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 (特約通訊員袁亞祥) 筆者從上海市林業部門獲悉,“安全優質信得過果園”評選從3月起在上海郊區果園全面展開。作為滬產水果精細化發展的內容,在現有柑桔、桃、葡萄、梨等“四大花旦”基礎上,將增加櫻桃、獼猴桃、藍莓、鮮食棗等“四小花旦”豐富市場供應。據介紹,截至2011年底,上海果樹面積2.03萬hm2,年產水果38.5萬t(不包括西甜瓜),總產值20.5億元。雖然上海不盛產水果,但按照上海人的消費水平,發展精細化水果是方向,已形成南匯水蜜桃、馬陸葡萄、倉橋水晶梨、崇明柑桔、奉賢黃桃、金山蟠桃、莊行蜜梨等眾多特色區域布局,不僅豐富了市民餐桌,也成為滬郊農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徑。統計顯示,2011年桃價格上漲5%,柑桔、葡萄、梨的價格漲幅達到30%左右,藍莓、櫻桃等近年興起的小水果附加值更高,價格上漲幅度達到140%。
以往水果種植往往注重品種,各種評比集中在“個頭大不大“、”口味好不好“,在水果精細化種植中,還要講究整個果園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上海目前通過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果品生產企業有100多家,通過綠色食品認證的有40多家,通過有機食品認證的有10余家,還有9家生產企業的9個產品獲上海名牌水果稱號。在“信得過”果園評比中,光有這些榮譽稱號還不夠,果園需要完整的品質管理方式。據透露,“信得過”果園的生產標準和監督檢查辦法均已出臺,入圍的“信得過”生產基地需面對各項硬指標嚴格考評,包括周圍是否有污染企業,果園土壤、水質是否達標等;果品生產也將通過檔案查詢、實地檢測、視頻監控等方式實行全程監管,嚴格控制果園殺菌劑、殺蟲劑和除草劑的使用。
變水果品種評選為果園種植方式評比不僅能讓市民吃到更多的安全水果、優質水果,還將帶動櫻桃、獼猴桃、鮮食棗、藍莓等“四小花旦”新品種在上海的發展。專家介紹說,“四小花旦”不是上海的本地水果品種,上海的生產環境未必適合。比如,藍莓適宜pH值5.5~6.5的酸性土壤,但上海土壤偏堿性。林業部門從源頭介入后,一方面指導生產企業對土壤進行“改酸”處理,另一方面也從種植方式、采摘技術方面推行精細化發展,大大提高了這類“小個子”水果的產出率。據透露,這些“信得過果園”中的相當一部分還將成為上海市民的 “開心果園”,市民能親自感受即采即吃的采摘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