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秀娟 譚志紅
支氣管哮喘簡稱哮喘,是呼吸系統較為常見的癥狀之一,是由多種細胞(包括肥大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T淋巴細胞等)參與的慢性氣道非特異性炎癥,該炎癥的發病率正逐年上升;臨床癥狀以反復發作的喘息、胸悶、咳嗽和氣促等為主,多在夜間或凌晨發生,此類癥狀常伴有廣泛而多變的可逆性流氣流受限,可自行緩解和經治療緩解[1],但病情較重者則產生氣道不可逆性狹窄從而嚴重威脅人們的生命健康,因此,對支氣管哮喘患者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是極為重要的。自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期間我院呼吸內科對收治的支氣管哮喘患者58例進行綜合護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期間于我科住院的支氣管哮喘患者58例,全部患者經臨床診斷均符合2003年制定的支氣管哮喘診斷標準[2]。本組56例,其中男32例,女26例;年齡18~65歲,平均年齡39.2歲;輕度18例,中度19例,重度21例;誘因:與感染因素有關28例,與過敏因素有關20例,與勞累因素有關5例,與精神因素有關3例,無明顯誘因者2例。
1.2 護理措施
1.2.1 心理護理 由于哮喘患者大多容易反復發作,加之夜間發作加重,所以患者多伴有煩躁、恐懼、焦慮、精神緊張等消極情緒,甚至對治療喪失信心。因此,我們應該主動、熱情、親切地與患者進行交流溝通,了解其心理狀態及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針對性地進行心理疏導和安撫工作,以幫助患者消除恐懼感、孤獨感和建立戰勝病魔的信心。并耐心地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相關疾病的知識,讓患者及其家屬正確認識和對待疾病,消除顧慮,使患者能夠積極配合治療。
1.2.2 嚴密觀察病情 護理人員應當經常深入病房,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為治療提供可靠的依據。掌握哮喘發作的先兆癥狀,嚴密觀察呼吸節律、頻率、深度,有無誘發因素及并發癥,并做好護理記錄。
1.2.3 一般護理病室內要保持環境清潔,保持空氣新鮮和流通,保持溫度與濕度的適宜;每天定時開窗以通風換氣,盡量減少病室內過敏原的存在,如不擺放花草及皮毛制品、不放置異味食品、不使用陳舊被褥以及禁止吸煙等,打掃病室時要采用濕式清掃。患者哮喘發作時應當絕對臥床休息,在極度氣急時應予以以高枕臥位或半坐位,或在床上放置一床頭桌,使患者上身盡量前傾,以有利于呼吸肌運動以及膈肌的擴張。飲食應當給予營養豐富、高熱量、高維生素、容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避免進食可能誘發哮喘的食物(如魚、蝦、蛋等),鼓勵患者少食多餐,并向患者宣傳合理的飲食對增強抗病能力的重要性。另外還要鼓勵患者在緩解期加強體育鍛煉,如有計劃地進行散步、慢跑、打太極拳、踏車等。
1.2.4 氧療護理 明確告知患者氧療是治療的一種方法,在患者呼吸困難、缺氧癥狀明顯或紫紺時應立即給予吸氧。給氧時患者取坐位或半臥位,可采用鼻導管或面罩吸氧,一般鼻導管吸氧時氧流量為2~4 L/min,面罩吸氧為4~6 L/min,吸氧期間每15~30 min巡視一次;保證用氧安全有效,細心觀察患者用氧效果,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隨時調節氧流量的大小,定期對氧氣濕化瓶進行消毒。
1.2.5 呼吸道護理 由于哮喘患者急性發作時會發生呼吸加快、出汗增多、脫水以及產生痰液,因此要鼓勵患者多飲水以補充水分和稀釋痰液,指導患者進行有效咳嗽,給予霧化吸入和協助患者翻身、拍背,以促進痰液的排出從而改善呼吸道功能,必要時可進行氣管插管。
1.2.6 藥物治療的護理 正確使用藥物是有效治療的重要保證。在用藥之前我們應當讓患者了解藥物的用法、劑量、濃度、療效、維持療效的時間以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在使用茶堿類藥物時應嚴格遵醫囑并嚴密監測患者的血藥濃度,護理人員應嚴格掌握用藥速度,口服平喘藥一定要在飯后服用。氣霧劑吸入治療哮喘最主要的方法,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正確進行吸入方法、用藥時間以及用藥劑量;并告知患者吸入劑若是激素類藥物,為減少聲音嘶啞、口咽炎或霉菌感染等不良反應的發生應在吸入后要及時充分漱口。
本組58例患者經過治療以及精心細致的綜合護理后,均在6~12 d后治愈或好轉出院,無1例死亡。
支氣管哮喘是臨床上一種以變態反應性為特征的呼吸系統常見疾病,其發病機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確,具有反復發作、呼吸困難以及帶哮鳴音等特點,其發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業已成為嚴重威脅人們生命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發病者有廣泛而多變的可逆性流氣流受限,可自行緩解或經治療后緩解,臨床表現以反復發作的喘息、胸悶、咳嗽和氣促等癥狀為主,病情嚴重者無法自理,面部發紫,心率過快以及有瀕死感[3]。在對58例支氣管哮喘患者的綜合護理中,筆者深刻的體會到,護理人員應當全面的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密切注意觀察病情的變化,掌握該疾病的特點,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氧療護理、呼吸道護理以及藥物治療的護理,指導正確飲食、有效排痰,保持環境的清潔與空氣的新鮮,并積極預防并發癥的發生,能夠有效控制該病的復發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畢麗云.整體護理健康教育手冊.廣東科技出版社,2000,5:53-54.
[2]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氣管哮喘的定義、診斷、治療及教育和管理方案).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3,26(3):7-13.
[3]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哮喘的診斷與治療指南(草案).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7,28(11):737-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