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安國
隨著腹腔鏡技術的快速進步發展,在醫學各領域使用的范圍也越來越大。電視腹腔鏡闌尾切除術(LA)現在已經被人們公認為安全、可靠且損傷小的手術方法。現在將本院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完成的90例腹腔鏡闌尾炎切除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90例中,男38例,女52例,年齡16~68歲,平均年齡37.5歲。急性化膿及壞疽性闌尾炎45例,急性單純性闌尾炎26例,慢性闌尾炎11例,闌尾穿孔3例,結石性膽囊炎3例,闌尾周圍膿腫2例。
1.2 操作方法 患者在術前排空膀胱,不必留置胃管和導尿管。使用氣管內插管全麻,取頭高足的體低,左側傾斜30°。患者腹部分別做三個戳孔:A孔在臍部下緣,直徑約10 mm,從該孔置入腹腔鏡;B孔在與臍部水平位置的右側8 cm處,直徑為10 mm,從該孔置入分離鉗、超聲刀和電鉤等手術配套器械;C孔在恥骨聯合上約5 cm處,直徑為5 mm,從該孔置入無損傷抓鉗。于臍下使用尖刀作為切口以置入齊福珍來建立起氣腹。腹壓需要維持在1.2kpa至1.5kpa。在Trocar穿刺之后用無損傷鉗和分離鉗將患者盲腸暴露。在發現闌尾之后采用抓鉗提起闌尾。用超聲刀在闌尾的根部系膜開窗,然后切斷闌尾系膜。闌尾的根部在夾閉之后采用超聲刀將其切斷,殘端黏膜用超聲刀電進行電凝處理。患者闌尾根部出現嚴重水腫可以使用7號絲線結扎。如闌尾直徑小于1 cm可直接從右側套管內取出;如闌尾直徑大于1 cm,將切斷的闌尾放入標本袋取出。使用吸引器將體內的積液與積膿吸出,10 mm戳孔皮下全層縫合1針,對于5 mm的戳孔無需縫合,可以采用創可貼粘合即可。
90例患者中,除了1例因闌尾同四周的腸管粘連難以分離而轉為開腹,其余89例患者全部在腹腔鏡下來完成闌尾切除。合并結石性膽囊炎患者同時在腹腔鏡下進行膽囊切除。手術時間為20~100 min,平均40 min。患者在術后24 h之內就可以下床活動,進食流質。住院時間為4~8 d,平均住院時間5.2 d。本組患者經6~24個月的隨訪,均未出現腸漏以及粘連性腸梗阻病例。
闌尾炎是外科的常見病,采取手術切除是臨床上使用最多的治療措施。現在腹腔鏡闌尾切除是治療闌尾炎的有效辦法。有學者認為麥氏切口就能夠完成闌尾的切除,而且損傷小,患者在術后也可較快恢復,因而并不支持腹腔鏡闌尾切除[1]。筆者認為該觀點并未看到腹腔鏡手術微創的優點。可以用最小的創傷來取得最好的治療結果。
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有下列優點:①可以全方位的探查腹腔,術野良好,特別是對于那些難以明確診斷的患者。不僅可以處理闌尾還能探查其他病變。不僅防止了患者再次手術,還為患者節省大量的費用。②切口感染的發生率較低。能夠有效避免以往開腹闌尾切除引起脂肪液化以及切口疝。特別適合于穿孔性闌尾炎。③患者在術后出現腸管粘連可能性要比傳統開腹手術低。依照有關文獻的報道,患者在施行腹腔鏡手術后出現粘連并因此造成腹痛以及腸梗阻的情況要明顯低于傳統手術方式[2]。本組90例患者并未出現粘連性腸梗阻的患者。④腹壁組織的損傷較小。患者在術后切口的疼痛較為輕微,術后沒有使用鎮痛劑且無需拆線。患者能夠在術后24 h下床活動。住院時間較短,術中的腹腔干擾少。腹腔鏡闌尾切除闌尾系膜的處理辦法較多。大多分為單極電凝法以及雙極電凝法和超聲刀法等[3]。這些方法各有長短。隨著微創外科的不斷進步。特別是現在腹腔鏡設備以及器材的改善,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在臨床上能夠為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
在本組資料中,除了1例因闌尾同四周的腸管粘連難以分離而轉為開腹手術外,其余均順利完成了腹腔鏡闌尾切除術。經術后隨訪無腸漏以及粘連性腸梗阻病例,治療效果顯著。因此,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是治療闌尾炎的理想術式,值得推廣應用。
[1]馮纘沖,陳俊康,邵敬於.婦科腹腔鏡手術.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24.
[2]王海剛,孟繁杰,李莉蕊,等.腹腔鏡闌尾切除術臨床分析.河北醫藥,2011(5):703-704.
[3]代常波.慢性闌尾炎腹腔鏡闌尾切除術的治療及優勢.當代醫學,2011,17(3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