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和泰 李江濤 張效北 李 偉 楊淑青 覃雪燕 李 丁 何 龍
解放軍第三○三醫院干細胞中心,廣西南寧 530021
神經損傷是一種臨床多發病,尤其多見于神經內科。若臨床治療方法不當常會引起神經功能受損,引發不可逆的損害。對于神經損傷的臨床治療方法眾多,本研究選擇間充質干細胞治療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本研究選擇2010年12月~2011年6月在筆者所在醫院進行治療的神經損傷的患者31例進行研究,其中男19例,女12例,男略多于女,平均年齡(34.7±8.9)歲,最大50歲,最小19歲,神經損傷原因分布情況分布顯示,車禍患者11例,高空墜落7例,精神壓力過大5例,砸傷和跳水患者各2例,摔傷2例,脊髓炎和脊髓栓綜合征1例。采用對癥治療的方法進行治療,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愿意參加本研究。
對研究患者在治療前均進行凝血功能、心肺、肝腎功能障礙情況分析,要求體格檢查、血常規、尿常規和便常規檢查均正常,無嚴重病變。參考文獻提供的方法[1],進行間充質干細胞制備,簡單的描述方法為收集臍帶并去除外膜和動靜脈血,將臍帶剪成0.5 cm2的組織細胞進行提取,加入等體積的膠原酶中,在37 ℃進行消化過夜。次日加入兩倍體積的胰蛋白酶37 ℃消化1 h[1],離心收集活細胞并進行計數。在培養瓶中進行傳代培養,采用流式細胞術進行細胞表型測定,常規感染源進行鑒定并收集細胞放于-80 ℃的冰箱中備用。在患者住院4 d開始腰穿,進行脊髓鞘中注射間充質干細胞,1次/周,1個療程為4周,治療過程中應輔助地塞米松進行蛛網膜下腔注射治療。治療中應注重康復功能鍛煉。治療后進行隨訪,觀察患者的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主要的不良反應為發熱、頭疼、腰痛等。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描述與分析,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為0.05。
對31例臨床神經損傷的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后,有效例數為24例,占77.42%,其他患者經2 ~ 3療程的對癥治療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轉,患者多表現為感覺或者運動功能明顯改善,對大小便的控制能力明顯增強。對研究人群進行手術前后ASIA評分顯示,治療后1個月與治療前比較在痛覺、觸覺、日常生活能力和運動均有明顯的改善(P<0.05),其中輕微性神經損傷患者中有23例患者有效,占85.19%,嚴重性神經損傷中治療顯示有1例患者治療有效,占25.00%。
對研究人群神經損傷時間分布情況分析顯示為(56.7±11.6)個月,最長時間197個月,最短時間17個月。研究人群中采用對癥治療過程中出現不良反應主要為發熱、頭痛、后腰疼痛,采用對癥治療后3 d內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未出現其他不良反應。
間充質干細胞是細胞生物學中干細胞家族中的重要組成成員,其來源于發育早期的胚胎的中胚層和外胚層[2]。其最初在人群的骨髓中發現,主要臨床特征為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造血支持、免疫調控等特點,其臨床使用越來越引起人群的重視。在體內或體外一定的誘導環境下可分化為脂肪、肌肉、心肌、肌腱、韌帶、肝、骨、軟骨、內皮等多種人體組織細胞,采用連續傳代培養以及冷凍保存的方法可依然具有多向分化的潛能,臨床常作為理想組織器官損傷修復,尤其是神經損傷[3]。臨床研究證實,采用間充質干細胞還可以治療多種血液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經損傷包括腦外傷、腦血管硬化、腦溢血、腦血栓、后遺癥、腦炎與腦膜炎后遺癥、脫髓鞘疾病等腦血管病后遺癥。采用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神經損傷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應加強臨床推廣。
本研究中31例患者中有效的例數為24例,占77.42%,其他患者經2 ~ 3個療程的對癥治療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轉,患者多表現為感覺或者運動功能明顯改善,對大小便的控制能力明顯增強。對研究人群神經損傷時間分布情況分析結果為(56.7±11.6)個月。臨床治療出現不良反應主要為發熱、頭痛、后腰疼痛,采用對癥治療后基本消失,未出現其它其他不良反應。提示本治療是安全的,可以改善大部分不完全性SCI患者的神經功能,提高這些患者的生活質量。
[1]Avanzini MA, Bernardo ME, Cometa AM, et al. Generation of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in the presence of platelet lysate: a phenotypic and functional comparison of umbilical cord blood- and bone marrow-derived progenitors [J].Haematologica, 2009, 94(12):1649-1660.
[2]黃紅云.中樞神經修復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221-225,234-235.
[3]Okano H,Ogawa Y,Nakamura M, et al.Transplantation of neural stem cells into the spinal cord after injury[J].Semin Cells Dev Bio,2003,14(3):19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