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正學
中藥三棱、莪術均有破血行氣、消積止痛的功效,臨床上二藥常相伍為用,治療各種瘀血疼痛、徵瘕積聚病證。近年來,中藥三棱、莪術越來越多地被應用于慢性腎臟病的治療,且能提高療效。筆者就三棱、莪術在慢性腎臟病中的應用探討如下。
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臨床上包括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各種繼發性腎病以及慢性腎衰竭等,如不能及時正確治療,相當一部分患者將逐漸進展至終末腎衰竭。近年來,許多中醫工作者在慢性腎臟病的治療中根據中醫宏觀辨證結合微觀辨證酌情應用中藥三棱、莪術,在提高CKD的臨床療效、改善病情、預防復發以及延緩腎臟病進展等方面,顯現了較好的效果。如宋述菊治療難治性腎病水腫,針對其病理變化,從血分求之,應用“三棱、莪術”活血破瘀利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張焱,常克根據難治性腎病綜合征痰瘀互結的病理基礎,擬定安腎膠囊,該方由“三棱、莪術”、白芥子、瓦楞子等組成,臨床獲相當療效,并通過實驗證實此方能有效降低膜性腎病大鼠蛋白尿、減輕血尿、改善基底膜損傷程度[2]。肖燕芳,丁桂香用涼膈散加減保留灌腸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60例[3];黃曉軍,陳欣童采用基礎方加灌腸湯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30例[4];張勉之,張大寧用補腎活血法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86例[5],組方中均用到三棱、莪術,且療效較好。
根據“DOQI”指南,慢性腎臟病(CKD)是指腎臟損傷(腎病理學異常或血液、尿液、影像學的檢查異常)或腎小球濾過率(GFR)<60 ml·min-1·1.73 m-2持續3個月。屬中醫學“水腫”“尿濁”“虛勞”“癃閉”“關格”等范疇,其病機多為本虛標實,瘀血、痰濕、濁毒等多種病理因素相互糾結,其中以血瘀為主。現代醫學證實,慢性腎臟病多有外周血流減慢、血液黏度增加、血小板聚集等高凝狀態,并且多存在腎小球系膜基質增生、纖維組織增生、腎小球硬化等病理改變,上述病理改變與血瘀證密切相關,屬于腎絡瘀阻,是發生在腎臟的微型癥積[6]。唐容川《血證論》云:“癥之為病,總是氣與血膠結而成,須破血行氣,以推除之,元惡大憝,萬無姑容”。三棱、莪術破血行氣,消癥化積。《醫學衷中參西錄》曰:“三棱氣味俱淡,微有辛意;莪術味微苦,氣微香,亦微有辛意,性皆微溫,為化瘀血之要藥。”《開寶本草》言三棱“主老癖癥瘕結塊。”《品匯精要》謂莪術“破積聚。”現代藥理研究證明,三棱可使血液中血細胞壓積減小和血沉速率降低而導致全血粘度下降,起到活血祛瘀之功效[7]。三棱中的甾體皂苷成分△5,6-膽酸甲酯-3-0-2-L-鼠李糖-(1 4)-β-D-吡喃葡萄糖,β-谷甾醇-3-0-β-D-吡喃葡萄糖苷能有效的抑制血小板聚集,并具有降血脂降血清膽固醇的作用[8]。莪術不同炮制品均具顯著的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及調節血液流變性作用[9]。莪術可能通過抑制與纖維化關系最密切的細胞因子如TGFβ1,核因子NF-Kb來抑制成纖維細胞活性,阻止MyoFb的出現,以及通過下調PAI-1來調節纖溶系統平衡,抑制細胞外基質合成,促進其降解等機制延緩腎間質纖維化[10]。可見,三棱、莪術應用于慢性腎臟病符合中醫治則治法,并有現代病理及藥理基礎。
慢性腎臟病多病程長,病位深,病情遷延,病變復雜,纏綿難愈。中醫學認為,“久病入血”,“久病入絡”,“久病必瘀”。《血證論·瘀血》云:“瘀血在經絡臟腑之間,則結為癥瘕”。現代醫學也證實,血瘀證既是誘發及加重慢性腎臟病的病理因素,也是發病及病機演變的關鍵環節[6];腎纖維化是幾乎所有腎臟疾病進展到終末期腎衰竭的共同通路,腎纖維化是發生在腎臟的微型癥積[11]。中藥三棱、莪術破血祛瘀,是治療各種徵瘕積聚的要藥。在慢性腎臟病的治療中應用三棱、莪術,是中醫宏觀辨證與微觀辨證相結合的方法,通過臨床實踐證明,可明顯提高慢性腎臟病的療效。
[1]宋述菊.中西醫結合治療難治性腎病綜合征72例.陜西中醫,2001,22(4):202-203.
[2]張焱,常克.安腎膠囊對膜性腎病大鼠治療作用的實驗研究.山西中醫學院學報,2007,8(3):19-21.
[3]肖燕芳,丁桂香.涼膈散保留灌腸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60例療效觀察.中西醫結合實用臨床急救,1999,6(5):233-234.
[4]黃曉軍,陳欣童.辨證論治加灌腸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30例.陜西中醫,2004,25(12):1070-1072.
[5]張勉之,張大寧.補腎活血法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86例.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2002,9(5):297-298.
[6]武士鋒,王自敏.王自敏從“瘀”論治慢性腎臟病經驗.上海中醫藥雜志,2010,44(6):19-20.
[7]黨春蘭,辛小南.三棱對家兔血液流變學的影響.河南醫科大學學報,1996,31(3):31-32.
[8]張衛東,王永紅,秦路平,等.中藥三棱中新的甾體皂甙.第二軍醫大學學報,1996,17(2):174-176.
[9]王普霞,周春祥,陸兔林.莪術不同炮制品活血化瘀作用研究.中成藥,2004,26(11):905-906.
[10]劉遲,郭剛,胡仲儀.莪術對單側輸尿管梗阻大鼠腎間質纖維化的影響.上海中醫藥雜志,2006,40(12):71-73.
[11]王永鈞,張敏鷗.痰瘀互結與腎內微型癥積.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03,4(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