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傳玲
美克爾憩室又稱先天性回腸末端憩室,正常人群發病率為2%左右,約8%~22%的患者出現癥狀和體征。美克爾憩室只有發生合并癥時才出現癥狀[1]。臨床容易誤診為闌尾炎等疾病。2003年3月至2011年3月,我科對40例美克爾憩室進行超聲檢查,效果滿意,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40例,男32例,女8例;年齡18~46歲(平均年齡28歲);27例以右下腹疼痛為主訴就診,13例僅感下腹部隱痛或輕微不適。10例伴有發熱,18例有黑便病史,合并疾病有上消化道潰瘍10例,3伴有嘔血史,伴有腹部腫塊5例,4例曾有腹部手術史。
1.2 方法:
1.2.1 檢查儀器 GELOGZQ3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凸陣探頭,頻率為3.5MHz及高頻探頭。
1.2.2 檢查方法 患者取平臥位,依次對患者的右中及下腹部進行橫向和縱向掃查,以闌尾為標記,在其周圍監測美克爾憩室的形狀、大小及超聲影像特點。分別記錄,與臨床手術印證。
1.2.3 美克爾憩室判斷要點 單純性美克爾憩室或美克爾憩室炎聲像圖表現為病變區可見充液管腔,多數為圓錐形,少數為圓柱形,呈囊袋樣結構[2]。美克爾憩室出血穿孔特點:聲像圖表現病變區見形態不規則低回聲區并可見糞塊,異物等異常回聲。當合并其他疾病時可見合并疾病的超聲影像特點。
本組40例,經手術證實26例,其中合并闌尾炎7例,升結腸腫瘤2例,粘連性腸梗阻4例。闌尾炎合并美克爾憩室8例。美克爾憩室出血5例。保守治療14例,其中單純性美克爾憩室炎6例,腸系膜淋巴結炎4例,臨床誤診闌尾炎4例均行保守治療痊愈。
3.1 美克爾憩室的解剖特點 美克爾憩室是常見的消化道畸形,憩室一般位于距回盲瓣30~100 cm的末端回腸上,開口大多位于腸系膜的對側,有自身的供血,多數呈圓錐形,少數為圓柱形,口徑1~2 cm,憩室較回腸腔為窄,長度1~10 cm之間,盲端游離于腹腔內,組織結構與回腸相同,唯肌層較薄。約50%~70%憩室黏膜組織,其內也有各種組織,如胃黏膜,胰腺組織等,故易出現憩室炎、潰瘍、下消化道出血穿孔等并發癥。
3.2 美克爾憩室超聲表現及診斷價值 美克爾憩室超聲診斷具有特征性,診斷準確率達85%以上,當患者病史中曾有闌尾炎,腸梗阻,下消化道出血等疾病臨床表現時,B超見下腹部有充液性官腔呈囊袋樣結構,后壁回聲增強,應首先考慮到美克爾憩室及其他并發癥的可能性,尤其伴有臍茸,臍竇,二者臍部均有紅色腫物及粘液性分泌物,區別在后者B超下可探及一管狀竇道[3]。凡有美克爾憩室并發癥的病例,均應將美克爾憩室及合并癥一起手術切除,但對于無癥狀憩室盡量避免切除。本組26例,經手術儀器切除均獲得痊愈,14例超聲影像未發現闌尾病變,僅表現為美克爾憩室,且臨床癥狀較輕,保守治療效果良好,避免了手術痛苦。對于5例美克爾憩室出血。為臨床手術提供了直接依據,避免了盲目探查,甚至漏診誤診。
3.3 美克爾憩室超聲診斷的意義 目前,美克爾憩室影像學常見診斷方法有同位素掃描、X線、超聲,各有優缺點,B超能實時顯像,從不同診面觀察聲像圖特點,無放射線影響,費用低廉,操作方便等優點。B超診斷美克爾憩室為臨床醫師的治療方案提供了可靠依據。同時超聲可以清楚顯示美克爾憩室的大小形態,內部回聲及各種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對臨床診斷,鑒別診斷做出有效判斷,對臨床確定方案及保證手術的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1]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502.
[2]呂明德,董寶偉.臨床腹部超聲診斷與介入超聲學.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1:146-147.
[3]錢藴飛,徐智章.超聲診斷學.第1版.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2002:436-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