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克玲 劉建軍 何 建 關 斌 李洪雯 王建輝
柑桔是四川省最主要果樹,促進果農增收任務緊迫。四川柑桔面積和產量居全國前茅,2002年國家將四川列為全國三大優勢柑桔產業帶之一重點支持發展。2010年,四川柑桔面積25.32萬hm2,產量 292.9 萬 t,分別占全省果園面積和水果產量的42.05%和48.86%,是四川省農業支柱產業和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
四川柑桔熟期高度集中,采收期市場銷售壓力大。四川栽培的柑桔品種中熟品種比例過大,臍橙、錦橙、椪柑、紅桔、柚和檸檬等中熟品種占80%以上,全省有230萬t左右的中熟柑桔在11—12月集中上市,調運緊張,鮮銷壓力大,滯銷腐果嚴重,果農不得不競相壓價求銷,影響產業效益和農民增收,亟待研究延長柑桔采收上市期。
傳統正常采收期果實含酸量較高,品質競爭力較低。除金沙江河谷、長江河谷及川東部分產區外,四川盆地和丘陵區較多區域冬季具有低溫寡日照等生態特點,對柑桔果實成熟之前的后期品質發育有較大影響,使得中熟柑桔正常采收期果實含酸量較高 (達1%~1.2%),可溶性固形物和糖含量較低(可溶性固形物大都在10%~11%),口感偏酸,品質競爭力較低。尋求有效克服生態局限的增糖降酸新技術,已成為四川柑桔產業發展亟須解決的研發任務和重要的攻關方向。
產區分散,集約化庫貯方式短期難以在廣大農村推行。由于多種原因,四川柑桔產區貯藏庫等基礎設施配置嚴重不足。通風貯藏房占地面積大而效果較差,現代冷藏庫則因造價高和能耗成本高而難以推廣。研發柑桔留樹貯藏技術是發展簡便、節能、高效、符合中國特色的農產品產地分散貯藏模式的有效途徑,意義重大。
因此,在大力開展柑桔品種結構調整和研究高品質栽培技術的同時,對現有基地和主要品種通過留樹貯藏,延遲采收上市時間這一技術途徑,強化果實后期發育,既可提高果實品質,又能解決熟期集中和調節鮮果上市期,可大幅提高產業效益和增加果農收益,促進柑桔產業持續穩定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研究價值、實用技術創新價值和巨大的經濟效益前景。
提升柑桔品質效果顯著。2004—2010年,從12月初至次年4月上旬,在金堂縣、青神縣、鄰水縣、古藺縣、榮縣、資中縣和南充市等四川柑桔主產區,以噴布2,4-D、樹冠覆膜等處理,進行了柑桔留樹貯藏試驗。結果表明,留樹貯藏期間,臍橙、塔羅科血橙、椪柑等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總糖含量隨留樹貯藏期延長而增高,含酸量則顯著降低,固酸比和糖酸比大幅提高,風味由酸甜變為濃甜,果實色澤鮮艷,果肉質地更加細嫩化渣,果實品質得到顯著改善。柑桔果實留樹貯藏期間不消耗糖分,能夠繼續增加果實總糖含量,降低酸含量,極大地改善了果實風味與品質。在果實枯水前采收,留樹貯藏果實維生素C含量、果實可食率和果汁率總體差異不顯著。而采后室內貯藏柑桔,隨貯期延長果實可溶性固形物、總糖及總酸含量均大幅降低,果實風味變淡,品質下降。
越冬防寒和防止落果作用突出。留樹貯藏至4月初,采用樹冠覆膜處理的臍橙落果率為3.97%,血橙為7.72%,椪柑為8.67%(椪柑留樹貯藏至2月底的落果率為7.58%);同期臍橙、血橙和椪柑對照落果率達40%~70%。柑桔樹冠覆膜留樹貯藏技術成功地經受了2005年30年不遇的低溫霜凍和2008年初百年罕見的持續雨雪霜凍災害性天氣考驗。2008年雨雪冰凍危害后,在金堂、青神、資中等9個試驗點現場調查,采用樹冠覆膜處理的臍橙、椪柑和血橙,果實和枝梢基本沒有受到凍害,好果率在95%以上;而對照單株果實平均腐損率分別達80.6%、100%和60%以上。凡采用樹冠覆膜處理的,均成功抵御了雨雪危害;未覆膜果園除果實受害外,晚秋梢及部分小枝普遍受凍枯黃。
適時采收延長鮮果供應期。臍橙、血橙、椪柑留樹貯藏果實品質優變始于留樹1個月后,隨著留樹時間的延長,品質提升顯著。部分果園椪柑至次年2月底后、臍橙和血橙至次年4月后,少數果實出現枯水征兆,果汁率開始緩慢降低(管理水平較高的果園,枯水癥狀出現稍晚或很輕)。因此,留樹1個月后至次年4月(椪柑至2月底)是留樹貯藏柑桔的適宜采收期。根據市場需求和價格變化情況分批或全部采收,可有效調整和延長鮮果供應期。
不影響翌年生長和結果。連續多年對留樹貯藏植株調查結果表明,嚴格按照技術規程且適時采收,對次年生長和產量沒有不良影響,可連年豐產穩產。
農民增收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顯著。柑桔樹冠覆膜留樹貯藏技術每667m2成本400~600元(薄膜第2年可再次使用)。近年重點在四川柑桔主產區金堂縣、蒲江縣、青神縣、丹棱縣、東坡區、資中縣、江安縣、榮縣、貢井區和鄰水縣等地輻射推廣,推進全省柑桔留樹貯藏提質增效,并延長果實采收上市期,極顯著地提高了四川柑桔市場競爭力和生產效益,3年累計推廣面積4.33萬hm2,2—4月果實采收上市,產地售價2~6元/kg,比常規采收期上市價和同期室內貯藏柑桔價格提高0.80~4.40元/kg,增值 57.1%~400%,累計增值10億元。其中,金堂縣三溪鎮白廟村人均果園僅400m2,采用柑桔留樹貯藏技術,年收入達10萬~15萬元的農戶有40余戶,收入達5萬~10萬元的農戶近200戶。技術示范效益得到較充分體現,全省農民推廣熱情普遍高漲。留樹貯藏提質增效技術不需建設貯藏庫,不耗能,不依賴化學藥劑浸果,延長產期2—5個月,改進果實品質,增加農民收入,適于中國農村產地分散就地貯藏。柑桔留樹貯藏提質增效技術2008年通過鑒定,分別獲四川省、成都市科技進步獎,2009、2010和2011年連續3年被農業部和四川省農業廳列為農業主推技術。
選擇管理水平較高、向陽、背風的南坡果園和樹勢強健、結果4~5年以上植株,選留果形端正、果面無機械損傷、無病蟲為害、大小中等的樹冠下部和內膛果實作為留樹貯藏果。成年正常結果樹每株留果15~35kg,每 667m2留果1500~2000kg。10月上中旬按每株產果實30kg施多元復合肥1.5kg和人畜糞水30~50kg。
10月下旬或11月上中旬對樹冠、特別是果實噴布殺蟲殺菌劑1~2次,間隔7~10天。可選用殺菌劑如25%咪鮮胺500~750倍液,80%代森猛鋅600~800倍液,70%甲基硫菌靈800~1000倍液;螨類為害比較嚴重的果園需同時加噴殺螨劑,如20%松脂酸鈉可濕性粉劑200~250倍液,0.5%煙堿·苦參堿水劑1000~1500倍液,或0.9%阿維菌素500~2000倍液。
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在防治病蟲害的同時,加入2,4-D20~30mg/kg噴布。第一次噴藥后30天左右可再加噴一次2,4-D,濃度為30~40mg/kg。
在完成果園噴布殺蟲殺菌劑的基礎上,11月底12月初在冬季霜凍和低溫來臨前,用0.03mm或0.04mm厚的聚乙烯流滴膜對樹冠覆蓋,可采用單行、單株或雙行樹冠覆膜。根據單行或雙行樹冠大小選擇聚乙烯流滴膜的寬度,一般為4m或8m。簡易的樹冠覆膜工具是制作3~4根竹竿,頂部用海綿并外包細軟布料或廢棄絲襪捆扎,分別頂住聚乙烯流滴膜始端兩則,沿植株行間推進,覆膜下部用編織繩和竹竿或木棍固定在土中。
2月下旬3月初 (平均氣溫12~15℃)或當地終霜日后或氣溫穩定上升,樹冠覆膜內開始出現水霧時適時揭膜。2—5月適時采收(臍橙、血橙、桔橙等留樹1個月后至次年5月采收;椪柑留樹1個月后至次年2月底前采收)。采后果園適量灌水,保持土壤濕度,及時噴藥,防治炭疽病等真菌性病害和紅黃蜘蛛等蟲害。
本技術適用于四川盆地、川中和盆周丘陵柑桔產區和國內類似生態的柑桔產區。尤要注意,樹冠覆膜前務必抓好施基肥和及時噴藥防治病蟲害,嚴格控制生長調節劑使用濃度,開春后適時揭膜。該技術不適于冬季光照強、溫度高的地區,否則易造成日灼發生;也不適于冬季風大的區域,大風易吹掉覆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