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香麗
河南省商丘市長征人民醫院外科,河南商丘 476000
在臨床骨科骨折的并發癥中,關節僵硬比較多發和常見,主要為關節周圍肌肉及關節囊攣縮,關節內外有纖維性粘連發生導致。若不采取有效的方法進行預防和治療會出現關節僵直,嚴重者可造成終身殘疾。及時正確的功能鍛煉可對關節僵硬進行有效預防,并最大限度的恢復和維持關節功能,其中,護理是關鍵環節[1]。本研究選擇筆者所在醫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骨折后關節僵硬患者80例,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就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本組患者80例,男54例,女26例,年齡5~73歲,平均(46.7±2.1)歲。其中肘關節骨折23例,股骨頸或粗隆間骨折22例,膝關節骨折17例,肩關節骨折18例。為伸0~30°,屈30°~90°的關節活動度,保守治療24例,手術治療56例。患者行走有明顯跛行,為前腳掌負重,對日常生活有嚴重影響。踝后方和小腿后側廣泛軟組織損傷,皮膚有瘢痕16例。
1.2.1 心理護理 患者大部分因機體突然損傷,加之需要較長的恢復和治療時間,擔心生活不能自理,影響到生活質量,身心均承受著心理負擔,易產生悲觀、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需主動和患者溝通,就骨折的相關知識和康復鍛煉的必要性、目的、遠期效果向患者進行講解,并就手術成功的案例進行介紹,樹立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積極主動配合治療和鍛煉,提高整體效果。
1.2.2 術后基礎護理 (1)體位護理:術后囑患者行4~6 h的去枕平臥,將患肢抬高15°~30°,為利于靜脈回流,在下肢骨折術后,給予軟枕墊于膝下,避免肢體發生腫脹。對患者患肢遠端皮膚的溫度、顏色、感覺和手指運動情況進行觀察。對患肢末梢血運及神經在固定后是否有受壓情況進行觀察,以對夾板、繃帶的松緊及時調節,使固定效果得到保障,防止發生壓瘡和骨筋膜室綜合征,積極預防感染[2]。(2)生命體征觀察:對患者術后的生命體征進行密切觀察,給予心率、脈搏、呼吸監測及心電監護。并在術后定時對體溫進行測量,保持呼吸道通暢。(3)病情觀察:術后密切觀察傷口有無活動性出血,避免皮膚碰傷。若傷口在術后出現明顯腫脹,可采用冰袋行局部24~72 h的冷敷,以使腫脹減輕和止血,保持傷口敷料干燥,對感染進行預防。戒煙酒[3]。(4)飲食護理:因情緒不佳和創傷反應等方面的原因,脾胃消化功能在骨折后往往不佳,故應注重患者飲食方面的護理,多食水果、多飲水,使加速新陳代謝,使體內液體增高。早期宜為易消化和清淡飲食,后期應食高蛋白、高鈣、易消化和高熱量飲食,另外可到戶外曬太陽,對皮膚行紫外線照射。
1.2.3 功能鍛煉 術前指導患者對肌肉力量進行鍛煉,防止術后肌肉發生萎縮,為康復訓練創造良好條件,早期在術后開展功能訓練可為手術成功提供保障,避免關節內再次發生粘連,可使攣縮的軟組織在后期鍛煉的基礎上得到有效伸長。制定功能鍛煉計劃并有序進行,由被動向主動轉換,使運動量逐漸增加,運動次數由小到多,范圍由小到大,強度有弱到強,時間由短到長,若在鍛煉過程中出現疼痛,可在實施前30 min給予止痛藥口服,通常主動活動在術后5~7 d進行,復合性骨折和不穩定性骨折在術后3周進行。傷后3~6周為骨折中期,患者可下床行恢復和增強踝關節力量的鍛煉,并漸轉為主動關節屈伸運動。傷后7~10周為骨折后期,此期以恢復關節的靈活性和協調性,增加關節的活動范圍,消除殘存的肢體腫脹,恢復耐力和正常肌力,松解瘢痕組織為目的,故關節的屈伸練習為主要功能鍛煉的重點[4]。
1.2.4 護理人員及家屬作用 護理人員需掌握正確的骨折功能訓練方法,對肢體復位固定后的情況、動脈搏動和末梢血液循環、關節活動的進展和局部肌肉舒縮的恢復進行密切觀察。出院時對家屬行全面的訓練指導,使其認識到功能鍛煉的必要性,并配合醫護人員積極開展診療工作,使康復工作早日完成。
本組80例患者,無一例血腫形成,切口均為Ⅰ期愈合,無神經損傷并發癥發生。關節活動度治療后為(108.4±24.5)°,顯著高于治療前(60.7±23.5)°,關節功能呈90%恢復78例,占97.5%。
導致術后關節發生僵硬的原因較多,嚴重者甚至引起終身殘疾,對患者身心均造成不利影響,主要為骨折愈合過程中肌肉損傷后的瘢痕化和骨折部位肌肉與骨折形成粘連,彈性降低,肌肉和關節不能充分運動,循環緩慢,韌帶、關節囊出現攣縮和營養不良、活動受限進而出現關節僵硬[5]。臨床護理人員需加強患者的心理護理,行早期功能鍛煉,以最大限度恢復關節功能,對關節僵硬進行有效的預防,以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1]史建秀.四肢骨折并發并節僵硬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民康醫學,2006,18(12):987-996.
[2]康文貴.骨折致關節僵硬的治療體會[J].湖南中醫藥導報,2002,8(6):357-358.
[3]楊晨,何黎升,趙晉龍.下頜骨骨折1741例臨床治療分析[J].中國美容醫學,2006,15(3):287-289.
[4]張清彬,東耀峻,李祖兵,等.全面部骨折治療的臨床研究[J].實用口腔醫學雜志,2008,24(3):423.
[5]張立榮.脊柱骨折術后患者的臨床護理體會[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0,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