Pulmonary arteriovenous fistula within a pulmonary cyst-evaluation with CT pulmonary angiography[J].Br J Radiol,2010,83(990):e114-117.
[2] Trerotola SO,Pyeritz RE.PAVM embolization:an update[J].AJR AM J Roentgenll,2010,195(4):837-845.
[3] Puskas JD,Allen MS,Moncure AC,et al.Pulmonary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therapeutic options[J].Ann Thorac Surg,1993,56(2):253-257.
[4] Nawaz A,Litt HI,Stavropoulos SW,et al.Digital subtraction pulmonary arteriography versus multidetetor CT in the detection of pulmonary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J].J Vasc Interv Radiol,2008,19(11):1582-1588.
[5] Hsu CC,Kwan GN,Thompson SA,et al.Embolisation therapy for pulmonary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0,(5):CD008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