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日葵
廣西壯族自治區憑祥市人民醫院婦產科,廣西憑祥 532600
引起剖宮產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險因素分析
韋日葵
廣西壯族自治區憑祥市人民醫院婦產科,廣西憑祥 532600
目的探討剖宮產切口脂肪液化相關因素及預防措施。方法 比較50例切口脂肪液化產婦與同期50例無切口脂肪液化的剖宮產產婦年齡、體質量指數、術前合并癥、手術時間、切口縫合水平等方面的差異。 結果 切口脂肪液化組體質量指數(25.01±0.98)kg/m2、術前合并癥30.00%、切口縫合水平差32.00%、手術時間(1.11±0.18)h,均高于無切口脂肪液化組的(23.32±0.88)kg/m2、8.00%、6.00%、(0.91±0.12)h(P<0.05),是引起切口脂肪液化的相關因素。兩組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導致剖宮產切口脂肪液化因素復雜,應針對其發生原因采取相應的措施避免或減少脂肪液化的發生。
剖宮產;切口;脂肪液化;相關因素
近年來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剖宮產率上升,術后切口脂肪液化也相應隨之增加[1]。本研究回顧性分析剖宮產切口脂肪液化產婦的臨床資料,探討引起術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相關因素,現報道如下。
隨機選擇2003年1月~2011年12月實施剖宮產產婦2 35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合并切口脂肪液化產婦50例,年齡21~39歲,平均((27.68±4.53)歲;發生在術后3~7 d,平均(4.12±1.48)d,除訴切口有較多滲液外,無其他自覺癥狀;檢查切口時發現敷料上有黃色滲液,按壓切口皮下有較多滲液;無紅腫及壓痛,切口邊緣及皮下組織無壞死征象;滲出液涂片鏡檢可見大量脂肪滴。按1︰1比例隨機選擇同期50例無切口脂肪液化的剖宮產產婦作為對照病例,比較兩組產婦年齡、體質量指數、術前合并癥、手術時間、切口縫合水平等方面的差異。
實驗數據采用SPSS11.5 For Windows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正態分布計量數據用(±s)描述,采用 t檢驗,計數資料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切口脂肪液化組體質量指數(25.01±0.98)kg/m2、術前合并癥30.00%、切口縫合水平差32.00%、手術時間(1.11±0.18)h,均高于無切口脂肪液化組的(23.32±0.88)kg/m2、8.00%、6.00%、(0.91±0.12)h(P<0.05),是引起切口脂肪液化的相關因素,兩組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脂肪液化目前機制尚不明確,凡能導致脂肪組織缺血、變性、壞死的因素均能造成脂肪液化[2],剖宮產發生切口脂肪液化為0.57%[3],通過本組資料觀察發現多種因素與脂肪液化發生有關:(1)體質量指數高。切口脂肪液化組體質量指數(25.01±0.98)kg/m2高于無切口脂肪液化組的(23.32±0.88)kg/m2,皮下脂肪為黃色脂肪組織,血運差,體質量指數高脂肪層厚黑術中為了暴露良好,難免來回移動拉鉤,有時用力牽拉,使組織壓榨傷嚴重,脂肪組織發生缺血、壞死,產生滲液[4]。(2)術前合并癥。妊高征、低蛋白血癥水腫患者手術操作困難,使手術時間延長,且腫脹的脂肪組織術后不易吸收;貧血、糖尿病使機體抵抗力下降,脂肪液化率增加。(3)縫合技術欠佳。打結時縫線切割脂肪組織過多,縫線結扎過緊,皮下留殘腔等,均能影響血運,導致脂肪液化[5]。(4)手術持續時間是一個重要的因素。術中的機械刺激,大塊鉗夾結扎,止血不徹底,切口暴露時間長,使脂肪組織發生氧化反應,本研究切口脂肪液化組手術時間(1.11±0.18)h高于無切口脂肪液化組的(0.91±0.12)h (P<0.05)。
應針對其發生原因采取相應的的措施避免或減少脂肪液化的發生。(1)對于體質量指數高的孕婦,術中操作應輕柔,切開皮下時避免在一處多刀切開;止血徹底,縫合時不留死腔,打結松緊適當;縫合脂肪層前,以無菌生理鹽水沖洗,清除游離脂肪組織[6]。(2)手術前詳細詢問病史,完善相關輔助檢查,治療慢性貧血、低蛋白血癥、妊娠高血壓病、糖尿病原發病等[7]。(3)提高操作技術水平,手術醫生術時應注意切開脂肪整齊,減少對脂肪組織的反復刺激,手術操作,勿粗暴,避免過度牽拉;仔細止血,結扎時線結不要過大;縫合時應將皮下組織全層縫合,不留死腔[8]。(4)縮短手術時間是預防和減少切口感染的關鍵之一,術前充分物品準備,熟練掌握手術步驟、嫻熟敏捷手術配合均有助于縮短手術時間,減少感染機會。
[1]莫瑞祥,陳延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防治與預防[J].華夏醫學,2008,21(1):108-109.
[2]李雙芝.剖宮產手術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與防治[J].臨床醫學,2009,29(7):100-101.
[3]楊守蓉,鄔光祠,黃達敏.婦產科術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和液化的預防和治療 [J].實用醫學雜志,2010,5(26):104-105.
[4]張麗琴.剖宮產腹部切口脂肪液化33例原因和防治體會[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半月刊),2010,12(3):39-40.
[5]李雙芝.婦產科腹部手術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與防治[J].臨床醫學,2009,29(7):100-101.
[6]陳紅兵.婦產科腹部手術切口脂肪液化28例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6,5(9):1413-1414.
[7]何永紅.婦產科腹部手術切口脂肪液化婦產科腹部手術切口脂肪液化26例分析 [J].現代醫藥衛生,2007,23(17):2612-2613.
[8]石建國,張大田.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診治[J].實用醫學雜志,2007,23(9):1439-1440.
R719.8
B
2095-0616(2012)05-180-02
2012-02-15)