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蘭云
抗菌藥品種多,臨床應用廣泛,在預防和治療感染性疾病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抗菌藥的不合理應用增加了藥物的不良反應,導致細菌耐藥性的產生,即浪費了醫療資源又增加患者負擔。為了解我院門診抗菌藥使用情況,更好地指導臨床合理用藥,我們分析了36200張門診處方,現報告如下。
1.1 資料 隨機抽取我院(二級甲等醫院)2012年1~6月門診36200張處方,分別從抗菌藥使用率、用藥品種、分級使用、用藥途徑等方面進行統計分析。
1.2 方法 以藥品說名書、臨床藥理學知識和衛生部頒布的《抗菌素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為依據,對我院抗菌藥物處方的用法、用量、配伍、聯合應用等情況進行分析和分類,統計抗菌藥使用率、不合理處方類型等。
2.1 在36200張門診處方中,使用抗菌藥物的處方有17920張,使用率為49.5%,接近衛生部提出的二級醫院抗菌藥使用率控制在50%以下的標準[1]。在17920張抗菌藥處方中,不合理使用抗菌藥處方3942張(22%),具體不合理用藥情況分別為:配伍及聯合用藥不合理,用法、用量不合理,品種選擇不合理,無適應證用藥等。
2.2 在抗菌藥物分級使用方面:17920張抗菌藥物的處方中限制使用抗菌藥物處方6165張(34.4%);特殊使用的抗菌藥物處方4677(26.1%)。給藥途徑方面:口服抗菌藥的處方8243張(46%);肌肉注射使用抗菌藥物處方1828張(10.2%);靜脈使用抗菌藥處方6415張(35.8%);外用抗菌藥處方1613張(9%)。
在處方調查中,有很多不合理的配伍和聯用,主要表現在:①聯合用藥不當:如美洛西林與吉他霉素聯用,美洛西林為繁殖期殺菌劑,吉他霉素為速效抑菌劑,抑制細菌的細胞分裂,使細菌的繁殖力下降,從而降低美洛西林的殺菌效果。但如果先用速效殺菌劑,間隔一定時間再用速效抑菌劑,療效會得到加強[2]。②抗菌藥物與活菌制劑的不合理聯用,例如胃腸道疾病患者,同時服用諾氟沙星和乳酸菌素,因為后者是活菌制劑,會被諾氟沙星抑制或殺滅,不宜聯用。③蒙脫石散與抗菌素同服,蒙脫石散具有層紋結構及非均勻性電荷分布,對抗菌藥有吸附作用,使其隨糞便排出體外,同時其在腸道形成保護膜,使抗生素不能有效發揮作用,故二者不能同服。
無適應證使用抗菌藥:病毒性疾病無需用抗菌藥,我院門診多數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都用頭孢菌素類聯合抗病毒藥物治療,存在抗菌素的濫用現象。
溶媒選擇不當:青霉素及β內酰胺類在pH值6~7時最穩定,酸性或堿性水溶液均加速其分解,葡萄糖注射液pH值3.2~5.5,用做溶媒時可加速β內酰胺類抗生素的分解,且在PH3.6的溶液中1 h抗菌效價損失10%左右[3],故不宜選用葡萄糖注射液做青霉素及β內酰胺類藥物的溶媒。
給藥間隔時間不合理:給患者用藥時,應結合藥代動力學和藥效學判定用藥間隔時間,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克林霉素類抗菌藥半衰期短,應一日多次給藥才能保證有效血藥濃度,而半衰期長的喹諾酮類、氨基糖苷類可1次/d給藥;我們統計處方中發現上述藥物給藥間隔存在明顯不合理情況。
藥物品種選擇不合理:在統計的處方中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①腎功能減退的患者選用經腎排泄的抗菌藥物,如青霉素類、第三代頭孢類。②孕婦或哺乳期的婦女使用有禁忌證的藥物,如甲硝唑。③有些處方中選用價格昂貴的新藥代替臨床療效比較肯定、價格比較經濟的抗菌藥物。β內酰胺類因藥理作用強、不良放反應少臨床使用頻率較高;喹諾酮類因廣譜、無須皮試,臨床應用較為普遍,但兒童和老年患者用該藥時要考慮其中樞系統的毒性。
抗菌藥物種類繁多,臨床用量大,不合理使用導致的危害嚴重,因此加強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促進臨床合理使用是廣大藥師的責任。為此我院制定了《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細則》、《抗菌藥物分級使用目錄》等,與臨床醫生簽訂了抗菌藥使用責任狀,嚴格執行抗菌藥分級管理制度,加強抗菌藥臨床應用各環節的管理,有效預防和糾正了抗菌藥不合理使用現象。
[1]白曉菊,于妮娜,張志芬.中藥注射劑說明書中[不良反應]等項存在的問題分析與研究.中國藥物警戒,2009,6(5):272-276.
[2]王啟平,陳省.14624張門診處方中不合理用藥分析.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07,27(4):542.
[3]衛生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的同時衛醫發[2008]48號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