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環
異位妊娠是妊娠早期造成孕婦死亡的主要原因。若不及時診斷可發生異位妊娠病灶破裂大出血。因此早期診斷和及時治療非常重要。就我院收治150例異位妊娠的診治結果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7年3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共收治異位妊娠150例,占同期孕產婦的4.12%(150/3640)。保守治療和期待治療的24例經病史、臨床表現、B超檢查、血、尿β-HCG放免測定,診刮等檢查確診;126例經手術后病理確診。年齡在18~42歲之間,其中20~38歲發生率最高,為128例,占85.33%。臨床表現不規則陰道出血105例(70%),突發下腹痛102例(68%),停經史118例(78.67%),42例術前行診刮未見絨毛。術前B超提示附件區包塊132例(88%),術前尿HCG檢查陽性138例(92%),手術病例術后常規行標本病理檢查。
1.2 方法 根據病情及患者是否要求保留生育能力,采用不同治療方法。
1.2.1 手術治療 為主要治療手段,手術治療126例,占84%。手術分開腹手術和腹腔鏡手術。其中急診手術85例,擇期手術41例;行患側輸卵管切除術87例,造口術8例,病灶清除術20例,異位妊娠病灶清除加輸卵管修補術11例。術中見輸卵管妊娠121例,宮角妊娠3例,卵巢妊娠2例。術中見腹腔出血500 ml以上82例,最多達3000 ml。術中呈慢性盆腔炎表現56例,合并卵巢囊腫12例,同時行囊腫剝除術。
1.2.2 期待療法 若患者無癥狀,附件區包塊<3 cm,血HCG值低于1000 mIU/ml,且下降速度每天>5%,密切觀察血HCG值下降直到正常。期待治療4例,占2.67%,均成功。
1.2.3 藥物治療 藥物保守治療常用氨甲喋呤肌內注射配伍米非司酮口服治療。保守治療20例,成功18例,治愈率90%,2例失敗,再行手術治療。
2007年3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共收治異位妊娠150例,占同期孕產婦的4.12%(150/3640),發生率呈上升趨勢。較國外報道(1∶50~1∶303)偏高[1],較國內有關文獻報道(6.28%)偏低[2]。手術治療126例,占84%,保守治療20例,期待治療4例。診斷符合率100%,治愈率100%。
3.1 異位妊娠發病的有關因素 究其病因以炎癥為主。本組結果示盆腔有不同程度的炎癥粘連者56例,占44.44%(56/126)(保守治療除外),98例有人工流產史,占65.33%(98/150),70例放宮內節育器,占46.67%(70/150)。多次的宮腔操作可使陰道致病菌上行感染,導致盆腔炎、輸卵管炎,引起輸卵管不完全性堵塞而致異位妊娠。人流次數增多異位妊娠的發病率有上升的趨勢。因此人工流產中要嚴格無菌技術。放宮內節育器居異位妊娠發病因素的第二位,宮內節育器能引起類前列素物質的大量分泌,使輸卵管蠕動紊亂,甚至產生逆蠕動,而增加異位妊娠的機會。因此防治IUD婦女的輸卵管炎,是減少異位妊娠發病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3.2 選擇恰當的輔助檢查 近年來隨著B超檢查在早孕期的普遍應用,血、尿β-HCG的測定以及臨床醫師對異位妊娠認識的提高,使異位妊娠得以早期診斷,為及時正確治療異位妊娠提供了必要條件,從而減少了臨床兇險的發生。有條件的醫院可應用腹腔鏡檢查,腹腔鏡可直接觀察子宮及輸卵管的形態變化并作出明確診斷。
3.3 治療時機 異位妊娠急性失血,應在補液、輸血、吸氧治療休克的同時,術前準備,立即手術,迅速止血。麻醉方式要選擇適當,手術治療可采取根治性和保守性兩種。對初孕及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可行病灶清除術及輸卵管修補術或輸卵管造口術,但術后必須加強抗炎治療及輸卵管通液術,減少盆腔炎的發生,提高輸卵管通暢率。對無生育要求者可行病側輸卵管切除術或加上對側輸卵管結扎術,以防再發異位妊娠。另外采用藥物治療是另一個治療手段,成功關鍵是把握適應證。用藥過程中要密功觀察病情,若有手術指征,立即手術,以免造成失血過多。目前腹腔鏡的廣泛應用,為異位妊娠提供了更明確的診斷和更簡便的治療方法。
[1] 王淑貞,于傳鑫,朱人烈,等.實用婦產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193.
[2] 潘小惠.宮外孕178臨床分析.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1997;13(4):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