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娟
體育鍛煉包括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有氧鍛煉也叫有氧代謝運動,是指人體在氧氣充分供應的情況下進行的體育鍛煉,也就是說,在運動過程中,人體吸入的氧氣與需求相等,達到生理上的平衡狀態。因此,它的特點是強度低,有節奏,持續時間較長。要求每次鍛煉的時間不少于1 h,每周堅持3到5次。這種鍛煉,氧氣能充分酵解體內的糖分,還可消耗體內脂肪,增強和改善心肺功能,預防骨質疏松,調節心理和精神狀態,是健身的主要運動方式。常見的有氧運動項目有:步行、慢跑、滑冰、游泳、騎自行車、打太極拳、跳健身舞、做韻律操等等。所以說,如果是體重超標,要想通過運動來達到減肥的目的,健康的年輕人還是建議選擇有氧運動,象慢跑、騎自行車等,這些運動,不僅能夠很好的起到消耗體內脂肪的目的,而且還簡單易行。無氧運動,是指肌肉在“缺氧”的狀態下高速劇烈運動。比方說賽跑、舉重、投擲、跳高、跳遠、拔河、肌力訓練等。由于速度過快和爆發力過猛,人體內的糖分來不及經過氧氣分解,而不得不依靠“無氧供能”。這種運動會在體內產生過多的乳酸,導致肌肉疲勞不能持久,運動后感到肌肉酸痛,呼吸急促,如果想讓自己的身體更強壯一些,健康的年輕人可以到健身房去參加無氧運動。不過,在鍛煉的時候,最好聽從一下教練的指導,指定一個適合的訓練計劃,這樣,鍛煉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體育鍛煉有好處有以下幾點:
1 改善入睡能力,提高睡眠質量,消除緊張力,抵抗焦慮和壓抑感,增加積極性和樂觀感驅除憂慮,煥發精神。煩惱的最佳“解毒劑”就是運動,當人煩惱時多用肌肉,少用腦筋,其結果將會令人驚訝不已。沒有人能在健身房或爬山作激烈運動的時候,還對剛才發生的不快之事耿耿于懷。體育運動能使人精神振奮。一個人身體越健康(包括心理的健康),抵抗疾病和工作、家庭壓力的能力越強。曾有一位著名的外國作家,用每天幾小時的散步來矯正憂郁與亢奮相交替的情緒。
2 減肥健美,改善胰島素抵抗消耗熱量,增加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有利于糖尿病的控制。Ⅱ型糖尿病和血脂異常,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被稱為胰島素抵抗綜合征或X綜合征。美國的一項研究證實,身體能量是消耗與發生Ⅱ型糖尿病之間呈反比,每天用敏捷活潑的步伐行走1 h可使Ⅱ型糖尿病的發生降低一半,危險最低的是采用有氧運動及健美操練習者。糖尿患者進行中等強度運動時,運動持續時間一般為20 min左右,待訓練半個月到1個月時,若無不良反應可逐漸增加到40~60 min。健康狀態差的糖尿患者可以間歇進行運動,即運動與休息時間的比為1:1,如步行2 min、休息2 min,運動時間加起來為10~20 min,Ⅰ型糖尿病應避免進行高強度和長時間的運動。試驗把65歲以上的老年人分成兩組,一組為Ⅱ型糖尿病患者,每周鍛煉不少于5次,鍛煉的程度為逐漸引起出汗,另一組為不運動的健康人,六個月后測定他們的葡萄糖利用率,結果顯示兩組葡萄糖利用率相同,有氧運動雖不能治好糖尿病但能改善糖尿病的所有癥狀,鍛煉必須堅持,因5 d后不鍛煉作用會逐漸消失。提高身體葡萄糖耐受力,減少海馬狀突起的萎縮,抑制記憶力減退。
3 肥胖常常伴隨著高血壓,控制體重,降低血膽固醇濃度,有利于降低血壓,研究顯示體重降低10%血壓降低13%。
4 通過改進體循環降低心臟病的風險度,促進心肌灌注,降低男性卒中發病危險,日本京都大學對有醫療保險的心肌梗死、心絞痛、心臟手術后、有冠心病危險因素的67例患者采用了集體運動療法,運動處方視患者個人狀態而定,運動項目包括慢跑、步行、伸展運動、乒乓球、微型網球、郊游、滑雪等,以需氧運動為主。平均隨訪70個月,經科學測定確認54.8%的患者心肌灌注改善,患者抑郁傾向明顯減少。美國哈佛大學Lee的一項新研究也表明,不活動是一個與吸煙或高血壓同等重要的卒中危險因素,中等量的運動可使男性卒中發病危險幾乎減半。
5 增強骨承受負荷,減緩骨質疏松。1999年第三屆國際骨質疏松研討會上,美國骨科教授Frost介紹了骨質疏松的新概念-在神經系統調控下的肌肉質量(肌肉容積和力量)是決定骨強度(包括骨量及骨結構)的重要因素。澳大利亞的另一研究發現,股四頭肌越弱,骨質丟失越多。可見,運動在保持肌肉強度的同時也減緩了骨質脫鈣、疏松。
6 可推遲和防止慢性病及與老齡有關的疾病。提高自己能力。大運動強度比小運動強度作用強,但運動強度大易引起心、腦血管意外、骨關節損傷和低血糖反應等。因此運動強度應結合個體的體能狀況和運動水平,推薦進行中等強度的運動訓練,目標心率為個人最大心率的50% ~75%,自覺運動強度分級為12~13級。年輕人可以進行緊張的高強度運動,中、老年人宜進行中小強度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