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晏平
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湖北武漢 430200
子宮內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EP)是常見的子宮內膜病變之一,可發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齡的婦女,50歲以上的發病率最高[1]。目前其病因仍不明,可能與炎癥、內分泌紊亂及雌激素水平過高有關[2],臨床上主要表現為不規則陰道出血、經量過多,周期不規律,甚至不孕,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隨著腔鏡技術的發展與普及,宮腔鏡下子宮內膜電切除術(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endometrial polyps,TCRP)治療EP已在臨床上廣泛應用,但其缺點是易導致復發。本研究將TCRP術聯合媽富隆應用于130例EP患者,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選擇2008年1月~2010年6月筆者所在醫院婦產科收治的EP患者,共130例,均經宮腔鏡檢查病理確診,并排除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癌等疾病。年齡21~57歲,平均(37.4±4.5)歲。不規則陰道出血31例,經量過多75例,絕經后陰道出血15例,不孕癥9例。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5例,兩組年齡、不孕年限、阻塞部位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于月經干凈后3~5 d進行。術前2 h陰道后穹隆放置2片米索前列醇,軟化宮頸。患者取截石位,5%葡萄糖液膨宮,膨宮壓力為100~130 mm Hg。宮腔鏡直視下環狀電極切除息肉基底下的子宮內膜組織,手術創面電凝止血。術后常規抗感染治療,同時觀察組術后口服媽富隆(南京歐加農制藥有限公司,H20080511)3個月,1片 /d。
于術后1、3、6、12個月門診復查,了解月經及陰道出血情況,必要時行B超或宮腔鏡檢查。術后3個月復查宮腔鏡檢查EP的復發情況。
有效:月經量恢復正常或減少,周期規律,息肉無復發。無效:月經量未減少,不規則陰道出血未消失,息肉復發。
運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x2檢驗比較兩組術后療效及復發率,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有效率為95.4%(62/65),觀察組有效率為96.9%(63/65),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x2=0.21,P>0.05);術后1年復查,對照組復發率18.5%(12/65),觀察組復發率6.2%(4/6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4.56,P<0.05)。
服用藥物期間未出現嚴重副反應。僅有9例患者出現惡心、乳房脹痛、頭痛等輕度不良反應,未作特殊處理。
EP是子宮內膜基底層腺體和間質的局部過度增生,目前其病因和發病機理仍未明。一般認為與內分泌紊亂有關,尤其是長期的雌激素過高所致。由于其臨床表現不具有特異性,故漏診或誤診現象常有發生,同時單純藥物治療多無效及傳統刮宮手術創傷大,容易引起不孕。隨著微創技術的日益成熟,宮腔鏡技術已成為診斷和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金標準”。宮腔鏡下的手術治療方法可確定病灶存在的部位、大小、外觀和范圍,將子宮內膜息肉徹底完整地切除,且不影響病變周圍正常的子宮內膜與卵巢功能,可保留患者生育能力。單純TCRP術有效但常會復發,鑒于EP的形成原因及復發可能與長期高雌激素有關,因此降低雌激素效應是預防TRCP術后息肉復發的關鍵。媽富隆為新型口服甾體避孕藥,能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具有抑制排卵和抗雌激素的作用,從而抑制子宮內膜局部過度增生及殘留的基底內膜的增生,從而改善癥狀并減少復發。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有效率為96.9%,對照組有效率為95.4%,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復發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TCRP術治療EP療效顯著,具有創傷小,手術時間短,出血少,患者痛苦少,住院時間短,術后恢復快等優點[4],聯合媽富隆可降低雌激素水平,減少復發,是值得臨床上應用和推廣的治療方案。
[1]劉新民.宋玉琴,萬小平,等.現代婦產科疾病診斷與治療[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61-565.
[2]陳正云,林俊,張信美.子宮內膜息肉的治療研究進展[J].國外醫學(婦產科學分冊),2004,31(3):170-173.
[3]李璐,陸葉青.宮腔鏡治療子宮內膜息肉77例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7,22(6):740-741.
[4]梁新芳,魯菊英.宮腔鏡下不同手術方式對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的臨床觀察 [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7,7(12):2746-2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