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桂英
兒童患病起病急、變化快、調節能力差,小兒疾病病死率顯著高于成人,年齡越小,病死率越高[1]。因此根據兒科疾病的特點,兒科護理模式都應該適應兒童這個群體,在最近的護理學事業的發展創新上,國內許多護理專家做了大量研究和探討[2],本文就是在學習借鑒基礎上,運用整體護理模式解決臨床上患兒的護理問題。以下是針對小兒腹瀉患者實施整體護理的臨床觀察。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8~2010年對入住本院的小兒腹瀉患兒100例進行回顧性分析,100例均符合小兒腹瀉診斷標準。其中男60例,女40例,1歲以內30例,1~3歲70例。
1.2 臨床回顧 100例患兒中并發輕度脫水53例,中度脫水40例,重度脫水7例。伴隨癥狀:嘔吐73例,發熱50例。病因有:消化道內感染和消化道感染;濫用抗生素所致的腸道菌群失調;體質因素等。發病季節:1~3月份11例,4~6月份53例,7~9月份28例,10~12月份8例。
1.3 資料調查 此100例患兒中,純母乳喂養者35例,牛奶喂養30例,混合喂養35例,添加輔食者56例。患兒父母對小兒腹瀉認知度的調查,10%熟悉(能沉著應對,積極配合),30%了解(知道,但配合差),30%模糊(概念模糊,配合差,焦慮),10%沒有認識(不知道,極度恐懼)。
1.4 轉歸情況 根據中國腹瀉病診斷治療方案[3],在100例小兒腹瀉中,未愈出院的有2例,無死亡病例,其余均痊愈出院。住院天數最少2~12 d,平均住院5.5 d。
2.1 控制腸道內外感染 按腸道傳染病進行隔離,新入院患兒一定做好隔離措施,直到大便鏡檢或培養兩次陰性,方可解除隔離。醫護人員接觸患兒前要洗手,護理時一定實行一人一用一消毒,患兒家長也要注意這方面的培養,小兒抵抗力弱,不能因為不潔凈造成交叉感染[4]。患兒糞便、尿布要浸泡消毒1 h,不能隨便處置,此時也要教育家長患兒的任何廢棄物不能隨便丟棄,不僅僅是防患與別的患兒,也是保護自己的重要舉措。注意保持病室空氣流通,患兒用具、布料需煮沸消毒或日光曝曬,每天用紫外線燈進行空氣消毒,防止感染或交叉感染。在此也要教育患兒家屬就應該注意日常衛生,平時的尿布洗后就應該暴曬,甚至消毒[5]。
2.2 糾正水與電解質紊亂 腹瀉患兒多伴有嘔吐、發燒等癥狀,患兒容易丟失大量電解質,導致不同程度脫水。根據病情,對于輕、中度脫水及無嘔吐或嘔吐不劇烈且能口服的患兒,鼓勵少量多次口服ORS補液。對重度脫水者,建立靜脈通路,保證液體按計劃輸入,必須盡快補充血容量。按照先鹽后糖、先濃后淡、先快后慢、見尿補鉀原則,補鉀濃度應小于0.3%,每日補鉀總量靜脈輸注時間不應短于6~8 h,嚴禁直接靜脈推注;每小時巡回記錄輸液量,必須根據病情調整輸液速度,了解補液后第一次排尿時間,以估計療效,正確記錄24 h出入量[6]。此時教育家長,患兒腹瀉后,消化道比較脆弱,給消化道以適當的休息,不易大補,要循序漸進。
2.3 飲食指導 腹瀉患兒消化道比較脆弱,且存在消化功能紊亂,根據患兒病情,要合理安排飲食,達到減輕胃腸道負擔恢復消化功能目的。一般在補充累計損失階段可暫禁食4 h~6 h(母乳喂養者除外),腹瀉次數減少后,給予流質或半流質,少量多餐,禁食糖類和脂肪。隨著病情穩定和好轉,逐步過渡到正常飲食[7]。此時教育家長能夠母乳喂養者,盡量母乳喂養,母乳不僅溫度適宜,營養全面,還含有免疫球蛋白等抗病成分,有利于預防腸道病毒感染。
2.4 病情觀察
2.4.1 監測體溫 對發熱(>37.5℃)患兒,囑咐家長給患兒多喝水,擦干汗液,減少衣被,頭枕冰袋等,也要家長注意不要輕易晾汗,以免因體質弱導致其他疾病。同時做好口腔及皮膚護理。體溫還未降低時,遵醫囑給予藥物降溫。
2.4.2 觀察呼吸面容 如患兒出現呼吸深快、精神萎靡、口唇櫻桃紅色,應及時報告醫師,極可能是代謝性酸中毒。
2.4.3 注意低血鉀表現 常發生于輸液后脫水糾正時,如果患兒全身乏力、不哭或哭聲低下、吃奶無力、肌張力低下、反應遲鈍、惡心嘔吐、腹脹及聽診發現腸鳴音減弱或消失,提示有低血鉀存在,應及時補充鉀鹽。
2.5 心理護理 對于部分患兒而言,由于病情嚴重,短期內療效不明顯,很難康復,或加上部分患兒年齡太小配合度極低,導致家長緊張,此時一定要家長配合撫慰患兒,不要把焦慮情緒影響到患兒醫護人員。
2.6 健康教育
2.6.1 日常飲食衛生 提倡母乳喂養,按時逐步添加輔食,切忌幾種輔食同時添加,防止過食、偏食及飲食結構突然變動,引起小兒消化道不適而腹瀉。食品應新鮮、清潔,凡變質的食物均不可喂養小兒,食具也必須注意消毒。食欲不振時,不宜強制進食。要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
2.6.2 增強體質 注意衛生,平時應加強戶外活動,提高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注意小兒體格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抵抗力,避免感染各種疾病。注意嬰幼兒腹瀉腹部保暖,以免腹部受涼,腸蠕動加快,腹瀉加重。患兒每次大便后,要用溫水洗凈臀部,涂些甘油、護膚脂或爽身粉,并及時更換尿布,以免皮膚受糞便浸蝕和潮濕尿布磨擦而破潰,也可以預防上行泌尿道感染[8]。臟衣褲及尿布、便盆、餐具、玩具及護理者的手都要予以消毒。
2.6.3 避免不良刺激 小兒日常生活中應防止過度疲勞、驚嚇或精神過度緊張。
2.7 出院護理 臨出院前,責任護士又對患兒家長進行小兒腹瀉預防保健知識的調查考核,認知度明顯比入院前增高。
本文對患兒進行整體協調的護理.以促進患兒的康復及提高日常的健康生活水平。護理中比較重視對家長的健康教育,鼓勱家長參與到護理中,指導家長護理小兒的知識.使家長掌握小兒疾病預防護理方面的知識,養成健康生活模式,提高了小兒的生活水平。護理人員有禮貌的服務,貼心的護理,給患兒及家長以心理上的安撫,改善了護患關系,配合度大大提高,治愈率、滿意率都有很大的提高。整體護理模式的實施,提高了護理質量,促進了護理事業的發展,也體現了以人為本在臨床護理中的體現。
[1]He CH,Zhu J,Liang J,et al.Analysis on the diarrhea mortality rate,pre-death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ildren under-5 in China,1996-2006.Zhonghua Liu Xing Bing Xue Za Zhi,2010,31(9):1022-1025.
[2]李紅.臨床護理路徑在小兒腹瀉護理中的應用.白求恩軍醫學院學報,2010,8(5):384-385.
[3]王宇彤.小兒腹瀉不合理治療76例分析.中國醫學創新,2009,6(33):94-95.
[4]黃香愛.對小兒腹瀉患者家屬實施系統健康教育的效果觀察.醫學臨床研究,2010,27(9):1757-1758.
[5]伊文杰.小兒腹瀉的健康教育.Aerospace Medicine,2010,21(7):1220.
[6]劉鳳茹,楊玉欣,王志敏.腹瀉患兒體液紊亂的液體療法及護理.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8):50-52.
[7]馬斌.關于小兒秋季腹瀉的飲食調理探討.亞太傳統醫藥,2009,5(12):147.
[8]潘萍.小兒腹瀉的相關因素及護理.中外醫學研究,2010,8(18):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