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安慶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黨委辦公室,江蘇鎮江 212001
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思想,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源泉,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21世紀是文化主宰的世紀,21世紀的管理是以文化為核心的管理[1]。醫院文化是指在一定社會經濟背景下的醫院組織,在長期醫療服務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醫院特色和行業特征的一種行業文化。先進的醫院文化是保證醫院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是立院之本,發展之源。人力資源管理是現代意義管理體系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其根本任務是促進醫院生存和發展,運用現代化的科學方法,對與一定物力相結合的人力進行合理培訓、組織和分配,使人力、物力經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時對人的思想、心理和行為進行恰當誘導、控制和協調,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2]。將醫院的文化滲透到人力資源管理中,對人力資源管理具一定指導和強化作用。
醫院文化通過價值觀的塑造來激發員工,使員工具有共同的價值標準思維方式。醫院唯一真正的資源是人,醫院文化載體是人,人力資源管理的主體也是人,提升醫院的診療水平、服務能力,更好地服務患者,發揮醫院的最大效能,是通過人暨通過人本身的認同感及對人的管理來實現的,由此可見人在醫院管理的重要性。不論醫院文化,還是人力資源管理,其目的都是激發組織成員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從而實現醫院的共同目標。
醫院文化是通過價值觀的塑造來激發員工,使員工具有共同的價值標準思維方式。人力資源管理則通過有形的具體的制度、措施來影響、約束職工的行為方式。剛性的管理和柔性的醫院文化是密不可分,二者貼合密切,剛柔相濟,通過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的執行,能使醫院文化得到有效貫徹執行,可以極大地激發員工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有效提升人力資源運行效率,醫院文化建設在人力資源管理中顯示出來的作用和成效將會隨著研究的深入越來越顯著。
先進的醫院文化是醫院的核心競爭力,能促進醫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對人力資源管理起到優化和保障的作用,具有以下5個方面的功能[3]。
醫院的辦院理念、辦院方針、院風、院貌可以影響廣大醫護員工的精神和價值觀念的形成,形成院榮我榮的自豪感和對醫院認同感,形成一種凝聚力,成為一種“粘合劑”。激發全院職工秉承優良傳統、積極奮進的熱情與斗志。
創新是靈魂、是動力,更是一個單位永恒的追求和責任[4]。醫院的科學合理的崗位設置、科技創新、績效分配政策和人才政策等均體現了醫院人才管理文化和辦院理念。激發廣大醫護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奮發向上的進取精神。
醫院是公益性事業單位,醫院文化要倡導優質服務理念,在對患者的診療過程中,從每個細節入手體現對患者關懷和服務,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從而形成良好的行為規范。引導全院職工“以患者為中心”,強化服務意識,積極打造特色服務品牌。新職工教育中引導職工如何注重服務意識,不同地域、不同的人群,服務要求不同,服務理念必須正確的引導。
醫院是高知人群集中的地方,許多員工將終身奉獻給衛生事業、奉獻給一個單位,總會有社會關系需要調整,特別涉及到職工切身利益,如績效分配、職稱評聘、職務任免、崗位變動,都要注意廣泛聽取職工的意見和想法,及時解決思想問題并努力提升職工的思想認識,積極構建和諧文化,從而使矛盾有效地得以解決,減少內耗。
運用現代醫院管理理念,將醫院文化建設納入醫院制度設計的主體構架,協調各種關系,如醫院假期的規定、考勤制度、各種福利制度、培訓教育的制度、干部的管理制度等關系到員工的工作、生活、職業生涯發展,同時也有利于員工更好地服務于單位、服務于社會,遵章守紀。如在醫院服務理念中,提倡“以患者為中心”,這就約束了這種對患者不禮貌、不熱情的行為,這種約束和規范具有很大的實際作用。
近幾年來,筆者所在醫院重視醫院文化建設,大力開展科室文化、醫院制度文化、醫院精神文化的建設,并影響著醫院的人力資源管理,充分發揮了職工的創造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促進醫院健康和諧發展。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有三個層次,醫院注重“人性化管理”,關注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一是樹立人本化管理理念,打造一種適合醫院員工的醫院文化。院領導定期到人才外出學習單位去慰問,關心家庭生活,子女學習等;堅持“五必訪”制度,對每位職工婚、喪、老、病、生日院領導親自上門慰問。職工患重病,組織愛心捐助,領導親自與相關部門人員上門探望、關心,體現組織的關懷。積極為員工排擾解難,創造一個和諧、溫馨的工作氛圍。二是尊重和凝聚人才,醫院是智能型密集的行業,積極營造適才成長的環境和展示才華的平臺。三是職工民主參加管理,每年一次職代會征集提案和合理化建議,充分發揮職工的民主權利和主人翁的意識,愛院如家,愛崗敬業,使人力資源管理更順暢。
醫療衛生職業是終身學習和實踐的過程。強化學習,職業規劃對每一位醫務人員尤其重要,醫院強化對職工的繼續教育、業務培訓、學習深造。首先,對新員工進行崗前培訓,讓新職工充分認識工作單位,醫院傳統文化、辦院理念、目標,使新職對醫院有認同感。其次,加強對在職人員的繼續教育。有計劃、有步驟地派出業務骨干到上級醫院進修、名校學習深造,實現個人理想,更好發揮作用,服務社會。再次通過舉辦醫院文化節、開展各類技能競賽,讓職工在實踐中得到技能的訓練和提升,激發職工工作熱情和斗志。
科室文化是團隊成員間達成的團隊心理契約,沒有團隊協作精神,科室就會成為一盤散沙[5]。在醫院內部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圍,給同行以足夠的信心和力量,形成新的合力,迅速提升競爭能力,形成醫院獨特的“文化效應”。
如檢驗科倡導的部門協作和科學研究的一體化,形成系統的體系和主攻方向,研究成果形成體系,在申請重點實驗室、創省重點專科和申報國家和省級項目時形成了強大競爭力。目前該科已成省級重點專科和市重點實驗室。臨床“三合理”的診療原則,并將其落實在日常工作中,如積極倡導綠色醫療。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將獎金分配、工作考評等均與科室文化融為一體,形成科室的凝聚力。
近年來醫院制定人才培養與獎勵政策、科技創新政策,倡導“能人文化”,在院內形成你追我趕的良性競爭氛圍。從“十一五”初到現在,經過幾年的人才隊伍建設,目前筆者所在醫院醫務人員中共有博士80人、碩士250人,總數占到了臨床一線醫生的60%;市級學科帶頭人11人,市級科技骨干27人,在全市32名醫學重點人才中占有20名。人才政策的積極導向帶來了人才戰略的累累碩果:醫院市級重點專科從當初的6個增加到13個,省級重點專科從1個增加到10個,國家自然基金項目更是從零發展到了10余項。人才隊伍的建設給醫院的發展帶來強勁的動力,豐富了醫院文化建設的內涵。
注重職工的的文化生活,近年來多次舉辦主題顯明醫院文化節,舉辦“新附院、新形象”書畫、攝影展;“我的附院,我的人生”征文及演講比賽;廉政文化暨文明服務小語征集活動;“相約附院,攜手同行”青年職工聯誼活動;開展科室文化、環境建設評比;職工文體比賽及廣場紅歌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展現全院職工求真務實、愛院如家的敬業精神,增強職工對醫院認同感和凝聚力。
[1]張英.醫院文化與人力資源管理[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3,19(3):141.
[2]周潔.醫院文化建設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作用[J].中國當代醫藥,2010,17(29):134-136.
[3]曹榮桂.醫院管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6.
[4]陶新珍,葉良均.科研院所創新新文化建設的制度思考[J].科學與管理,2009,5(1):13.
[5]葛湄菲,程紅云.淺談科室文化的作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0,18(1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