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錢開勝 粟劍輝 喻學斌 梁麗莎
廣西桂林市是我國柑桔優勢產區之一。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桂林市因勢利導,積極發展夏橙生產,取得了顯著效益,并逐漸成為當地果農致富的有效途徑。
1978年農業部確立廣西為全國重要柑桔生產基地后,桂林市在廣西柑桔研究所的技術支持下,開始引種夏橙。到2010年,全市夏橙種植面積約1.12萬hm2,產量16.8萬t,成為廣西最大的夏橙生產區域,主產地有荔浦、陽朔、臨桂、平樂、永福、靈川和恭城等縣。其中,荔浦縣1979年即被國家外貿部、農業部定為國家夏橙出口生產基地,到2011年,荔浦縣夏橙種植面積已接近3400hm2,產量 4.6萬 t,總產值5億元。
桂林市夏橙主栽培品種(系)有桂夏橙、伏令夏橙、無核伏令夏橙、劉金剛、五月紅、奧林達、坎貝爾、卡特和阿爾及爾等。其中,桂夏橙約占35%,主要分布在荔浦、臨桂、平樂和恭城等地;伏令夏橙約占30%,分布以荔浦、恭城、平樂和陽朔等地為主;奧林達約占10%,分布以荔浦、臨桂、平樂等地為主;其他品種約占25%,分布較為零星。
桂林市在促進夏橙發展過程中主要采取加強品種改良、基地規劃和技術培訓,完善果園基礎設施建設,建立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政府搭建促銷平臺等多項措施,以點帶面,鼓勵果農種植夏橙。如恭城縣龍虎鄉,90%以上的農戶在當地水果部門的引導下,將椪柑等老品種紛紛改為夏橙,現已發展夏橙近200hm2,年產鮮果 340萬 kg,直接經濟收入1200萬元;目前該鄉已建立夏橙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4個,夏橙標準化、產業化生產已覆蓋全鄉。陽朔縣科技部門在夏橙果園大力推廣“振頻式殺蟲”和“黃板殺蟲”技術,引導果農按照無公害水果標準對夏橙進行管護,所產夏橙品質好產量高,吸引了國內外水果商前來搶購,2011年當地夏橙收購價格升至5元/kg,比2010年翻了一番。荔浦縣則采取舉辦促銷會的模式積極吸引東南亞和廣東、福建等國內外采購商進駐當地水果批發市場,2011年荔浦縣夏橙收購價達4.80~5.20元/kg。
一是果園生產管理粗放。這幾年,筆者曾前往桂林市多個夏橙產區實際調查研究,發現不少夏橙果園存在生產管理粗放、病蟲害嚴重、肥水供給不足等問題,主要表現在有機肥施用欠缺、果實品質下降,有些果園單一施化肥,土壤板結,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不高;植株修剪少、不注意疏果、樹勢衰弱,果實色澤偏淡,冬季落果和裂果嚴重。大多數果園發展較早,屬于早結密植型果園,株行距較小,管理中不重視修剪與回縮,果園密不透風,果實小、色澤淡,并出現斑駁色塊,影響果品質量。許多果農對無公害果品生產技術和標準化生產規程缺乏了解,濫施化肥、農藥的現象依然突出。另外,夏橙生產新技術、新品種、新信息不能及時、順利地傳遞到果農手中,阻礙了夏橙產業的健康發展。
二是果實采收與商品化處理不規范。有些果園采果技術不規范,尤其是夏橙往往帶葉采摘,留有1~3cm長的枝葉,加之隨意裝卸,果實易傷易腐爛、不耐貯運。另外,桂林市夏橙商品成熟期是次年3月上旬至4月中旬,由于夏橙無明顯的后熟效應,有些果農為了搶占市場提前到2月早采,有些則推遲到5月采摘,導致品質過酸、返糖或返青等現象,商品率明顯下降。同時,夏橙采后商品化處理技術落后,果品包裝有待改善,品牌意識不強。
三是柑桔黃龍病威脅依舊。桂林市是我國柑桔受黃龍病影響較為嚴重的地區之一。由于果農自己育苗情況普遍,夏橙脫毒苗推廣進展緩慢,加上缺乏有效的防控手段,黃龍病擴散對夏橙生產破壞巨大。在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荔浦縣曾經出現過一次黃龍病高峰期,結果是統一砍伐了超過1500hm2帶病毒的夏橙果園,給當地夏橙生產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目前柑桔黃龍病依然是桂林市各夏橙產區潛在的最大威脅。
四是“賣果難”問題時有發生。多年來,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雖然采取了多種促銷措施,但桂林市夏橙銷售形勢依然嚴峻。據分析,桂林市夏橙銷售難,一方面除了受廣東、四川、重慶、云南和貴州等地夏橙及晚熟柑桔上市銷售的影響外,還受當地貯藏柑桔的沖擊,每年桂林本地就有上百萬噸的沙田柚、臍橙、椪柑等貯藏柑桔,加之“三避技術”在金柑上的廣泛利用,到夏橙上市時,這些果實依然占據了大量的市場份額,一定程度影響了人們對夏橙的消費;另一方面,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落后也影響了夏橙的外運銷售。桂林市境內多山,道路交通條件還不完善,許多地方的果園到高速公路大貨車通行比較困難,限制了夏橙的及時輸出。
五是果業協會與合作社發展相對滯后。雖然桂林市許多地方成立了果農合作組織和產供銷一條龍服務體系,但大多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有的甚至是名存實亡,至今仍沒有一家專門的夏橙生產與營銷組織。
一是樹立商品經濟意識。夏橙在其生產、流通、銷售、消費過程中,都應以消費者滿意為標準,最終才能取得好的效益。要真正使桂林夏橙成為一個強有力的區域產業和品牌,必須樹立現代商品意識。要因地制宜發展優良夏橙品種(系),對部分品質低劣的夏橙園要及時實施高接換種以改良品質。要主攻淡季應市品種(系)和鮮食加工兼用型品種(系),拉長應市季節。重點發展鮮食、制汁兼用型優勢品種(系),如奧林達、桂夏橙、蜜奈、德塔、阿爾及爾和福羅斯特等。規范技術標準、規范包裝、規范標志,打響桂林夏橙品牌。
二是科學栽培,提高夏橙品質。要加強對果農的技術指導,及時提供新品種和無公害果品生產技術;要改單一施肥為配方施肥,增施有機肥,尤其是要廣泛推廣生態栽培模式;要注重合理修剪和間伐,適時保花保果與疏花疏果;要加強冬季灌溉和早春寒潮預防,積極推廣“三避技術”,減輕落果;要加強病蟲害防治,推廣無病毒營養缽苗木,重點做好黃龍病蔓延的防控;要控制采收期,科學采果,確保果品質量。
三是加大宣傳和促銷力度。要通過多種渠道提高桂林夏橙知名度,可以通過組建龍頭企業或合作社,培植夏橙合作協會和經濟營銷聯合體,走產供銷一體化道路,鼓勵農民進入市場直銷。政府有關部門要根據市場行情和周邊市、縣夏橙銷售行情,制訂能夠適應市場的指導價格,并及時發布價格信息;出臺優惠政策,營造良好的購銷環境,廣泛引進客商,積極組織外銷,相關部門要及時提供免費檢疫、免費發放綠色通行證,確保桂林市夏橙能在采后及時運往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