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明華
頜面部組織內異物多由外傷造成,為減輕損傷,臨床上多采用經異物進入組織路徑取出異物[1],但遇到異物未在術前影像學檢查顯示位置,則需術中再次定位。
我院在C臂機輔助下,術中再次定位,順利取出頜面復雜異物,現將病例報告如下:患者男,42歲,訴:水龍頭爆裂,碎片擊傷左側下頜角,疼痛伴出血,即到縣醫院就診。縣醫院予攝左下頜骨正側片,發現有異物,立即行異物取出術,約2 h未能取出,縫合創口,抗炎止血,第2日轉至我醫治療。入院后詳細詢問患者,得知異物為塑料與金屬復合物。檢查:左側下頜角及頜下區腫脹明顯,同側下頜骨下緣3 cm處可見4 cm裂口,已縫合,張口輕度受限。血細胞分析示白細胞總數及中性比例略高。左下頜骨正側片示:頦下區見1.5×0.7×0.2 cm3略高密度影;左側下頜角近下頜緣見1.5×0.5×0.2 cm3略高密度影,與下頜骨外側面貼近。因圖像清晰,且為昨日拍攝,所以我院未復查。入院當日在局麻下行頜面部異物取出術。切口為原創口,拆除縫線,順利探及頦下區異物并取出;顯露并保護面神經下頜緣支及頜外動脈,在咬肌與下頜骨外側壁間地毯式探查,未見異物。術中用C臂機多次定位,確定異物與下頜骨內側距較外側近后,在下頜骨內側完整取出異物。沖洗傷口,放置引流條.關閉傷口,術后抗感染。
頜面部金屬或其他高密度異物一般通過X線片即可明確診斷,但取異物時比較困難。該患者較小的異物在我院手術,未借助C臂機前未能取出的原因,考慮為:深部軟組織異物由于軟組織形態具有易變性,如變換體位、手術牽拉、觸摸擠壓時,使原本定位時的軟組織形態發生改變;異物在軟組織中具有活動性,在機體活動時,異物尤其是尖銳的針狀、棒狀、束形、絲狀等異物穿行于肌層中游走[2]。異物定位方法有多種,但效果都難以完全肯定,即使在X線下看到異物,也很難確定其在上下層面的某個確切位置;即使定位準確,手術時異物與指尖間隔有薄層組織,也不一定能觸到異物。正因為深部軟組織異物具以上特點,異物的定位方法也多種多樣。直接透視下取異物,因雖有防護,對醫師及患者仍輻射較大,已較少用。直接三維定位法、間接三維定位法,盡管二者都有很高的確診率,但其結果與術中位置也不盡相同,均有其局限性,故僅供參考。術中利用B超檢查,對軟組織異物,有較高的診斷和定位價值。尤其對于與軟組織密度相近,X線、CT較難發現的異物,如玻璃、木屑、塑料等,B型超聲探查,亦可診斷[3]。C臂機輔助下,術中再次定位,取頜面復雜的高密度或較高密度異物,能精確定位,引導手術,減輕手術創傷,提高手術成功率,安全可靠,簡便,費用低、對周圍組織損傷小,減少患者痛苦。
[1]劉英奇,陳永革,陳洪祥 .X線電視透視在頜面頸部異物取出術中的應用.實用口腔醫學雜志,2000,16(1):33.
[2]張成忠.深部軟組織異物取出法探討.創傷外科雜志,2006,8(1):29-30.
[3]余黎,宋小兵,鄭啟超,等.B超在急診軟組織異物取出術中的運用.醫學新知雜志,2009,19(1):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