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平
處方是由注冊的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規定,依法取得醫師資格證書和執業證書,經所在醫療保健機構業務管理部門考核合格授予處方權的醫師,在診療活動中為患者開具的由藥學專業技術人員審核、調配、核對,并作為發藥憑證的醫療用藥的醫療文書[1]。處方點評是醫院持續醫療質量改進和藥品臨床應用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臨床藥物治療學水平的重要手段。各級醫院應當按照規范,建立健全系統化、標準化和持續改進的處方點評制度,開展處方點評工作,并在實踐工作中不斷完善。農歷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二十七衛生部印發《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試行)》的通知[2],為貫徹落實此規定,對我院2011年3月26-29日門診調劑室1500張處方進行點評和不合理處方分析。報告如下。
1.1 資料來源抽取門診調劑室3.26、3.27、3.28、3.29日處方1500張進行點評,
1.2 點評方法 依據《處方管理辦法》、《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中國國家處方集》等治療規范來點評。
2.1 處方基本指標 年齡:2~67歲,平均平均32歲;藥品品種種數:1~5種,平均3.2種;抗菌藥物:抗菌藥物處方525張,抗菌藥物使用率35%;注射劑:注射劑處方231張,注射劑使用率15.43%;處方金額:0.2-358元,平均87元。根據WHO制定的發展中國家醫療機構門診藥品合理利用標準[3](平均用藥數1.6~2.8種、抗菌藥使用率20.0% ~26.8%、注射劑的使用率13.4% ~24.1%),我院平均用藥數和抗菌藥物使用率均超過WHO標準,注射劑使用率在WHO標準之內。在抽取的1500張門診普通處方中,有172張處方存在不合理現象,約占11.47%,其中,處方書寫不規范共計157張、處方用藥不適宜25張、超常處方12張,且部分處方同時存在多處不規范或錯誤。
2.1.1 典型處方分析 ①未使用藥品通用名稱-使用拉丁、藥名中有別字、使用商品名。處方未用規范的通用名稱。如“辛伐他汀滴丸”寫成“劍之亭”、“復方磺胺甲基異惡唑片”寫成“SMZ”。②第二類精神藥品未開在專用處方上。如芬太尼針劑開在普通處方上。③調查顯示有21張處方藥物超劑量使用未注明原因。為了便于藥師審核處方,單次劑量和總劑量超劑量使用醫師必須注明理由。如:患者,男,65歲,臨床診斷:支氣管哮喘,處方: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氨茶堿注射液0.375,ivgtt,bid。老年人因血漿清除率降低,潛在毒性增加,55歲以上患者酌情減量。④部分處方劑型、劑量、規格、單位不規范。例1:患者,女,24歲,臨床診斷:腹痛待查,處方:654-2(應書寫為消旋山莨菪堿)10 mg×10,未寫明劑型是片劑或注射液,無單位。⑤臨床診斷與用藥不符。如處方:患者,男,40歲,臨床診斷:高血壓處方:嗎丁啉(多潘立酮)10 mg×30片,口服,每次10 mg,3次/d;胃復安5 mg×10片,口服,每次10 mg,3次/d。嗎丁啉是胃動力藥,胃復安止嘔,明顯不具有降低血壓的作用。遴選藥物不適宜。如處方:患者,男,60歲,臨床診斷:頸椎病。處方:碳酸鈣咀嚼片0.5 g×30片,口服,每次1.0 g,2次/d;谷維素片10 mg×50片,口服,每次40 mg,3次/d;維生素 B1片10 mg×40片,口服,每次20 mg,3次/d。⑥臨床診斷書寫不規范-臨床診斷空項,使用疾病代碼,名稱不規范如“上感”、“毛支”,漏寫診斷導致與用藥不符。
2.2 聯合用藥不適宜。如處方:患者,男46歲,臨床診斷:急性中耳炎。處方:螺旋霉素片150萬U,3次/d;維生素C片0.2,3次/d;奧硝唑膠囊0.5 g,2次/d,均連用4 d;氧氟沙星滴耳液5 ml:15 mg×1 支,用法:0.1 ml,3 次/d,滴右耳,連用3 d。抗菌藥物3聯不符合《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規定。此外,大環內酯類的共同特點為,均為無色有機堿性化合物,難溶于水,易被酸破壞,在堿性中抗菌活性較強[4]。建議需要聯用時囑患者分開服用。
2.3 超常處方分析
2.3.1 超說明書用藥。超說明書用藥主要表現在藥物靜脈滴注時未按規定配制溶媒,例:患者女,57歲,臨床診斷:冠心病,處方:0.9% 氯化鈉注射液250 ml+舒血寧20 ml,ivgtt,qd。舒血寧注射液為銀杏葉經提取制成的滅菌水溶液,屬于中藥注射液,其物理變化主要是由酸堿度的改變所致。當變化后的pH值超出一定范圍,有效成分就會變質或溶解度降低而沉淀,甚至產生不良反應。在靜脈滴注稀釋時需按說明書“每日20 ml,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釋250 ml或500 ml后使用”進行配制。
2.3.2 無適應證用藥。如處方:患者,女,30歲,臨床診斷:頭痛待診,處方: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鹽酸克林霉素磷酸酯0.9 g,ivgtt,qd;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頭孢曲松鈉3.0 g,ivgtt,qd。無指征應用抗菌藥物,抗菌藥物的聯合應用要有明確指征:單一藥物可有效治療的感染,不需聯合用藥,
處方點評是根據相關法規、技術規范,對處方書寫的規范性及藥物臨床使用的適宜性(用藥適應證、藥物選擇、給藥途徑、用法用量、藥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進行評價,發現存在或潛在的問題,制定并實施干預和改進措施,促進臨床藥物合理應用的過程。處方點評是醫院持續醫療質量改進和藥品臨床應用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臨床藥物治療學水平的重要手段。我們要通過處方點評工作,提高處方質量,促進合理用藥,保障醫療安全,減少醫患糾紛,促進社會和諧。
[1]吳蓬.藥事管理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75.
[2]衛生部.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試行).衛醫管發〔2010〕28號.
[3]李洋,顏虹.處方信息的分析和利用.中國醫院統計,2005,12(1):79-81
[4]徐叔云.臨床用藥指南(修訂版).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