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ScientiaHorticulturae》報道(2012 年),泰國高等技術委員會采后技術創新中心的研究人員對低溫儲藏期間菠蘿內部褐變(IB)與內源脫落酸(ABA)、內源赤霉素(GA:赤霉素 A1(GA1)、赤霉素A3(GA3)和赤霉素A4(GA4))含量的關系進行了研究。果實貯存于3種溫度條件下:10℃、25℃、在25℃貯存1天(分別于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移入)其余時間貯存于10℃。第4個試驗處理為用赤霉素GA3處理之后立即貯存于25℃環境中,清水處理作為對照。結果表明,兩個品種果實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與內部褐化程度相關。10℃貯存后移到25℃貯存條件的果實PPO活性最高。10℃下貯存的兩個品種果實內源ABA含量顯著升高,在從10℃條件下移去25℃后降低。相比而言,果實從10℃移去25℃貯存后內源總GA (GA1+GA3+GA4)含量顯著升高。Trad-see-thong菠蘿在10℃貯存后內源ABA含量高,移去25℃后GA含量升高,內部褐化發生率也升高。在25℃貯存條件下,用GA3443 M處理后兩個品種內部褐變發生率均高于對照,多酚氧化酶活性也提高。另外,GA3處理顯著提高25℃下的Tradsee-thong菠蘿的內源ABA含量。結果表明,菠蘿內源ABA含量可能與抵抗內部褐變的發生有關,GA含量可能是菠蘿內部褐變的影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